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模式】拆局疫情下的消費文化趨勢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下,無論是全球或香港經濟都受到嚴重重創。而各行各業為了生存,都紛紛轉形求出路;大眾的消費模式亦有所改變。此文將會探討疫情之下香港的消費模式轉變、最受影響的行業、以及未來消費模式的發展趨勢。
疫情如何改變香港的消費模式?
在疫情重創經濟的情況下,大眾的消費方向亦出現改變。由於市民比以往有更長時間需要留在家中,因此市民減少購買非必要產品,轉而對家居用品及電器的要求有所增長。加上受疫情影響,大眾對健康生活有更大追求,因此健康產品亦是熱門的消費項目。
根據零售協會的大部分會員反映,政府派發第二期消費券後生意有所增長,並主要集中在百貨及電器上,增幅高達4-6成。進一步證明大眾在疫情下的消費主要集中在日用品,以及家電上。
疫情下最受影響的3大行業
餐飲
根據尼爾森NV數據指出,46%的香港市民表示在疫情下減少了外出用餐的次數,更傾向在家用餐。加上受到防疫措施及限聚令影響,堂食時間大大減少,可謂對飲食業帶來巨大衝擊。亦正因如此掀起了外賣熱潮。越來越多商店與外賣平台合作,以維持營業額。
Statista於2020年進行了市場調查,發現56%的香港人在疫情期間比以往更常用外賣應用程式。而戶戶送(Deliveroo)的香港區總經理羅家聰更是以業績認證了這一點,他表示在疫情前,網上營業額佔15‑25%,但在疫情後急增到50%或以上。可見飲食業為了在市場上生存正在轉型,漸漸把重心放在送餐和外賣服務上。
電器鋪
由於市民居家時間變長,對於家中電器的要求也隨之上升,偏向追求更高質的家庭電器。加上網絡購物的興起,帶動了電器鋪改變經營模式,大部分商家都由實體店經營改為線下線上並行的經營模式 (OMO)。
最近以網購家電起家的友和YOHO(2347)便是OMO經營的佼佼者,首八個月網上銷售業績便已經高達3.94億元,佔整體銷售近八成。近來更是成功上市,於6月10日正式掛牌,由此可見OMO經營模式的可行之處。
其他大型電器鋪如Built-in Pro其實同樣一早採用OMO經營模式,因為網店可以接觸到更廣泛客戶群,而實體店可以作取貨點及陳列室,除了可以給予人更大信心外,也可以滿足一些想親眼見過或親手試用過實體產品才買的客人,相信OMO將會成為新常態。
生活用品
因為生活用品是必需品,所以受到的打擊相對較少。最大的影響反而是經營模式,就跟電器鋪一樣。由於市民越來越習慣在網上購物,加上疫情嚴重時會想減少出門,因此網上購物的人越來越多。
而香港科技探索(1137)旗下全港最大型的網上購物平台HKTVmall,在疫情期間銷量持續高企,營業額按年增加8.8%至31.3億元。反映出疫情之下,進攻網絡市場是另一條生路。
未來消費模式的發展趨勢
更多店家會採用OMO經營模式
在疫情的衝擊下,各行業將會加快轉型步伐。根據Meta「2022年及未來數碼消費者」的調查結果顯示,大約67%的消費者在疫情期間多了網上購物。加上網絡可以全天候營業,不受開店關店影響,因此網上銷售有效推升競爭力。基於以上種種理由,相信更多商家會採用OMO經營模式,實行線上線下並行營運。
發展銀行轉帳及電子錢包
隨着網上購物的普及化,電子錢包及銀行轉帳預計將會變得更方便及普遍。Meta的調查指出60%的受訪者希望能直接透過通訊平台完成訂單。換句話說,各網上購物平台為了能吸引客戶,網上銀行轉帳及電子錢包只會越來越方便,同時大大推動了電子商務的發展。
加強透過社交媒體平台與顧客互動
Meta的調查亦同時顯示出消費文化的轉變:40%的數碼消費者會因為社交媒體上觀看的内容而引發即興消費,家長傾向透過Facebook(67%)及WhatsApp(63%)獲取購物資訊,而年輕消費者則傾向使用Instagram(64%)。此外,亦有受訪者表示會觀看網上直播,並且會於直播中直接下單購物。
由此可見社交媒體平台對吸引顧客購物的重要性,加上有66%的電子消費者認為直接與商家通訊能增加對其品牌的信心。因此相信加強與客人進行互動將會是大部分行業的未來發展趨勢。
疫情對全球及香港經濟造成了不少的影響及衝擊,也加快了電子消費發展的步伐,可以說是未來的經濟發展方向影響深遠。而各行各業為了生存,也正在紛紛轉變經營模式,重心由以往的線下營銷轉向線上,相信未來的電子商務將會更高速發展。
相關
本文所提供的信息僅供一般參考之用,並不構成任何個人化的投資勸誘或建議。作者沒持有以上提及的股票。 HK MoneyClub (www.hkmoneyclu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