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將在 6 小時 42 分鐘 開市
  • 恒指

    18,476.80
    +51.84 (+0.28%)
     
  • 國指

    6,555.06
    +12.59 (+0.19%)
     
  • 上證綜指

    3,048.79
    -16.61 (-0.54%)
     
  • 道指

    38,843.66
    +36.33 (+0.09%)
     
  • 標普 500

    5,348.84
    -5.19 (-0.10%)
     
  • 納指

    17,164.35
    -23.55 (-0.14%)
     
  • Vix指數

    12.79
    +0.16 (+1.27%)
     
  • 富時100

    8,285.34
    +38.39 (+0.47%)
     
  • 紐約期油

    75.54
    +1.47 (+1.98%)
     
  • 金價

    2,391.70
    +16.20 (+0.68%)
     
  • 美元

    7.8097
    -0.0014 (-0.02%)
     
  • 人民幣

    0.9272
    -0.0002 (-0.02%)
     
  • 日圓

    0.0499
    +0.0001 (+0.24%)
     
  • 歐元

    8.5061
    +0.0159 (+0.19%)
     
  • Bitcoin

    71,033.55
    -38.55 (-0.05%)
     
  • CMC Crypto 200

    1,518.69
    -6.11 (-0.40%)
     

經濟成長與政策變化捉摸不定 中國對外企利潤的影響就像猜謎遊戲

【彭博】-- 中國對西方企業的盈利前景而言是福還是禍?舉步維艱的經濟以及政策憑空轉變的可能性上升使得做這種預測難上加難。

最新的財報季前所未有地凸顯出面對中國18萬億美元的經濟,涉足該市場的企業盈利狀況參差不齊。對特斯拉、保時捷、人頭馬君度和許多其他企業而言,中國經濟放緩的影響顯而易見。而對奢侈品製造商LVMH和晶片製造商艾司摩爾等其他公司來說,在華銷售仍然保持活躍。

這些報導引發股價震盪,不過也證實了摩根大通執行長傑米·戴蒙 本月早些時候的說法。他當時表示,計算美國公司對華敞口的潛在利益變得更加複雜,而且「風險回報狀況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相較於全球企業爭相在蓬勃發展的中國市場立足的日子,如今形式已經發生巨變。

巴黎股票研究公司AlphaValue的奢侈品板塊分析師Jie Zhang稱分析中國效應一直是一項棘手的工作。但她表示,後疫情時代的經濟成長和消費者行為模式已變得更為波詭雲譎。

「自從新冠疫情和封控以來,中國的數據披露情況變得更糟,」Zhang說,並補充稱預測銷售的模型已經完全改變了。「對過去的表現進行比較變得越來越複雜。」

同時,這事關重大。花旗集團策略師估計,如果來自中國的收入完全消失,標普500指數成份股公司的每股純益將下降7%,而斯托克600指數成份股公司的每股純益受到的衝擊可能高達10%。幸運的是,他們認為這種情況不太可能發生。

可以肯定的是,依賴中國獲取利潤的企業已愈發悲觀。過去兩年中,高盛編制的一籃子歐洲對華有敞口企業的股票預期動態收益下降了逾7%,而斯托克600指數的整體預期收益則上漲了18%。

廣告

這在一定程度上與中國放緩的經濟和疲軟的房地產市場有關。通縮壓力打擊了企業盈利。許多人懷疑最近的一攬子措施是否足以力挽狂瀾。

雖然市場為中國央行的降準而歡呼,但這種極不尋常的提前披露也提醒著投資者,北京的決策缺乏透明度。突如其來的監管變化使得評估與中國相關的利潤變得更為複雜。

彭博行業研究歐洲股票策略師Tim Craighead說:「從企業和投資者的角度來看,困難的是持續滾動的政策使得在中國投資面臨高度不確定性。」

「如果你是全球投資者或新興市場投資者,並正對公司進行分析,它們本處於特定的軌道上,但突然因支撐中斷而發生變化,那情況就會很難。」

比如,2021年中國一夜之間對電子商務、遊戲和線上教育採取嚴厲的限制措施。北京開始對晶片製造商美光科技和蘋果合作夥伴富士康等外國公司的業務進行調查。去年9月,中國擴大政府部門使用iPhone的禁令,導致蘋果市值在短短兩天內蒸發1900億美元。

彭博行業研究估計歐洲企業可能進一步蒙受損失。斯托克600指數成份股公司約有5,000億美元的收入來自中國。高盛的數據顯示按百分比計算,該指數成份股公司8%的收入直接來自中國,對標普500指數而言這一比例為2%。

若考慮外國遊客和合資企業等間接關聯,歐洲對華敞口可能要高得多。

出於這個原因,投資者將密切關注依賴中國的公司即將發布的業績。其中包括大宗商品公司嘉能可和英美資源集團,以及奢侈品集團開雲和愛馬仕——這些公司四分之一以上的銷售額來自中國。

現在的一大擔憂是,即便中國經濟回暖,外國公司的命運可能也無法扭轉。這是因為本土競爭對手正加快腳步取代曾由外資跨國企業提供的商品和服務。比如2023年第四季度,比亞迪的汽車銷量便超越特斯拉。同樣,中國如今統治著一度由德國稱霸的太陽能電池板行業。

推薦閱讀:中國今年以來逾十次的振經濟、托市場舉措

Ninety One多資產成長主管Iain Cunningham表示,「如果中國會實現非常強勁的復甦,那麼我相信許多歐洲公司都會從中受益,但程度可能不會像過往那樣高。」

原文標題China Impact Is a Guessing Game for Corporate Profit Forecasters

--聯合報導 Julien Ponthus、Michael Msika.

More stories like this are available on bloomberg.com

©2024 Bloomberg 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