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8,207.13
    +444.10 (+2.50%)
     
  • 國指

    6,437.09
    +163.34 (+2.60%)
     
  • 上證綜指

    3,104.82
    -8.22 (-0.26%)
     
  • 道指

    38,092.22
    +188.93 (+0.50%)
     
  • 標普 500

    5,041.63
    +23.24 (+0.46%)
     
  • 納指

    15,740.31
    +134.83 (+0.86%)
     
  • Vix指數

    15.15
    -0.24 (-1.56%)
     
  • 富時100

    8,172.15
    +50.91 (+0.63%)
     
  • 紐約期油

    78.77
    -0.23 (-0.29%)
     
  • 金價

    2,312.30
    +1.30 (+0.06%)
     
  • 美元

    7.8154
    -0.0069 (-0.09%)
     
  • 人民幣

    0.9257
    +0.0008 (+0.09%)
     
  • 日圓

    0.0506
    +0.0004 (+0.86%)
     
  • 歐元

    8.3659
    -0.0126 (-0.15%)
     
  • Bitcoin

    59,262.95
    +2,516.08 (+4.43%)
     
  • CMC Crypto 200

    1,278.57
    +7.83 (+0.62%)
     

美國針對一觸即發 藥明系前景蒙塵

美議員推《生物安全法》擬禁止聯邦機構或接受聯邦資助的機構,購買中國生物技術公司的設備與服務,藥明康德等CXO企業遭點名

重點:

  • 藥明康德去年上半年收入超過65%來自美國

  • 藥明康德澄清從未贊助涉軍項目,亦沒有直接收受相關投資

    

李世達

中美競爭正從貿易戰、科技戰、金融戰轉向「醫藥戰」。1月26日,一則報道令中國多家CXO(醫藥代工)企業股價應聲下跌,美國國會參眾兩院跨黨派提案,擬禁止美國聯邦機構購買特定生物技術公司的設備及服務。對於營收主要來自美國的中國CXO企業來說,這條法案可說攸關生死存亡。

消息公布後,遭點名的無錫藥明康德新藥開發股份有限公司(2359.HK; 603259.SH)股價在A股及港股兩市應聲急跌,其關聯公司藥明生物(2269.HK)藥明合聯(2268.HK)無一倖免。藥明康德從25日收盤價76.2港元,三個交易日下跌26%至56.3港元;A股跌幅亦達22%;藥明生物股價則跌去31%。

對於上個月才剛剛宣布大手筆回購股份的藥明系來說,無疑是沈重的打擊。

這項新法案被稱為《生物安全法案》(BIOSECURE Act),由眾議院美中戰略競爭委員會主席加拉格爾(Mike Gallagher)等多位議員提出。法案中提到,中國尋求主導生物技術作為未來產業,且該國的生物技術公司「多次與解放軍實體合作」,當局有權迫使他們交出數據。

在參議院提出類似提案的參議員羅姆尼(Mitt Romney)表示,當前中國生技公司正透過醫療檢測,收集全球數百萬人的基因數據,許多被抽血的美國公民,並不知道誰有權查看其DNA與敏感數據。隨著生技領域發展,中國能夠大幅收集這些數據,在未來中美科技戰中佔據上風。

廣告

法案直接點名藥明康德,指其曾贊助「軍民融合活動」,接受「軍民融合基金」的投資,更指其CEO陳智勝曾是解放軍醫藥科技的教授之一。

對於這些指控,藥明康德發布自願性公告,指法案有關藥明的內容「不恰當也不準確」,重申公司發展不會對任何國家的安全構成風險,澄清公司從未贊助過涉軍項目、沒有直接收受相關基金投資。

是否「極小概率事件」?

藥明生物則發出澄清公告,指法案提及陳智勝有關解放軍醫藥科技學術頭銜,是2013年在唯一一次受邀講座後,作為一種禮遇而授予,這是中國高等院校慣例。強調陳智勝沒有為軍事醫學科學院或任何具有軍事背景的機構工作過,也沒有從具有軍事背景的機構中獲得過任何報酬。

「生物安全法只是一個反華議員的提案,到成為法律是極小概率事件,而且需要幾年的時間」陳智勝說。

陳智勝口中的「極小概率」事件,幾乎推翻了公司為了挽救股價所做的努力。在公司澄清後,藥明系股價仍持續下跌。

藥明康德營收超過八成來自境外。根據2023年中期業績,藥明康德境外業務佔總體營收的82%,美國佔比超過65%,來自中國境內的收入僅佔17%。藥明生物也是如此,去年上半年營收有54%來自北美。

藥企眼中的「富士康」

藥明系對於歐美藥企來說,重要性就像富士康之於蘋果。歐美藥企負責新藥研發、品牌及銷售,而像藥明系這類的CXO企業,則負責技術相對沒那麼尖端的研發、驗證與生產,提供外判代工服務。頂尖藥企集中在歐美,意味著中國CXO企業收入仰賴海外,很難改變。

儘管不少中國分析師認為,有關法案成功立法的可能性不高,然而隨著美國總統大選臨近,與中國的戰略競爭將會在更多層面被檢視。像藥明系這樣與美國企業廣泛合作並掌握敏感數據的企業,勢必會被推到風口浪尖。

事實上,在生物科技領域禁止中國企業的呼聲,早在去年11月就已出現,當時有16個保守團體致信國會參眾兩院,呼籲在國防授權法案(NDAA)修正案中修法禁止與「敵對生物技術公司」,特別是中國的華大基因(300676.SH)簽訂合約。

總統拜登最終簽署的2024年國防授權法中,與中國相關的技術合作、技術轉移等受到重點關注,尤其是在新能源、生物技術、航空航天等重點領域。因此無論法案最終是否成為法律,美國政府逐漸收緊與中國生物技術領域的合作,已經是不容忽視的因素。

慎防政治風險

然而,有投資銀行認為市場目前的反應過於激烈,摩根士丹利發表報告指出,即使該法案成為法律,亦只是限制接受聯邦資金的項目外判給海外公司。藥明康德作為一家高性價比的服務提供商,可於生物製藥行業發展中得益。大和則稱,藥明生物曾於美國商務部的未經核實名單中排除,或可作為類似事件的參考,將藥明生物評級由「持有」上調至「買入」。

醫藥研發仍是增長快速的領域,目前藥明康德市盈率跌至15倍,低於藥明生物的21倍,仍高於同業凱萊英(6821.HK; 002821.SZ)的7倍與泰格醫藥(3347.HK ; 300347.SZ)的9倍。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預測,由中國醫藥研發服務公司提供的全球外包服務市場規模,將由2022年的1,312億元增長到2026年的3,368億元,年平均增幅將達26.6%。藥明系與中國其他CXO企業一樣,要先闖過地緣政治這一關。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