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將在 2 小時 19 分鐘 開市
  • 恒指

    17,716.47
    -373.46 (-2.06%)
     
  • 國指

    6,324.05
    -153.19 (-2.37%)
     
  • 上證綜指

    2,945.85
    -26.67 (-0.90%)
     
  • 道指

    39,164.06
    +36.26 (+0.09%)
     
  • 標普 500

    5,482.87
    +4.97 (+0.09%)
     
  • 納指

    17,858.68
    +53.53 (+0.30%)
     
  • Vix指數

    12.24
    -0.31 (-2.47%)
     
  • 富時100

    8,179.68
    -45.65 (-0.55%)
     
  • 紐約期油

    81.88
    +0.14 (+0.17%)
     
  • 金價

    2,337.30
    +0.70 (+0.03%)
     
  • 美元

    7.8090
    +0.0002 (+0.00%)
     
  • 人民幣

    0.9303
    +0.0003 (+0.03%)
     
  • 日圓

    0.0483
    0.0000 (0.00%)
     
  • 歐元

    8.3587
    +0.0009 (+0.01%)
     
  • Bitcoin

    61,574.17
    +734.41 (+1.21%)
     
  • CMC Crypto 200

    1,283.31
    +17.17 (+1.36%)
     

胡‧說樓市|撤辣真的必要嗎?

來到2023年,今年樓市又何去何從呢? 其中一個焦點,除了觀望加息力度會否緩和外,還有政府對辣招的取態。在去年樓價回落15%的前提下,各界不是呼籲政府減辣,而是直接撤辣,原因就是息口向上、供應大增、樓市下行、市場環境有變,所以辣招已沒有存在價值,但是否真的如此?

下載Yahoo財經APP

美股、外匯、加密貨幣免費即時報價,自選投資組合獲取相關新聞提示

早前有報道指,有政黨提出應該分兩階段撤辣。第一階段取消「買家印花稅」及「額外印花稅」,合資格境外人士可獲豁免15%的「買家印花稅」及15%的「新住宅從價印花稅」,同時容許換樓人士不需墊支15%從價印花稅。至於第二階段,則視乎第一階段成效,看看樓市會否出現大波動,才會全面取消劃一15%的「新住宅從價印花稅」。

辣招原意,就是在短時間內拉停樓市升勢,希望透過遏抑市場上不同光譜的買樓需求,等待供應重臨,始終政府很遲才主動推地,需要時間讓麵粉轉化成麵包,之後推出市場,但如此政策原意,不就是希望樓價得以緩和,讓小市民買到可負擔的物業嗎?

對於應否撤辣,我們並非要用「包拗頸」的心態討論,但若政府真的撤辣,也得回應小市民一個很簡單的問題:「現在樓價跌了15%,是否已達到小市民可負擔水平呢? 」根據數據,去年一二手成交量低迷,按年同時跌逾40%,成交金額也回落,但以每宗交易價計算,一手買賣價平均1,081萬元、二手成交買賣價平均809萬元。

按照政黨提出的撤辣方案,似乎都希望借助境外人士或炒家的力量,抬起樓價緩和跌勢。但如果政府確認樓價跌勢,又希望小市民能夠成功置業,是否應堅守辣招多一段時間,但同時進一步放寬按揭安排,讓小市民能在特定環境下購入能負擔的物業,而非讓炒家把樓價舞高弄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