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7,763.03
    +16.12 (+0.09%)
     
  • 國指

    6,273.75
    -9.11 (-0.14%)
     
  • 上證綜指

    3,104.82
    -8.22 (-0.26%)
     
  • 滬深300

    3,604.39
    -19.52 (-0.54%)
     
  • 美元

    7.8236
    -0.0003 (-0.00%)
     
  • 人民幣

    0.9249
    -0.0003 (-0.03%)
     
  • 道指

    37,815.92
    -570.17 (-1.49%)
     
  • 標普 500

    5,035.69
    -80.48 (-1.57%)
     
  • 納指

    15,657.82
    -325.26 (-2.04%)
     
  • 日圓

    0.0493
    -0.0001 (-0.16%)
     
  • 歐元

    8.3438
    -0.0012 (-0.01%)
     
  • 英鎊

    9.7710
    -0.0030 (-0.03%)
     
  • 紐約期油

    81.02
    -0.91 (-1.11%)
     
  • 金價

    2,296.40
    -6.50 (-0.28%)
     
  • Bitcoin

    56,963.48
    -5,342.44 (-8.57%)
     
  • CMC Crypto 200

    1,221.43
    -117.64 (-8.81%)
     

熱愛磚頭│3大因素分析樓市前景(李紫晶)

3大因素分析樓市前景
香港樓市第一季開始反彈,第二季便復甦無力,香港政府便跟隊救市。 (Jackyenjoyphotography via Getty Images)

本文是紫晶在Yahoo財經的最後一篇文章,深入談談如何看樓市趨勢及香港與內地城市的前景,因而篇幅較長,希望對讀者有所裨益。

下載Yahoo財經APP

美股外幣即時報價 多國新聞任睇

香港樓市第一季開始反彈,第二季便復甦無力,香港政府便跟隊救市。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早前表示,計劃放寬首置人士按揭成數。前日,他出席電台節目時透露,現時中小型單位已可做九成按揭,他認為已差不多了。他說,部份人士反映建立家庭後有意換較大單位,政府正研究有什麼地方可以微調,換言之,新措施只是針對換樓需求,而且減辣幅度只是微調。

香港的樓市政策只是跟隨中央的方向──即「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內地多個城市已就改善性住房需求推出多項鼓勵政策,香港現在做的只是「蕭規曹隨」。不過,即使頻頻出招針對改善性住房需求,但內地的樓市同樣在第二季開始轉弱。

人口持續流入 長遠利好樓市

要知道樓市趨勢必須看人口、土地及資金。人口代表需求,持續人口流入將支持一地樓市興旺。人口流入不斷當然是因為「搵到食」,更要越搵越多。而「搵食」的關鍵是產業,產業發展越蓬勃,樓市便越旺盛。最好的產業當然是長青的,可以scalable就更好,最好是規模達到國際化。

近代歷史有三種產業起過這種作用──貿易、金融、科技3類產業為主的城市。以香港為例,貿易及金融產業興旺帶動八十、九十年代地產蓬勃。產業繁榮的背後是因為中國崛起。

土地代表供應,供應不足可令樓價在一段時間只升不跌。再以香港為例,1984年中國為防英國回歸前狂賣地賺錢,提出1997年前每年限批50公頃土地,而土地供應受限造就了97年前樓市狂升的神話。

廣告

資金的多寡將影響需求。樓宇按揭的資金成本一般較其他貸款低,買樓人士多數會借錢買樓,因有槓桿效應提高回報率,資金不足人士通過分期供樓,實現置業夢。對一地樓市而言,人口及土地是較中長期的因素;資金則是短期因素。

搶人計劃成效 長遠興旺關鍵

現時,無論是人口、土地及資金均對本港樓市不利。

首先,香港連續3年出現人口淨流出,今年內地解除防疫措施,市場曾期望內地買家蜂擁來港買樓,但事如願違,內地買家重來只有短暫刺激。短期需求急升無望,但長遠人口仍有持續增加的可能,這要看政府政策。

去年底推出的「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截至5月底已獲8.4萬宗申請,批出4.9萬張簽證,超過每年3.5萬的目標。按目前趨勢,年底可批出10萬宗。上月政府又加碼搶人,擴大「人才清單」,把涵蓋的專業由13項增至51項,並應用於「優才計劃」、「一般就業政策」及「輸入內地人才計劃」3個計劃。這些計劃最終可吸引多少人才(主要是內地)留港買樓仍要觀察,非今年內可證明。

吸引人才要靠產業。過去30年香港最煞食的產業是金融業,但隨着近年外資撤走、人才流失,外資對(通過香港)投資中國的胃納大減,令本港金融業風光不再,如何重振雄風,便要靠政策製訂者的智慧。現時的政策是要香港與深圳合作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沒有科技基因的香港加上深圳,能否創造猶如矽谷般的科技產業榮景,扭轉香港人口淨流出的趨勢,亦是需要相當時日才可驗證。

本港樓市積弱 下行周期未完

其次,供應將較過去大幅增加,政府提出未來10年公屋建屋目標是36萬伙(2023-28年12.8萬;2029-33年23.2萬);私樓建屋目標為12.9萬伙(2023-28年7.2萬;2029-33年5.7萬)。根據政府去年9月底推算,未來3至4年一手私樓供應9.5萬,高於目標量,意味着未來數年供應偏高。

最後是資金,美國聯儲局雖然在本月中的會議未有加息,但一般相信加息周期仍未完結,根據聯儲局的預測今年底前還會加息兩次合共0.5厘。此外,由於3月出現美國銀行危機,聯儲局曾再擴表,但隨着事件緩和,儲局重回早前的縮表步伐,令美元流動性持續減少,兩項因素令全球資金成本居高不下,不利槓桿投資房地產。

因此,紫晶堅持去年底的判斷──即本港樓市下行周期仍未完結。

其實,除了香港外,一些內地城市亦面對人口流出、產業風光不再的情況。如果要選擇內地房地產,應選擇人口持續淨流入的城市。2022年中國36個主要城市常住人口,有7個城市人口減少,入圍的大灣區四大城市──深圳、廣州、佛山及東莞全部出現人口減少。京津冀區域的北京及天津亦出現人口淨流出,上海亦難免。不過,要知道北京及上海因治理大城市病而主動限制人口。

在中國五大區域發展戰略中,紫晶最看好長三角的樓市前景。除了上海,杭州、合肥、寧波、南京、蘇州、無錫及南通均無懼疫情而出現人口淨流入。同樣在去年人口流入的城市有長江中游的長沙、南昌、武漢及鄭州,以及西南部的成都、南寧及重慶,這些城市的房地產也可根據人口、土地及資金變化判斷樓市前景。

李紫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