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9,553.61
    +177.08 (+0.91%)
     
  • 國指

    6,934.70
    +63.32 (+0.92%)
     
  • 上證綜指

    3,154.03
    +31.63 (+1.01%)
     
  • 滬深300

    3,677.97
    +37.61 (+1.03%)
     
  • 美元

    7.8019
    +0.0012 (+0.02%)
     
  • 人民幣

    0.9253
    +0.0005 (+0.05%)
     
  • 道指

    40,003.59
    +134.21 (+0.34%)
     
  • 標普 500

    5,303.27
    +6.17 (+0.12%)
     
  • 納指

    16,685.97
    -12.35 (-0.07%)
     
  • 日圓

    0.0499
    -0.0001 (-0.18%)
     
  • 歐元

    8.4821
    +0.0053 (+0.06%)
     
  • 英鎊

    9.9080
    +0.0260 (+0.26%)
     
  • 紐約期油

    80.00
    +0.77 (+0.97%)
     
  • 金價

    2,419.80
    +34.30 (+1.44%)
     
  • Bitcoin

    66,980.04
    +1,619.38 (+2.48%)
     
  • CMC Crypto 200

    1,367.98
    -5.87 (-0.43%)
     

【欲言不止】滾雪球策略 成功有竅門

【欲言不止】滾雪球策略 成功有竅門

天文學家德雷克由天上恒星數目開始計算,再估算每個恒星的行星數目、行星誕生生命比率、生命進化成文明比率等因素,從而估算外星文明數目,因為恒星數目以萬億顆計算,只要各比率都不是零,外星文明應該一定存在。但我們尚未有確切科學證據指出這類文明存在,如何解釋這個矛盾,就是費米悖論。

致富需兼顧不太相關因素

對非天文學家來說,德雷克方程式最大的啟發,也許就是成功必須兼顧了一系列彼此不太相關的因素。例如,就算系外行星坐落在完美的恒星軌道,假如生命沒有誕生,那也不會演化成複雜生命,再繼而變成文明。反轉來說,也許某行星有生命誕生,但如果軌道不平穩,每隔幾千萬年就來一次氣候變化,顛覆了物種作息周期,那麼文明也很難出現。

近年有幸近距離觀察成功投資者,發現投資成功就像德雷克方程式一樣,並非做好單一方面就能致富。因此,新書我寫了一句:「問冧巴」只是投資其中一步,組合配置甚至開支管理及融資策略等其他方面都同樣重要,如做不好,真的找到了「冧巴」也難以長久。

筆者每年都在大學教授組合理論,學期功課就是三四名學生組成小組,模擬為某一機構投資者擔任顧問,並按學期所教授的理論,打造該機構的組合,以及計算未來數年的預期回報等數據。雖然這些機構都是虛構,但是筆者也會加入一些不同現實元素,讓功課變得比較有趣,也使學生可以多思考數字以外的其他因素。

今年有一案例是擁有投資組合的中型慈善機構,每年既有捐款,亦有投資收入。另一方面,機構自然有營運成本,所以實際用在於慈善的資金,就是每年捐款和投資收入減去營運成本的餘額。因此,學生完成各項計算,得出幾年後投資組合的狀況之後,最後一條題目就是董事會亦希望顧問可以估算5年後可用在慈善的資金。

廣告

按學期所授理論,這條問題的原意是希望學生估算5年後慈善基金能產生多少利息,從而估算做善事的能力。例如到時候慈善基金有10億元資產,5%回報即5000萬元,再減去合理營運成本,答案可能就是4000萬元。但是處理這案例的同學,最後答案卻是整筆10億元的資產,沒有考慮到假如資產花光,整個慈善基金就從此倒塌。

堅持累積資金實現量變轉質變

當然,這是小事一樁,解釋過後學生就明白。能歸納成理的財經知識不是最難教,因常識資訊眾多,更難掌握學生或員工具體懂得多少才難以言教。員工每周共事幾十小時,反而可透過身教逐漸改變他們的作業模式,形成機構運作文化。

兩周前在本欄也寫過了捍衞第一桶金才能滾雪球,但原來不少朋友的假設就是,第一桶金變成了兩桶金後,就可以花費部分資金。財務自由後,就更少人願意繼續原來的中產生活,讓資金繼續發酵了。

本欄及新書中數次談及一個家族客戶,靠累積了十幾年的滙控(00005)致富。他們的一位公子最近看完新書,就告訴我少說了一個重點:當年在累積期,家族雖能賺錢,但仍缺乏安全感。也許是這個原因,他們才會一直儲錢,直至由量變轉向質變。

作者為安泓投資的投資總監,亦為香港大學房地產及建設系客席副教授。他為《信報》/信網撰文,與讀者分享投資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