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7,718.61
    +2.14 (+0.01%)
     
  • 國指

    6,331.86
    +7.81 (+0.12%)
     
  • 上證綜指

    2,967.40
    +21.55 (+0.73%)
     
  • 滬深300

    3,461.66
    +7.54 (+0.22%)
     
  • 美元

    7.8085
    -0.0003 (-0.00%)
     
  • 人民幣

    0.9302
    -0.0001 (-0.01%)
     
  • 道指

    39,176.63
    +12.57 (+0.03%)
     
  • 標普 500

    5,481.16
    -1.71 (-0.03%)
     
  • 納指

    17,825.88
    -32.80 (-0.18%)
     
  • 日圓

    0.0483
    -0.0000 (-0.06%)
     
  • 歐元

    8.3697
    +0.0119 (+0.14%)
     
  • 英鎊

    9.8700
    +0.0010 (+0.01%)
     
  • 紐約期油

    81.44
    -0.30 (-0.37%)
     
  • 金價

    2,339.90
    +3.30 (+0.14%)
     
  • Bitcoin

    60,777.19
    -868.41 (-1.41%)
     
  • CMC Crypto 200

    1,265.58
    -18.25 (-1.42%)
     

曾是銀行獨享的基礎設施貸款成了私人信貸新的搖錢樹

【彭博】-- 全球對新基礎設施的需求為一些頭牌私人信貸公司帶來了一個利潤豐厚的新市場。這些新的基礎設施服務於清潔能源、數據等方方面面。

黑石集團、Brookfield Asset Management Ltd和Ares Management Corp等投資者去年為基礎設施項目籌資近90億美元。Ares周二發布的白皮書稱,基於2022年數據推斷,該市場規模在未來五年有可能成長到1.5萬億美元。

鑒於私人信貸投資者通常向垃圾級公司放貸,而且最近才開始涉足投資級債券,而基礎設施項目更常見的是通過銀行貸款融資,上述趨勢很不尋常。但在政府資金緊張之際,投資需求激增,促使項目開發商尋找其他融資來源。

Brookfield Asset Management Ltd.的基礎設施部門的管理合夥人Ian Simes說:「我們的重點領域之一是脫碳,在這個領域有很多新的、規模較小的開發商和參與者,不太可能接觸到大銀行」。

Simes表示,基礎設施債務基金可能補充而不是取代銀行貸款,就像在垃圾債信貸市場那樣。

該行業還吸引了私募股權基金的大量資金,這反過來應會帶來成長和債務需求。全球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1月份以125億美元收購Adebayo Ogunlesi的Global Infrastructure Partners。貝萊德執行長勞倫斯·芬克接受採訪時說,該收購旨在從「這場基礎設施革命的早期階段」中獲利。

與基礎設施相關的私人債務既可以是浮動利率,也可以是固定利率。鑒於利率飆升,貸款人都熱衷於鎖定固定利率。Sienna Investment Managers的能源轉型基金主管Philippe Garrel表示,基礎設施私人信貸可以產生8%-10%左右的殖利率,而在利率上升前約為5%。

廣告

殖利率飆升的另一面是借貸成本上升,再加上通膨高企,隨著基礎設施項目成本上升,成長勢頭可能會減緩。

但僅改造全球能源基礎設施所需的投資規模就意味著該行業可能會在較長時間內保持成長。彭博新能源財經估計,到2050年,至少需要21.4萬億美元的電網投資來支持全球淨零排放路線。

原文標題Private Credit Pushes Into Banks’ Infrastructure Lending Turf

--聯合報導 John Sage.

More stories like this are available on bloomberg.com

©2024 Bloomberg 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