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將在 4 小時 51 分鐘 開市
  • 恒指

    22,443.73
    +1,310.05 (+6.20%)
     
  • 國指

    8,041.27
    +531.48 (+7.08%)
     
  • 上證綜指

    3,336.50
    +248.97 (+8.06%)
     
  • 道指

    42,196.52
    +39.55 (+0.09%)
     
  • 標普 500

    5,709.54
    +0.79 (+0.01%)
     
  • 納指

    17,925.12
    +14.76 (+0.08%)
     
  • Vix指數

    18.90
    -0.36 (-1.87%)
     
  • 富時100

    8,290.86
    +14.21 (+0.17%)
     
  • 紐約期油

    70.90
    +1.07 (+1.53%)
     
  • 金價

    2,680.20
    -10.10 (-0.38%)
     
  • 美元

    7.7636
    -0.0090 (-0.12%)
     
  • 人民幣

    0.9032
    +0.0007 (+0.08%)
     
  • 日圓

    0.0528
    -0.0011 (-2.08%)
     
  • 歐元

    8.5770
    -0.0242 (-0.28%)
     
  • Bitcoin

    60,568.00
    +26.17 (+0.04%)
     
  • XRP USD

    0.57
    -0.03 (-4.95%)
     

股市狂潮「百年一遇」 香港券商應接不暇

【彭博】-- 香港的股票經紀迎來職業生涯中最繁忙的時期之一,一位有31年經驗的資深人士把香港突如其來的上漲稱之為「百年一遇」的事件。

香港大型本地券商耀才證券的行政總裁許繹彬表示,該公司開戶量「激增」。該公司的許多客戶支持人員取消了原定假期,全天24小時待命,處理前所未見的客戶諮詢激增。

北京方面上周出台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刺激舉措之後,中國公司股價飆升,全港券商均感受到類似的歡欣鼓舞。頗受香港散戶投資者歡迎的交易平台老虎證券表示,該公司上周開戶數量猛增73%。

隨著投資者熱情高漲,市場上某些領域出現過熱跡象,周三一些仙股漲幅高達400%以上,幾家違約房地產開發商的股價翻倍。但至少就目前而言,尚無跡象顯示買家顯露疲態。

隨著股市升至多年高點,周三成交額達到4,340億港元(559億美元),僅略低於周一創下的紀錄。當地媒體報導,部分券商和銀行的系統超載,導致客戶需排隊登錄手機應用程式。

「全天很忙,我午飯都沒吃,因為客戶問詢沒停過,」凱基亞洲投資策略主管溫傑表示,「未來一到兩個月我們可能會一直很忙,因為鑒於市場情緒樂觀,交易量可能會保持高位。」

駿利亨德森的基金經理Sat Duhra凌晨3點醒過來查看中國公司美國存託憑證的價格。他周三跟分析師的會談顯示,對韓國和印度等市場的興趣正在消退。「中國成了唯一選擇,」他說。

香港恒生指數周三大漲6.2%,恒生中國企業指數收盤上漲7.1%。中國滬深300指數周一正式進入牛市,之後由於為期一周的公眾假期而休市。

這波上漲令中國股市成為今年表現最佳的主要市場。眼下的改變翻天覆地,因為過去幾年的大部分時間裡,由於中國經濟步履維艱,房地產市場下滑越拖越久,對外國投資組合經理來說,中國是個難熬的選擇。而今,交易員對牛市還會繼續的信心在增強。

推薦閱讀: 中國A股創2008年來最強單日表現 利好政策連發吸引投資者持股過節

「我們聽說,外國純做多的基金正在討論是否要終結對中國股票的低配,」瑞聯銀行北亞股票諮詢主管Linda Lam表示,「或許是對本月相對表現跑輸的擔憂 導致股市今天出現恐慌性買盤模式。」

股價的劇烈波動讓很多人難以追漲。

「一切都變得太快,」EFG Asset Management基金經理Daisy Li表示,「市場上漲的速度實際上讓長線投資者很難追漲加倉。」

恒生指數的單日漲幅為2022年11月以來最大,彼時中國退出新冠清零政策,給低迷的股市打了一針強心劑。

入市更久的人想到了更久遠的歷史。耀才的許繹彬稱,現在的市場讓他回想起2015年,當時蜂擁而至的買盤引發香港和內地的牛市行情。

泡沫最終在2015年年中破滅, 香港股市在接下來的九個月裡跌掉了一半。

原文標題Hong Kong Brokers Swamped by ‘Once In a Century’ Stock Frenzy

--聯合報導 Sangmi Cha.

More stories like this are available on bloomberg.com

©2024 Bloomberg 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