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7,651.15
    +366.61 (+2.12%)
     
  • 國指

    6,269.76
    +149.39 (+2.44%)
     
  • 上證綜指

    3,088.64
    +35.74 (+1.17%)
     
  • 滬深300

    3,584.27
    +53.99 (+1.53%)
     
  • 美元

    7.8283
    +0.0005 (+0.01%)
     
  • 人民幣

    0.9251
    +0.0008 (+0.09%)
     
  • 道指

    38,239.66
    +153.86 (+0.40%)
     
  • 標普 500

    5,099.96
    +51.54 (+1.02%)
     
  • 納指

    15,927.90
    +316.14 (+2.03%)
     
  • 日圓

    0.0492
    -0.0009 (-1.74%)
     
  • 歐元

    8.3707
    -0.0275 (-0.33%)
     
  • 英鎊

    9.7780
    -0.0140 (-0.14%)
     
  • 紐約期油

    83.66
    +0.09 (+0.11%)
     
  • 金價

    2,349.60
    +7.10 (+0.30%)
     
  • Bitcoin

    62,742.88
    -1,370.20 (-2.14%)
     
  • CMC Crypto 200

    1,304.48
    -92.06 (-6.59%)
     

【新聞點評】金價新高 金舖走佬

【新聞點評】金價新高 金舖走佬

金價迭創新高,「金甲蟲」們理應笑逐顏開,卻有些黃金投資者「喊得一句句」。話說內地近日有多家金舖在一夜之間人去樓空,涉及中國黃金(600916.SH)和山東黃金(01787,600547.SH)兩家上市公司。最大鑊的是,不少客戶把黃金託管在該些金舖,賺取約2.5厘利息,現在恐怕血本無歸。據估計,這宗慘案緣於金價急漲後,部分客戶打算「止賺」套現,但是相關金舖早已把黃金挪用作別的用途,無力「回水」,唯有「走佬」。

民眾託管黃金 慘遭捲席

據內地《每日經濟新聞》報道,北京市自本月起有多家金舖無預警結業,主要屬於「中國黃金」和「山東黃金」兩大品牌集團。有顧客之前落訂打造金器,尚未取貨,恐難討回訂金。更慘的「苦主」是黃金投資者,過去幾年他們把黃金現貨託管於該些金舖,獲承諾可隨時「攞金」,還能賺取每年大約2.5厘回報率,相當於「保值兼增值」,引來不少客戶參與。

目前大批「苦主」已成立維權群組,單是海淀區貴友大廈一家「山東黃金」門店,便據報涉及至少4億元(人民幣.下同)託管額;由於海淀屬北京「富人區」之一,當中不乏個別大客在該店託管了價值逾千萬元的黃金。

值得留意的是,中國黃金和山東黃金本身是A股上市公司,皆為國營企業(前者更屬央企),截至昨日,兩間公司市值分別達182億元和1146億元。

惟當「苦主」們嘗試向該兩大集團追討時,卻被告知這次結業的全屬「加盟店」,故集團不會負責賠償。

今趟事件的最大關鍵圍繞「託管業務」,屬全球黃金零售行業比較罕見的業務類型。中國人向來喜歡買金保值,而黃金本身不會產生利息回報,且放在家中恐怕不太安全,存放在銀行保險箱則須付費。

廣告

針對此情況,內地部分金舖的託管業務應運而生,接受客戶存放符合標準的足秤黃金,承諾隨時可提取等量現貨(例如存一千克可提一千克,事先講明不保證屬「同一塊金」),店方既免收「託管費」,還會提供相當於利息的一定回報率(一般介乎2至3厘)。

加盟店肇禍 上市企拒賠

當然,黃金這麼貴重,顧客們不會輕易放心交予別人「託管」。不過,相關金舖掛着「中國黃金」和「山東黃金」這些老字號國企招牌,又開設於大型商場,自然能為客戶提供信心。

事實上,黃金託管已超越零售業務範疇,涉及集資和投資等金融領域,可說處於法律灰色地帶。據山東黃金指出,該集團直營店不設託管服務,亦禁止加盟店開展這種業務。中國黃金則表示,集團部分直營店有提供託管服務,「可以保證絕對安全」,不過這次結業的加盟店「沒有在我們授權的前提下開展業務,它們這個屬於違規的行為」。

業界人士估計,部分加盟店此前幾年憑着「中國黃金」和「山東黃金」招牌,私自開展託管業務,可是他們收到的黃金並非全部存進夾萬,而是大部分賣掉變成現金,然後投資於房地產、放貸、理財產品等其他項目。由於那些年中國經濟高速增長,很多投資項目隨隨便便也有雙位數字年化回報率,能輕易覆蓋支付給託管客戶的利息(2至3厘),即使計及金價升值風險,仍有利可圖。

不巧近幾年形勢逆轉,一方面內地經濟放緩、房地產市場爆煲,大批投資項目損失慘重。另一方面,國際金價(每盎斯)由2020年約1300美元,到近日升穿2200美元,創歷史新高,大漲70%。部分託管客戶擬「止賺」套現,惟相關金舖難以用高價買回現貨,「冇貨交」唯有「走佬」。

正所謂「估中了開頭,估不到結局」,一眾「苦主」們眼光準確地買入黃金投資,隨着金價屢創新高,理應成為大贏家;豈料因為金舖執笠,現在面臨血本無歸,無比失落。

香港於多年前亦發生類似事件,上世紀五十年代,不少金舖開展「供金會」業務,例如讓客戶每月供款100元,兩年後供滿可獲得價值2500元的黃金,相比起總供款2400元,那額外的100元就等同「利息」。到了六十年代,本港經濟動盪,部分金舖周轉不靈執笠,當時也造成一批「苦主」。

全國隱患恐變社會地雷

今次事件還有兩大焦點,首先是除了北京市,全國各地還有幾多同類金舖存在「爆煲」風險?會否繼「爛尾樓」後衍生另一種社會隱患?其次,中國黃金和山東黃金兩大上市集團,是否真的毋須為旗下加盟店「走佬」負上責任?暫時來看,普羅大眾若想投資黃金,可能還是適宜使用傳統方法,包括購買實金放進銀行保險箱,又或者認購黃金ETF,儘管這些渠道皆涉及些許成本,又無利息,不過起碼勝在穩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