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7,651.15
    +366.61 (+2.12%)
     
  • 國指

    6,269.76
    +149.39 (+2.44%)
     
  • 上證綜指

    3,088.64
    +35.74 (+1.17%)
     
  • 滬深300

    3,584.27
    +53.99 (+1.53%)
     
  • 美元

    7.8281
    +0.0003 (+0.00%)
     
  • 人民幣

    0.9251
    +0.0008 (+0.09%)
     
  • 道指

    38,239.66
    +153.86 (+0.40%)
     
  • 標普 500

    5,099.96
    +51.54 (+1.02%)
     
  • 納指

    15,927.90
    +316.14 (+2.03%)
     
  • 日圓

    0.0492
    -0.0009 (-1.74%)
     
  • 歐元

    8.3707
    -0.0275 (-0.33%)
     
  • 英鎊

    9.7780
    -0.0140 (-0.14%)
     
  • 紐約期油

    83.66
    +0.09 (+0.11%)
     
  • 金價

    2,349.60
    +7.10 (+0.30%)
     
  • Bitcoin

    63,773.15
    -822.94 (-1.27%)
     
  • CMC Crypto 200

    1,329.31
    -67.22 (-4.81%)
     

【日盛投顧】盤前分析


◆盤勢分析

1. 美股休市,美國將陸續公告 2020 年第四季財報,如 1/19(二)美國銀行 (BAC)、高盛集團(GS);1/20(三) 網飛公司 (NFLX)、聯合健康(UNH);1/21(四) 聯合航空 (UAL);1/22(五) 英特爾(INTC),歐股走勢漲多跌少,漲跌幅介於 - 0.22 至 0.44%。

2. 台股目前在 10 日線 (15,442 點)、月線(14,955 點) 之上,5 日線 (15,641 點) 仍失守,盤中一度跌近 300 點,尾盤跌幅收斂,最終下跌 4.39 點,跌幅 0.03%,收在 15,612.00 點,成交金額為 3,145.95 億元。三大法人合計賣超 16.37 億元,外資賣超 15.51 億元、投信買超 0.57 億元、自營商賣超 1.42 億元。

3. 由以下三個面向檢驗加權指數方向及強弱:
(1)、量能:價跌量縮,結構回穩,後勢仍需漲時帶量,方對盤勢有利。
(2)、均線:支撐為 1/18 低點 (約 15,320 點) 附近,壓力為 1/15 高點 (16,042) 點附近。
(3)、技術指標:KD 向下,短線高檔整理。

4. 櫃買指數漲幅 0.42%,收在 185.45 點,相對加權指數強勢。支撐為約 182 點附近,壓力為 190 點附近,KD 向下,短線端看月線支撐力道。

5. 觀盤重點:指數回測 10 日線見支撐,預計仍是偏多回檔,關鍵在於月線趨勢揚升,因此不破月線支撐,且可將持股比重維持至六成以上,留意量價能否同步向上,台股選股方向為半導體、被動元件、車用、內需、金融等族群。

廣告

6. 全球手機晶片龍頭高通衝刺今年 5G 手機大爆發商機之際,傳出旗下今年首款 5G 旗艦晶片「驍龍 888」獨家代工廠三星因 5 奈米產能爆滿,有意削減驍龍 888 生產量。高通新晶片產出受阻,2454 聯發科挾 2330 台積電產能全力奧援,有望乘勢坐大,大搶非蘋 5G 手機商機。

7. 越南政府宣布,批准鴻海(2317)集團在當地新設公司 Fukang Technology 投資 2.7 億美元(約新台幣 76.3 億元)設廠案。業界傳出,鴻海越南新廠將生產蘋果筆電與平板產品,隨著鴻海非中國大陸製造布局再下一城,可更進一步分散國際政治衝突不確定性的影響。

8. 車用晶片全球大缺貨,但各家車廠仍如期在 2021 年推出新車款,並將車道偏移、倒車環景等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列為標配,每輛車搭載的車用 CMOS 影像感測器(CIS)數量呈現倍增。隨著索尼國際大廠擴大車用 CIS 出貨,同欣電(6271)及精材(3374)晶圓級封裝接單暢旺。

9. 致伸(4915)因為新冠疫情影響聲學產品出貨,2020 年合併營收約 682.41 億元,年減 15.38%。看好鍵盤等電腦週邊產品續旺,以及聲學產品遞延出貨將在今年放量,另外車用、物聯網與智慧家庭等商業用、工業用相關新案量產,今年營收獲利可望重返成長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