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全國政協副主席、前特首梁振英確診 稱外訪是值得的
全國政協副主席、前特首梁振英確診新冠肺炎,他今日(8日)出席一個活動時以視像致辭,表示自己過去6天都分別在新加坡及柬埔寨公幹,昨(7日)回港機場核酸檢測時,結果顯示染疫,目前正居家隔離,無明顯病徵。
梁振英認為,外地漸放放寬防疫,感染風險較高,但認為「要冒一些風險」,因為香港結構單一,對外依存高,要創造機會與外建立聯繫,故外訪是值得的。
全國政協副主席、前特首梁振英確診新冠肺炎,他今日(8日)出席一個活動時以視像致辭,表示自己過去6天都分別在新加坡及柬埔寨公幹,昨(7日)回港機場核酸檢測時,結果顯示染疫,目前正居家隔離,無明顯病徵。
梁振英認為,外地漸放放寬防疫,感染風險較高,但認為「要冒一些風險」,因為香港結構單一,對外依存高,要創造機會與外建立聯繫,故外訪是值得的。
美股上星期造好,道瓊斯指數連升6個交易日,上周累計升1.8%,曾升穿34000點但未能企穩收市。納指全星期升4.3%,標準普爾500指數累計亦升約2.5%。 本周焦點在於3大央行議息,市場關注英美加息周期是否接近尾聲。聯儲局將於香港時間周四凌晨公布議息結束,市場預期加息幅度進一步縮減至0.25厘。同樣周四議息的英倫銀行及歐洲央行,預料齊齊加息0.5厘。 美股業績方面,Facebook母公司Meta、蘋果、亞馬遜、Google母公司Alphabet等重磅科技股本周公布業績,另有麥當勞、福特汽車、聯合包裹(UPS)、輝瑞、高通及埃克森美孚等。 美國就業數據亦備受關注,周五公布的1月非農業新增職位預料有18.5萬個,低於上月的22.3萬個;失業率估計微升至3.6%,平均時薪按年增速減慢至4.3%。 本周亦會公布1月ADP私人企業新增職位、1月Challenger企業計劃裁員人數、上月JOLTS職位空缺、上季單位勞工成本等數據。另有上月建築支出、1月製造業及服務業、消費者信心指數等。
九龍倉集團(00004)前年8月提過「(當時)全球供應鏈受阻為本港港口創造機會,惟碼頭缺地以致無福消受。」事實上,就算本港經濟邁向復常,港口生意恐怕仍不容樂觀。高盛早前估計,本港的貨櫃吞吐量2023年及2024年都以4%的速度繼續萎縮。
隨着全球供應鏈壓力及航運中斷的情況有所改善,各大主要經濟體的通脹壓力得到緩解。然而,Nuveen首席投資策略師Brian Nick警告,地緣政治風險、「去全球化」趨勢,以及美國的政治兩極分化,都是今年內市場要面對的最大風險。儘管他認為通脹已有見頂的迹象,但就估計美國加息的幅度最終仍可能會超出市場預期。
樓市有回暖迹象,新盤成交量穩步增加。截至昨日為止,一手市場1月已錄逾470宗成交,屬去年9月後的近4個月新高,較去年12月約270宗,按月回升逾七成。業界人士指,多個全新大盤整裝待發,展望2月成交量將再大幅上升。
上月美國通脹進一步回落,市場預期聯儲局周四凌晨3時會宣布加息幅度再降至0.25厘,不像同日宣布議息結果的歐洲央行和英倫銀行料再加0.5厘。渣打香港及大灣區金融市場業務主管曾繼志更進一步,預計聯邦基金利率經過本周加息0.25厘後就會見頂;隨着美國經濟轉差,聯儲局最快下半年開始減息,由下半年起18個月內有1.5厘的減息空間,以免美國經濟出現「硬着陸」的情況。
去年底內地宣布自1月8日起下調新冠病毒感染管理標準,並取消入境旅客隔離措施,表明穩增長被置於優先位置,這意味着全面重新開放可能在今年第一季實現。
中國出口前景不容樂觀,港口近日屢遭「飛站」引起廣泛關注,業界甚至拿2020年疫情開始爆發時的情景來形容當前全球航運業。藍籌航運股東方海外國際(00316)坦言,歐美庫存高企削弱進口商進貨意欲,庫存被消化後航運業如何發展取決於經濟形勢,已知的是今年會充滿挑戰,惟集團並無因為之前的「盛世」盲目擴張,現時的航運業亦比以前的低潮健康。
二手交投量向上,個別屋苑成交價回升。將軍澳區1月已錄逾300宗買賣,指標屋苑維景灣畔兩房海景戶,售價765萬元,較約兩個月前低位反彈約3.4%。
樓市氣氛雖轉好,但仍有不少法院令或銀主單位在市場放售。其中,太子萬安大樓一個實用面積約429方呎法院令單位,開價288萬元拍賣。
內地當局雖然加大對樓市的支持力度,但仍未能挽回頹勢。研究機構克而瑞發表報告,指受春節假期周(1月21至27日)新供應近乎零,40個重點城市僅得35.7萬方米住宅成交,按周大跌75%,比去年春節周按年跌14%,較疫情前的2019年跌幅更達32%。不過,報告指民眾似有返鄉買樓的趨勢。
本周美國股市的焦點除了議息結果外,還有多家大型科技企業的業績,蘋果公司(Apple Inc.)、Alphabet及亞馬遜均將於周四美股收市後(即香港時間周五凌晨)放榜,市場預期他們上季盈利均會錄得不同程度的下跌。分析指,按目前趨勢推算,標指的成分股上季每股盈利將會按年下跌2.7%,為2020年第三季以來最大跌幅。
屢錄虧損的串流平台業務Disney+一直被華特迪士尼股東所詬病,更是股價去年一直反覆累瀉逾40%的原因之一。擔任行政總裁(CEO)期間業績表現麻麻的包正博(Bob Chapek)上任僅33個月便被辭退,即將72歲的前任行政總裁艾格(Bob Iger)回巢接手,外界期望他在這兩年任期中,能令這個媒體王國重拾輝煌。艾格表示,削減成本和重燃創意將是他本次任期的主要目標。
一場俄烏戰爭令外界反思西方的可再生能源轉型是否過激。不過,國際海事組職(IMO)為了航運業2050年碳排放量比2008年減少70%,一系列針對船舶效率和碳強度的新法規已於今年開始生效。東方海外國際(00316)稱,現時會採用生物燃料(Biofuel)迎合IMO,預料航運業的環保轉型會推高商品的成本。
香港通關後旅遊業的需求有望大增,惟酒店業、航空業及主題樂園人手仍未追回疫情前,近日正積極招聘人手。業內人士反映,旅遊相關行業的前線人手嚴重短缺,在過去幾年,不少前線從業員因疫情須放無薪假或停薪留職,部分具經驗的員工因看淡旅遊業前景而轉行,亦少有願意入行的「新血」,隨着通關後旅客回升,料行業內互相「搶人才」的情況將加劇。 香港酒店業主聯會經理陳媛妍表示,與內地通關後,旅客未見大幅回升,普遍酒店入住率約六成,惟人手已見緊絀,「酒店業現在最缺乏的是房務及前枱接待員,令很多酒店不能提升房間供應。」 院校酒店旅遊科收生不足 陳媛妍引述行業調查報告指出,2022年酒店業的人手,較2018年少25%。她認為,許多酒店在疫情期間裁員,或要求員工放無薪假,令不少人決定轉行;隨着香港去年逐步放寬入境政策,業界希望補充人手,但發現難令舊員工回流,新人入行亦少,「我們聯絡過院校,酒店旅遊相關的學科在這幾年的收生不足,即是舊人和新人都難請。」 她續稱,人手不足的問題將限制行業的復甦步伐,直接影響服務質素,酒店業在通關後已積極招聘,業界亦有就人手短缺問題,與政府不同部門溝通。 飲食業缺人情況同樣嚴重,香港餐飲聯業
本港去年私人住宅售價指數勁挫15.5%,錄得自1998年以來最大跌幅,中原集團創辦人施永青認為,本港樓市短期已見底,中長期走勢則要觀察實體經濟是否改善,他相信會有轉機,市場氣氛亦較一兩個月前樂觀,雖然「V形」反彈未必存在,未來樓市或會呈「U形」反彈。 施永青出席一個電視節目時表示,近期內地防疫政策出現重大變化,從「外防輸入,內防擴散」,轉為盡快復常,加上中國對外政策也有變,當中國與外國打好關係後,在外循環扮演重要角色的香港經濟前景亦會向好,故本月私人住宅單位的成交價格有望從低位些微反彈。 他指出,即使樓市「V形」反彈未必存在,但亦不是「L形」、即永遠在下方不動,而是相對圓底的「U形」反彈,一旦實體經濟改善,樓市會開始再上升,不過長遠變數仍然很大。 房屋局日前公布,未來3至4年一手潛在私宅單位供應量首次突破10萬伙,是自2004年9月有紀錄以來新高,惟施永青直言,現時實質落成量每年只有約2萬個,較八十年代少約1萬個,坦言當局把貨尾都計算在內,往往只屬數字遊戲。 估儲局加息兩次共半厘停手 對於美國聯儲局自去年3月起連續7次加息,他稱,去年最後一次加息幅度已放緩至0.5厘,目前市場趨向是降低
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經歷寒冬,去年出貨量創下近十年新低。儘管中國放寬防疫限制利好消費,但是業界對2023年展望未敢樂觀。綜合調研機構預測,今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料最多僅錄得輕微增長,且跌勢將在上半年持續。分析認為,行業目前首要任務依然是去庫存,下半年的復甦情況則取決於經濟走勢。 去年第四季有「雙十一」、感恩節等消費黃金檔期作促銷,卻無助提振手機市場。據調研IDC統計,當季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按年大跌18.3%至3億部,為歷來最大單季跌幅,全年則減少11.3%,12.1億部的出貨量屬2013年以來最低水平。 主力去庫存 中國市場無起色 中國市場同樣受到重創,2022年智能手機出貨量約為2.86億部,較上一年下滑13.2%,創有史以來最大降幅,並且時隔十年,出貨量再次回落到3億部以下。 行業尚未走出寒冬,招銀國際研究部副主管及科技行業分析師伍力恒指出,目前手機廠商和渠道商仍主力消化庫存,只有庫存恢復至正常水平,再視乎消費復甦力度,智能手機市場才有望重回正軌。他認為,去庫存將會持續至第二季,至於第三季起出貨量能否止跌回升,則取決於宏觀經濟表現。 終端需求疲軟,手機供應鏈自然受到拖累。伍力恒說,現時
財爺陳茂波即將宣讀新年度《財政預算案》,消費券、紓困措施、財政赤字、開源節流等問題備受關注。有政黨及新界鄉事組織建議上調「足球博彩稅」,藉以充實庫房。然而,根據經濟學需求彈性(Elasticity of Demand)理論,提升「賭波稅」不代表收益會按比例增加,甚至有可能得不償失。表面上馬會在香港「獨家開賭」,實際上仍要招架澳門馬會、外圍波、海外博彩網站等競爭,在「加價」之前須考慮副作用。 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日前建議,把足球博彩稅由50%大幅提升至80%,預計每年可為政府庫房帶來數十億元額外收益。鄉議局主席劉業強亦贊成增加「賭波稅」,認為世上沒有其他地方存在「賭波獨家專營權」,在缺乏競爭之下,馬會大有條件「加價」。 惟馬會對於加稅建議反應甚激,極速發表聲明,批評新民黨對博彩市場缺乏了解,其建議恐將「破壞馬會行之已久的成功經營模式」,「損害香港的公眾利益,對香港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害」。馬會強調,本港博彩稅已屬「全球最高」,並面臨來自澳門與非法外圍及境外莊家的激烈競爭,一旦加稅將會「觸發極大的需求變動」,令政府稅收「不升反跌,得不償失」。葉劉淑儀隨後再次回應,質疑馬會反應過激,「你賺少咗啲啫
經濟基礎往往決定消費能力,內地各地方政府最新公布逾20個省份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22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883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名義增長5%,扣除價格因素後實際升幅為2.9%,與經濟表現基本同步。分城鄉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283元,農村則為20133元。 上海、北京、浙江、江蘇、天津、廣東、福建、山東等8個省市,去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於全國水平,其中上海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達79610元,位列全國之首,北京緊隨其後,為77415元,兩地遙遙領先其他地區。 數據又顯示,去年浙江居民的可支配收入首次跨越6萬元門檻,有60302元,江蘇、天津、廣東及福建則介乎4萬多元。 內地近年大力提倡共同富裕,惟中西部地區依然落後,當中最低的甘肅省只有23273元。 居民可支配收入是指居民可用於最終消費支出和儲蓄的總和,即居民可用於自由支配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