廣告
香港股市 將收市,收市時間:2 小時 54 分鐘
  • 恒指

    16,543.04
    -194.06 (-1.16%)
     
  • 國指

    5,787.39
    -60.76 (-1.04%)
     
  • 上證綜指

    3,074.74
    -10.19 (-0.33%)
     
  • 滬深300

    3,593.60
    -9.93 (-0.28%)
     
  • 美元

    7.8201
    +0.0013 (+0.02%)
     
  • 人民幣

    0.9199
    -0.0002 (-0.02%)
     
  • 道指

    38,790.43
    +75.63 (+0.20%)
     
  • 標普 500

    5,149.42
    +32.33 (+0.63%)
     
  • 納指

    16,103.45
    +130.25 (+0.82%)
     
  • 日圓

    0.0518
    -0.0004 (-0.71%)
     
  • 歐元

    8.4986
    -0.0026 (-0.03%)
     
  • 英鎊

    9.9420
    -0.0080 (-0.08%)
     
  • 紐約期油

    82.56
    -0.16 (-0.19%)
     
  • 金價

    2,162.30
    -2.00 (-0.09%)
     
  • Bitcoin

    65,144.66
    -3,281.63 (-4.80%)
     
  • CMC Crypto 200

    885.54
    0.00 (0.00%)
     

新冠疫情重新繪制世界地緣政治版圖 未來6-18個月料為關鍵

【彭博】-- 1945年7月,第二次世界大戰接近尾聲,美國、大不列顛和蘇聯領導人在德國波茨坦的一座普魯士宮殿內聚首,擬定新的全球秩序。至此播下了冷戰的種子。

近日,紀念波茨坦會議召開75周年的特展舉行,遊客們戴著口罩,思索著這次會議的深遠影響,而全球地緣政治版圖正在再一次地重新書寫。這一次的誘因是新冠病毒,德國總理梅克爾稱其為戰後時代最大的挑戰。

被新冠疫情籠罩的2020年已經過半,各國政府正在應對衛生、經濟和體制合法性的多重危機,而這一切都發生在地緣政治對抗持續加劇的背景之下。未來六個月,世界秩序如何演變,將對後疫情時代產生深遠影響。

疫情爆發前顯露的趨勢已有所加劇、加速。作為一個快速崛起的強國,中國愈發高調自信,與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較勁。美國自波茨坦會議以來一直穩居世界超級大國的地位,但11月大選前夕疫情席捲各州,並衝擊經濟,美國變得日漸自顧不暇。

「國際秩序中的許多結構性問題日漸凸顯,」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國家安全學院院長Rory Medcalf表示。

他說,多個壓力點開始匯聚,包括領導力失效、對信息信心不足,「開始釀成一場完美風暴」。Medcalf稱,「主要的考驗在於,未來6-18個月,這些危機會不會爆發,我們能否安然度過。」

波茨坦會議期間,主要是莫斯科和華盛頓分別支持的共產主義和資本主義體系之間的意識形態之爭。蘇聯在斯大林的領導下,從戰爭中崛起,成為超級大國;而美國時任總統杜魯門下令向廣島和長崎投下原子彈,以展現美國的科技和軍事優勢。

廣告

如今的對峙,則上在川普領導下的美國與習近平帶領下的中國之間展開,前美國國務卿基辛格去年11月將此比作新冷戰的「山麓小丘」。而歷史學家Niall Ferguson澤表示,冷戰已經開打。大部分人認為,哪怕喬·拜登當選美國總統,也不太可能改變中美關係惡化的局面。

Medcalf認為,當前的關鍵問題不只是美國如何回應中國崛起的挑戰,而是包括印度、澳大利亞、日本和歐洲等「中間國家」是否準備好為捍衛國際秩序承擔風險,是否準備好為此共同努力。Medcalf著有《印太帝國》(Indo-Pacific Empire)一書,探討了該地區的戰略對抗。

問題在於,沒有現成的平台來討論疫情後世界秩序的問題。七國集團(G-7)進退失據,主席國美國因成員的問題引起糾紛。歐盟領導人與習近平原本打算在9月舉行峰會,也已無限期擱置。11月份沙烏地主辦的G-20會議是否會如期舉行,也仍然是未知數。

為防戰禍於1945年成立的聯合國基本已經失去效力:本周擁有一票否決權的俄羅斯和中國再度否決了一項決議,這一次事關敘利亞問題。

與此同時,中國突然之間與多國陷入衝突,多少令人感到不解。

年初作為全球第一個爆發新冠疫情的國家,中國曾經獲得了普遍的同情和醫療支助,但自那以來此番善意已經盪然無存。

中國與澳大利亞因病毒起源爭執不下,與加拿大因華為高管孟晚舟一事爭吵不休,還與印度陷入了邊境爭議。疫情暴露了供應鏈的缺陷,促使日本和歐盟開始降低對中國的依賴。德國和澳大利亞等許多國家也開始實施或收緊立法,抵擋來自中國的掠奪性投資。

榮鼎集團(Rhodium Group)駐巴黎副總監、牽頭研究歐盟-中國關係的Agatha Kratz表示,歐洲對中國的態度正在強硬起來,可謂勢不可擋,公眾對北京的看法發生迅速的轉變。

「我們實際上在許多領域比很多同僚和伙伴國家,包括美國都變化地更快,」Kratz表示。她列舉的舉措包括6月份發布的有關競爭問題的歐盟政策論文,稱這是在歐盟對華立場方面的「重大事件」。

中國對香港實施國家安全法,各國對北京干預香港獨立感到憤怒,也使中英關係面臨重大壓力。

英國首相鮑裡斯·約翰遜準備改變早前的決定,將華為阻擋在該國5G網絡的門外,中國駐英國大使警告英國恐面臨「後果」。英國政府還向300萬香港人提供快速入籍的渠道。

德國馬歇爾基金會資深訪問學者Ulrich Speck認為,中國在香港的動作與1948-1949年蘇聯紅軍封鎖柏林具有類似的象徵性意義。當時,美蘇兩國從戰時盟友變為勢不兩立的事實赤裸裸地暴露在眼前。

新加坡ISEAS Yusof Ishak Institute高級研究員William Choong表示,在台灣、南海和東海,中國展現超級大國的實力,也令形勢高度緊張。

他表示,在中國看來,美國已經失去了亞太地區乃至整個世界的領導地位,因此中國的確認為這是在自身世界的部分熱點地區進行推進的機會。

Choong擔心,中美或中日之間的對抗可能會因為「實地的某些好鬥的將領決定按下按鈕」而演變為公開的衝突。

歷史上不乏無心鑄成大錯的案例,波茨坦會議就是如此。

在16天的時間裡,杜魯門、斯大林和丘吉爾決定了德國的命運、辯論了波蘭西部邊境,還明確了諸多立場,將對日後的中東、中國、日本和朝鮮半島產生深遠影響。

為彌補東部被割讓領土而將波蘭邊境西移--並在最終公報中提出要將德裔從東歐「移除」--導致大約2000萬人流離失所。

不到一年,丘吉爾稱鐵幕降臨歐洲。1950年,蘇聯支持的共產主義北北韓與美國支持的南北韓爆發戰爭。

當時形成的許多裂痕如今依然有跡可尋,新冠疫情則使它們愈發凸顯。

華盛頓布魯金斯學會美國和歐洲中心高級研究員Constanze Stelzenmueller表示,與其說疫情改變了世界,不如說它讓國際秩序和國家秩序的缺陷、不足和破損暴露無遺。他說,「哪裡有缺陷和不足,哪裡就遭遇了疫情的肆虐。」

這種說法可以適用於美國和英國,兩國新冠死亡人數均高企。Stelzenmueller還認為中國和俄羅斯也出現了嚴重危機:北京激進的病毒外交適得其反,而普丁試圖鞏固權力,反而彰顯了他在國內的虛弱而非強大。

民粹主義及其對專家的蔑視暴露無遺。相反,歐洲努力給出可行的第三種途徑,取得積極的勢頭,似乎有望博得信賴。Stelzenmueller認為,她的祖國德國的表現給人一絲希望,證明哪怕是極為複雜的問題,「理智的政府」也可以掌控。「有的時候,真的只能靠大災臨頭。」

但是危機依然遠未結束,佛羅里達和墨爾本新爆發的疫情就顯示了這一點,沮喪的人民將如何回應政府新實施的封禁措施以及艱苦的經濟環境,依然不甚明朗。

對於澳大利亞的Medcalf而言,或許可將接下來的形勢與上世紀30年代戰前時期相比。「不論發生什麼,某種風暴正在積聚,而我們就處在風暴的邊緣,」他說,「我們只是不知道會是何種風暴、會如何爆發罷了。」

原文標題A New World Order for the Coronavirus Era Is Starting to Emerge

For more articles like this, please visit us at bloomberg.com

Subscribe now to stay ahead with the most trusted business news source.

©2020 Bloomberg 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