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8,475.92
    +268.79 (+1.48%)
     
  • 國指

    6,547.29
    +110.20 (+1.71%)
     
  • 上證綜指

    3,104.82
    -8.22 (-0.26%)
     
  • 滬深300

    3,604.39
    -19.52 (-0.54%)
     
  • 美元

    7.8103
    -0.0030 (-0.04%)
     
  • 人民幣

    0.9264
    +0.0003 (+0.03%)
     
  • 道指

    38,675.68
    +450.02 (+1.18%)
     
  • 標普 500

    5,127.79
    +63.59 (+1.26%)
     
  • 納指

    16,156.33
    +315.37 (+1.99%)
     
  • 日圓

    0.0508
    +0.0002 (+0.45%)
     
  • 歐元

    8.3999
    +0.0220 (+0.26%)
     
  • 英鎊

    9.7970
    +0.0050 (+0.05%)
     
  • 紐約期油

    77.99
    -0.96 (-1.22%)
     
  • 金價

    2,310.10
    +0.50 (+0.02%)
     
  • Bitcoin

    63,205.95
    +3,621.29 (+6.08%)
     
  • CMC Crypto 200

    1,359.39
    +82.41 (+6.45%)
     

【新聞點評】「走塑」曲線夜繽紛

「走塑令」實施後,餐飲業需要使用成本較高的環保餐具,新增開支可能要由消費者承擔。(中通社資料圖片)
「走塑令」實施後,餐飲業需要使用成本較高的環保餐具,新增開支可能要由消費者承擔。(中通社資料圖片)

「走塑令」本周一正式實施,儘管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強調對食肆影響微乎其微,卻已有大型快餐集團抱怨「成本暴漲50%」,又有上市餐飲集團宣布「停做外賣生意」。從樂觀角度看,倘若外賣供應減少,消費者或將重返堂食,豈不有利於「夜繽紛」?問題在於,「走塑」構成的額外成本由全社會共同承受,基層人士更加首當其衝,所以這類政策又被形容為「窮人稅」。當局不妨考慮在最初18個月內,每月派發100元「環保餐飲券」,有助兼顧環保和繽紛。

話說謝展寰早前在電視節目上表示,「走塑」對食肆影響有限,因塑膠餐具和環保替代品僅相差「1仙、2仙」成本,後者長遠價格更將下降,故政府毋須提供津貼。

餐廳停做外賣 堂食望翻生?

餐飲業界則有不同看法,香港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黃家和便指出,環保餐具成本比傳統塑膠餐具高出約30%,額外成本可能要由消費者承擔。另外,經常在深水埗派飯接濟街坊的「明哥」陳灼明稱,他每月派發約1.3萬個飯盒,「走塑」後每個環保飯盒物料成本貴1元,意味每月成本增加1.3萬元,負擔不輕。

環保餐具除了價格較高,另一問題是「唔好用」。例如食肆現在大多選用「紙餐具」和「木餐具」作為替代品,「紙」類質料較軟,遇水更會變形;「木」類雖較硬淨,卻難以兼顧適合匙羹和叉子的弧度。美心集團快餐總監范滿強說,該集團特別採用「甘蔗渣湯匙」,可製成弧形,然而比木湯匙再貴一兩倍,導致整體餐具成本較「走塑」前提升五成。

相比起堂食,外賣使用的一次性餐具較多,意味「走塑」帶來的額外成本更沉重。在「走塑令」生效同一日,上市餐飲集團叙福樓(01978)宣布,旗下四大品牌食肆由即日全面放棄外賣生意,只做堂食,務求「終極走塑免麻煩」。

廣告

樂觀一點看,若更多食肆因為「走塑」而放棄外賣生意,又或者把部分成本轉嫁予消費者,令食客覺得「外賣唔抵」,屆時是否能促使消費者重返堂食,間接有利於「夜繽紛」、可紓緩「執笠潮」?

若更多食肆把部分成本轉嫁予消費者,令食客覺得「外賣唔抵」,屆時是否能促使消費者重返堂食,間接有利於「夜繽紛」、可紓緩「執笠潮」?
若更多食肆把部分成本轉嫁予消費者,令食客覺得「外賣唔抵」,屆時是否能促使消費者重返堂食,間接有利於「夜繽紛」、可紓緩「執笠潮」? (PETER PARKS via Getty Images)

基層首當其衝 社會添怨氣

問題在於,「走塑」構成的額外成本由全社會共同承受,基層人士更是首當其衝。舉例說,一個打工仔辛苦了一整天,放工歸家透過外賣App叫個平價飯,然後一邊開餐一邊睇電視,這可能是他們難得的生活享受。但如果發現外賣加了價,附帶的餐具又「溶溶爛爛」,難免心中有氣。即使這些市民真的為了「慳幾蚊」,改為落街幫襯堂食,亦未必心甘情願;消費得不開心,或多或少影響經濟及社會氣氛。

誠然,除了「外賣」和「堂食」,還有「自己煮」這個選項?但眾所周知,香港人工作繁忙,尤其中低收入人士沒家傭幫手,放工後可能已沒精力時間去買餸煮飯。況且買餸耗用不少膠袋,之後又要獨立清洗及處理食材(有別於食肆大規模製作),整體上其實不一定有助環保。

「垃圾收費」、「走塑」無疑初衷良好,不少論者均指環保政策會對市民構成不便,正是藉着這種「不便」,才可長遠改變市民行為,使其更符合環保原則(例如減少製造垃圾及使用即棄餐具)。然而,這類「加負型政策」(Burdening policy)往往也被形容為「窮人稅」,事關對基層人士造成的負擔在比例上更大。

舉例說,富人「億億聲」身家,處理垃圾等家務有工人代勞,不論「垃圾收費」抑或「走塑」令外賣成本增加,他們根本察覺不到。相反,基層打工仔假若上午買早餐、中午食飯盒、夜晚叫外賣,三餐都要用到即棄餐具,每個月承擔的額外開支可能達二三百元,對他們屬於「有感」數目(這些市民使用的寬頻上網月費和手機月費,通常都只是數十元至百多元)。

尤其現今經濟及社會氣氛低迷,基層市民的壓力原已不小。他們未必會去圖書館或獨立書店看書,《港區國安法》和「廿三條」對其直接影響有限,惟他們肯定每日要食飯。假若每食一餐飯就想起自己多付幾蚊,餐具又難用,不爽之餘,長遠積累的怨氣不容小覷。

基層打工仔假若上午買早餐、中午食飯盒、夜晚叫外賣,三餐都要用到即棄餐具,每個月承擔的額外開支可能達二三百元。
基層打工仔假若上午買早餐、中午食飯盒、夜晚叫外賣,三餐都要用到即棄餐具,每個月承擔的額外開支可能達二三百元。 (PETER PARKS via Getty Images)

發環保餐飲券一舉多得

身為環境局掌舵人,謝展寰局長的主要任務是推動環保,倘若他對餐具成本、基層生活等情況所知有限,某程度上無可厚非。但政府施政應該審時度勢、宏觀統籌,即使為了環保不得不對市民「加負」,同時也應酌量為最受影響的群體「減痛」,從而讓政策更加暢順推進,為社會帶來更大福祉。

舉個例子,建基於此前幾年派發「電子消費券」的系統及經驗,當局不妨考慮在「走塑令」生效最初18個月內,每月向市民派發100元「環保餐飲券」,只限於在本地食肆堂食使用。這樣既讓市民「走塑」得順氣一點,整體庫房負擔並不重,同時有利於「夜繽紛」,更能促進經濟及改善社會氣氛,簡直一舉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