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7,651.15
    +366.61 (+2.12%)
     
  • 國指

    6,269.76
    +149.39 (+2.44%)
     
  • 上證綜指

    3,088.64
    +35.74 (+1.17%)
     
  • 滬深300

    3,584.27
    +53.99 (+1.53%)
     
  • 美元

    7.8279
    +0.0001 (+0.00%)
     
  • 人民幣

    0.9252
    +0.0009 (+0.10%)
     
  • 道指

    38,161.31
    +75.51 (+0.20%)
     
  • 標普 500

    5,096.94
    +48.52 (+0.96%)
     
  • 納指

    15,921.20
    +309.44 (+1.98%)
     
  • 日圓

    0.0495
    -0.0006 (-1.18%)
     
  • 歐元

    8.3575
    -0.0407 (-0.49%)
     
  • 英鎊

    9.7450
    -0.0470 (-0.48%)
     
  • 紐約期油

    83.79
    +0.22 (+0.26%)
     
  • 金價

    2,345.00
    +2.50 (+0.11%)
     
  • Bitcoin

    63,462.70
    -89.95 (-0.14%)
     
  • CMC Crypto 200

    1,326.16
    -70.38 (-4.84%)
     

紙媒股力爭上游 付費訂閱見出路?

近年香港經濟持續不振,加上新冠肺炎突襲,令市道提早過冬,不單是零售、酒店、旅遊及飲食行業是重災區,其實傳統紙媒股亦經營慘淡,差不多全線虧損(見附表)。

傳統報紙被指是夕陽行業,但仍有不少努力轉型,增加視頻及社交平台內容曝光,希望刺激讀者人數及帶動廣告收入上升。不過在目前經濟低迷,廣告收益增長緩慢,並且大型科技公司早已壟斷廣告市場。

部分紙媒股截至2020年3月底止年度業績:

星島集團*(SEHK:1105)

東方報業集團(SEHK:18)

壹傳媒集團(SEHK:282)

經濟日報集團(SEHK:423)

收入(億元)

12.61

8.23

11.58

11.31

賺/(虧蝕)(萬元)

(2268)

(1098)

(4.15億)

1057 跌85%

員工人數(人)

1425

1197

2323

1440

*截至2019年12月底止年度,故並未計入疫情因素

資料來源:公司業績報告

廣告客戶開支預算料減

紙媒股主要收入來源是廣告及其他服務等。尼爾森與香港廣告客戶協會於今年3月發表調查,半數受訪廣告客戶料今年廣告預算減少,下跌7.1%,而去年廣告預算則增加1.4%。下跌主因是傳統媒體預算減11%,而網上廣告料增長率只0.8%。值得留意是,有關調查未有計入疫情因素,故料現時廣告開支預算更少,而紙媒今年廣告收入更慘不忍睹。

另外,廣告媒體監察公司admanGO預測,首季本港廣告開支按年收縮28%,3月中起疫情加劇,3月廣告開支按年更急挫32%,料5月及6月才見改善。

廣告

admanGO數據顯示,首季廣告開支佔比,流動廣告(手機及流動裝置)佔21%、社交媒體佔10%及桌上電腦佔9%,即與互聯網相關廣告已佔去40%,其後才到電視佔26%,免費報紙及收費報紙分別佔9%及8%。

由此可見,紙媒所獲的「廣告餅」很細,難怪轉型力谷線上內容及社交媒體內容,搶佔40%份額。可惜廣告市場日漸碎片化,紙媒如要生存不得不全面走向收費模式,而外國媒體不少已收費並有成功例子。

1.壹傳媒轉型拓荒者有機跑出?

壹傳媒近年不惜工本發展數碼內容包括視頻及動畫新聞,吸納大量讀者群,更開拓台灣市場,本應最有本錢脫離紙上媒體框架,可是因政治因素,被狠削大量廣告。

根據最新業績顯示壹傳媒收益11.58億元,其中數碼業務佔整體收入達47%;互聯網廣告、內容供應、開發手遊及Apps收入有2.69億元,超過報章廣告收入1.63億元,都可算業務數碼化成功。

另外旗下蘋果日報推行付費計劃,線上訂閱收入2.77億元,目前訂閱人數70萬名,月費約40至50元,未來只要市場接受,增加月費可提升收入。集團又與本地小店合作發展網購平台,希望擴大收入來源。

不過,紙媒最重要資產是人才,亦是最大成本開支。可惜的是公司生產成本有10.3億元,已抵銷大部分收入,與員工有關成本高達9.2億元。反而,星島集團員工數目較壹傳媒少近900人,星島整體收入更多,反映人力對收入效益更高。

2.經濟日報集團轉型困局?

雖然經濟日報集團是上述四者中唯一有盈利的紙媒,但其實媒體分部(包括報紙雜誌)去年度虧損3769萬元,而倚靠財經通訊社、資訊及軟件分部錄盈利5016萬元補貼。近年集團致力改革媒體業務,加強內容數碼,提升線上瀏覽量吸廣告,不過媒體分部近年表現波動,而旗下財經通訊社、資訊及軟件分部盈利有下滑趨勢,是否仍可以「單天保至尊」?

經濟日報集團過去兩年分部業績

盈利(萬元)

2020下半財年

2020上半財年

2019下半財年

2019上半財年

媒體分部(蝕)

(2442)

(1327)

279.8

474.5

財經通訊社等分部

2504

2511

2959.8

3013

*資料來源:公司年報

經濟日報集團去年度廣告收入(包括印刷物及數碼平台)大跌17%,受累疫情;服務收入只跌5%,反映財經通訊社、資訊及軟件分部收入表現穩定。集團媒體轉型遇上經濟放緩及疫情,更見艱難。去年度員工成本佔53%,按年升1%,為控制成本已減少員工119名。公司要走出谷低除了削成本,可能要增加線上訂閱數量,或進一步提高收費,但本地仍不太受落付費閱讀。

為何本地紙媒轉型困難,付費訂閱難大行其道?

一)廣告市場碎片化,被科技巨頭壟斷,紙媒反寄生社交媒體分廣告收入

二)年青一代不再倚靠紙媒接收資訊,讀者人數下跌

三)員工成本佔比重最大,薪酬分布「肥上瘦下」,難以吸納人才入行,`更遑論科技引入及人力培訓

四)早年免費報紙搶市場,令消費者有「新聞是免費的」先入為主觀念,部分紙媒「急功近利」力拓免費報紙,犧牲長遠穩定模式。

結語

上述紙媒股於本地市場一般不是投資熱選,而紙媒再轉型都是要走全面線上付費路線,像海外主要媒體般。壹傳媒已擁有70萬付費用戶,撇除政治因素最有機會轉型成功跑出。在與讀者討價還價過程中,只要內容做到無替代性或慣性,為讀者群製造生態圈難以脫離,最終仍要乖乖付費。

編輯:Yan

延伸閱讀

本文所提供的信息僅供一般參考之用,並不構成任何個人化的投資勸誘或建議。作者Cyrus Li

沒持有以上提及的股票。

The Motley Fool Hong Kong Limited(www.fool.hk)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