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將在 9 小時 20 分鐘 開市
  • 恒指

    17,763.03
    +16.12 (+0.09%)
     
  • 國指

    6,273.75
    -9.11 (-0.14%)
     
  • 上證綜指

    3,104.82
    -8.22 (-0.26%)
     
  • 道指

    37,930.22
    +114.30 (+0.30%)
     
  • 標普 500

    5,020.56
    -15.13 (-0.30%)
     
  • 納指

    15,591.62
    -66.20 (-0.42%)
     
  • Vix指數

    15.82
    +0.17 (+1.09%)
     
  • 富時100

    8,121.24
    -22.89 (-0.28%)
     
  • 紐約期油

    79.24
    -2.69 (-3.28%)
     
  • 金價

    2,316.50
    +13.60 (+0.59%)
     
  • 美元

    7.8231
    -0.0008 (-0.01%)
     
  • 人民幣

    0.9249
    -0.0003 (-0.03%)
     
  • 日圓

    0.0494
    +0.0000 (+0.04%)
     
  • 歐元

    8.3524
    +0.0073 (+0.09%)
     
  • Bitcoin

    56,723.39
    -3,946.18 (-6.50%)
     
  • CMC Crypto 200

    1,185.55
    -153.51 (-11.47%)
     

港股研打風不停市 證券界獻計振成交

港交所是目前全球主要市場中,唯一需要在惡劣天氣下停市的交易所

重點︰

  • 今年港交所已經有三天因惡劣天氣而全日停止,估算損失近3,360億港元成交額

  • 因應港股成交減少,有證券業人士認為,當務之急是要降低港股交易成本以吸引投資者,例如調低股票印花稅

裴梓龍

颱風「小犬」在上周末吹襲香港,結果港股在內地「十一黃金周」假期後、迎接「北水回歸」的首個交易日,便需要停市半天,要到周一下午二時才恢復交易。

港交所是目前全球唯一會因為惡劣天氣而休市的主要交易所,中國滬深兩市、美國紐約交易所和納斯達克、德國法蘭克福、日本東京、印度新德里等城市的證券交易所,都能在自然災害等不可預見的事件發生時持續交易。例如今年9月暴雨侵襲深圳,當地股市仍然不受影響,同月韓國南部也受到風暴襲擊,股市也照常開盤。但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香港,卻在惡劣天氣下暫停交易,遭投資者詬病,甚至有內地網民揶揄「難道港股是露天交易嗎?」

據港交所的資料顯示,近三年來,港股總共五次因惡劣天氣而全日停市,單是今年已佔三天,分別是7月17日、9月1日及9月8日,前兩次是風暴襲港,9月8日是因為「黑色暴雨警告」。

證券交易是港交所及港府的重要收入來源,停市帶來的損失不少。據港交所今年首8個月日均成交額1,120億港元(1,030億元)計算,停市三日共損失約3,360億港元交易額,港交所現時向買賣雙方收取交易所交易費0.00565%,停市三日的交易費便損失近3,800萬港元;至於港府也因停市無法收取股票印花稅,按現時買賣雙方各自徵收交易額0.13%的印花稅計算,港府在這三天損失近8.74億港元稅收。

廣告

耀才證券行政總裁許譯彬認為,港股其實已具備條件在任何天氣下繼續運營,「不少香港證券商也有參與國際股市交易服務,無論打風暴雨,系統都會如常運作,也會有人上班維持交易系統及客戶服務。既然日股、韓股、美股、歐股在惡劣天氣下都可以照常買賣,為什麼香港要停?」

據《彭博》引述知情人士稱,港府正在積極推進「在颱風等惡劣天氣期間保持金融市場運作的建議」,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已指示專責小組在數周內提交可行報告,有機會在本月25日,特首李家超發表施政報告時中加入「惡劣天氣下港股維持運作」的相關內容。

有市場人士提到,目前最大問題在於股市波動情況下,證券商的孖展「斬倉、補倉」等問題,因為在8號風球或黑雨信號懸掛等惡劣天氣下,銀行也不會營業「當股市及期貨波動,而銀行關門無法處理客戶現金過帳問題,券商可能被迫斬倉管理風險,因此要解決銀行過帳問題。」 許譯彬解釋說。

港股成交持續低迷

另一方面,最近港股成交額明顯縮減,恒生指數屢創低位,年初至上周五已累挫13.2%,跑輸亞太區主要股市。港股上周四在缺乏「北水」支持下,全日成交只有約480億港元,創2018年12月28日以來新低。

成交疲軟的一大原因,是市場憧憬中國經濟在年初全面解封後,將會快速恢復。然而經濟復甦緩慢,提振措施也不如市場預期強烈,結果港股走勢一浪低於一浪;此外,在中美大國博奕下,外資持續流出港股,摩根士丹利月初在報告中稱,全球基金在9月進一步減持A股及港股,其在A股的投資比例已降至2020年以來最低水平,9月淨賣出總額達32億美元(233億元)。

另一原因在於美國利率持續上升,市場估計美息將「更高更久」(Higher for Longer)。現時被視為零風險的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達4.7%,本港銀行定期存款利息普遍都有4%以上,最新發行的綠色債券保底利息也有4.75%。因此,對投資者而言,不如將錢放在這些產品安全賺取回報,比投入表現疲軟的港股更佳。

大華繼顯(香港)策略師楊韻銳認為,部分投資者甚至認為A股比港股更吸引,令港股成交更低迷,「美國加息導致全球流動性收緊,環球投資者都集中在美股,如果看好中國市場,不少人會選擇直接購買A股,因為A股的選擇比港股多。」

他稱,白酒股和新能源股,是近年吸引投資者的板塊,例如外國投資者熱愛貴州茅台(600519.SH),以及電動車電池龍頭股寧德時代(300750.SH)。

為刺激港股成交,港府在今年8月成立「促進股票市場流動性專責小組」,探討促進股市流動性措施,市場寄望港府會降低股票印花稅,因官方兩年前把股票印花稅從本來的0.1%增至0.13%,交易成本貴絕全球主要市場。

金利豐證券研究部執行董事黃德几直言,港府應該調低印花稅,「如果不想全免,不如先減一半?或是改為單邊收稅?現時港股在淌血,是不是應該先止血?如果交易成本那麼貴,做高頻交易的交易員怎會參與呢?」

黃德几又建議,港股可以仿倣美股,容許投資者每手購入一股,以降低投資門檻。他以比亞迪(1211.HK)為例,以最近股價200多港元計算,每手500股的入場費已高達11萬港元以上,如果能容許投資者小本交易,相信有助吸引新一代年輕投資者進場,或對交易額有正面作用。

有超讚的投資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讓更多人知曉?我們可以幫忙!請聯繫我們了解更多詳情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