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樣年(01777)附屬債券獲延期
- 噢!發生錯誤。請稍後再試一次。
- 1777.HK
<匯港通訊> 花樣年控股(01777)公布,附屬公司花樣年集團(中國)所發行原定於2021年到期的未償還本金額約9.49億元人民幣的7.5%人民幣債券之債券持有人同意。
此外,將到期日從2021年,延後至2023年,及將今年12月20日到期應付的債券利息支付安排更改為,20%利息將於2021年12月20日支付,及80%利息將於2022年12月17日支付。
(WH)
【彭博】-- 歐元區第一季度經濟成長超過最初估計,因該地區擺脫了一波疫情,並克服了俄烏戰事爆發初期帶來的逆風。歐盟統計局周二發布的數據顯示,第一季度GDP成長0.3%,超過0.2%的初值。 數據凸顯出歐洲經濟擁有的潛在實力,消費者被抑制的需求釋放,疫情期間的大量儲蓄也使他們能夠更好地抵禦俄烏戰爭帶來的壓力。不過即便如此,戰事引發能源價格大漲,推升業已創紀錄的歐元區通膨,加劇了人們對生活成本的擔憂。歐盟委員會本周將2022年經濟成長預期從4%下調至2.7%,但仍預計勞動力市場將改善。 原文標題Euro-Area Economy Expanded More Than Estimated at Start of YearMore stories like this are available on bloomberg.com©2022 Bloomberg L.P.
總商會新任主席阮蘇少湄表示,受疫情及全球經濟環境影響,不少機構相繼下調香港今年經濟增長預測。她指出,政府近日下調全年經濟增長預測至1至2%,與總商會看法一致。 她又指,目前全球通脹升溫,世界各地加息壓力增加。港息仍處於低水平,但未來存在加息壓力,提醒商界留意加息對營商或生產成本帶來的影響。 阮蘇少湄提到,香港經歷過去3年嚴峻經濟環境,未來一段時間非常重要,總商會期望行政長官當選人李家超優先處理三大工作,包括恢復與內地及全球各地免檢疫通關、重振香港經濟,以及吸引或挽留人才,以保持香港競爭力及加強本港作為國際金融和商業中心的地位。 她表示,商界未來將配合政府,透過高規格及大型商業活動,例如展覽、會議、文化及體育項目等,重振香港經濟。同時支持政府爭取加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以及強化香港作為最大人民幣離岸中心地位,加強股票、債券、外匯、財務及資產管理等產品和服務等。 她又提到,總商會去年在香港提供1600個實習職位,以及逾600個大灣區職位,未來會持續協助政府擴闊青年人向上流動機會。
北韓懷疑疫情繼續大爆發,昨日再多26.9萬宗發燒個案,多6人死亡,累計已有148萬宗個案。領袖金正恩召開中央政治局緊急會議後,下令要穩定藥物供應。 而韓聯社引述消息指,北韓已在上月底大量在瀋陽及大連等地購買退燒、止痛及消炎等藥物,以及大量氧氣面罩、體溫計及棉籤等醫療物資,有貿易商指,北韓上月底已催促備貨,比起公布首宗個案早,因此報導推測,北韓疫情早已蔓延。 消息又指,北韓高麗航空三架飛機昨早飛抵瀋陽,已即日返回北韓,預料有更多飛機運回防疫物資。 南韓統一部表示,今日與北韓官員通話後,未有提及防疫合作,而南韓政府表明可以提供防疫物資,但未獲回覆。而中國外交部就表示,一直高度關心北韓發生疫情,中方願與北韓加強抗疫合作,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彭博】-- 美國和歐洲的企業正在重新考慮在華投資事宜,因為上海實施的封控以及中國其他城市的防疫限制措施給它們的業務造成了嚴重破壞。美國和歐盟的商會在各自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面對中國的新冠清零政策,它們的會員企業正在重新考慮自己的供應鏈以及是否擴大投資。「今年的封控和過去兩年來的種種限制措施,將意味著從現在起的三年、四年、五年裡,投資更可能會下降,」中國美國商會會長Michael Hart周二在北京表示。雖然這並不意味著立即向中國境外轉移,但他表示,許多從中國採購的公司都在問,它們還能去哪裡採購產品,以及是否應該從其他地方採購。歐洲公司也一樣。中國歐盟商會的代表在周一的記者會上表示,許多會員企業正在暫停投資計畫,並開始考慮是否要離開中國。他們表示,圍繞或有的下一波疫情的不確定性正在沈重打擊企業信心。「不確定性是關鍵,因為不知道這種情況會持續多久,以及上海接下來將如何,」歐盟商會副會長Massimo Bagnasco說。延伸閱讀:中國官員會見外國商會 承諾緩解供應鏈問題外資企業在中國的利潤在下降,已有越來越多企業抱怨防疫措施影響它們的業務。本月早些時候,逾一半美國公司表示,它們正在削減或
政府致力打擊起底行為,不過情況仍時有發生,個人資料私隱專員鍾麗玲透露,正考慮就屢次上載起底資料的平台設立黑名單。有傳媒引述消息稱,當局極為關注近年絕大部份的起底訊息,是來自市民常用的Telegram群組,發現每星期也新增逾200個起底訊息,即使刪除但隔兩三日又會出現,公署正積極考慮首次引用法例,停止或限制市民接達(access)相關平台。 有機會整個平台不能瀏覽 公署考慮首次引用《個人資料(私隱)條例》第66L條所賦予的權力,停止或限制市民接達相關平台上有關訊息發有所在的部份,甚至是整個平台。《星島日報》引述消息人士稱,一旦引用法例,技術上「很難剪啲唔剪啲」,有機會連整個平台不能瀏覽,而整個應用程式也可能被移除,但會考慮公眾的意見。 不過,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榮譽會長方保僑向BossMind表示,Telegram等平台為免被人封鎖,不單採用不同的IP地址,亦會不時轉換IP地址,其他商業機構如銀行等也會轉換IP地址,若果政府要封鎖Telegram的IP地址,隨時有機會封鎖了其他平台,私隱署若決定「封鎖」Telegram,便要認真思考技術問題,否則會誤中副車 。 密切留意BossMind動向!立即CLS FB Instagram Youtube Powered by Mercury
特斯拉行政總裁馬斯克早前與Twitter達成收購協議,但期後又稱因為要核查假帳戶數量的情況,而暫緩收購,但Twitter的律師團隊就批評,馬斯克違反保密協議。 而馬斯克表示,他指Twitter的假帳號數量至少是聲稱的4倍,因此不能用同樣的代價,去買比他們聲稱更糟糕的東西,而馬斯克估計,垃圾用戶至少佔20%,他表示,問的問題越多之後,就越多擔憂。 Twitter總裁亞格拉沃稱,垃圾帳號的用戶為總用戶的5%左右,而估算數字自2013年以來沒有變化,馬斯克直接回應亞格拉沃的貼文指,廣告商應怎樣知道他們付錢會得到什麼?這對Twitter的財務健康最為重要。 昨日Twitter的股價再跌8%,收報37.39美元。
在岸人民幣反彈,收報6.7472兌1美元,創近1周新高,急升495點子。中間價亦略為上升。 交易員表示,美元指數微跌、上海疫情好轉,都帶動人民幣上升。
隨著科技發展,越來越多人機不離手,習慣通過各種程式APP接收各類資訊,但總會有「物極必反」的現象,有研究表示過度依賴智能手機容易成癮並且有社交脫節的危險。初創公司Light就推出反智能手機Light Phone回歸原始,手機只有接打電話、短訊等基本功能。 Light的兩位創辦人Joe Hollier 和 Kaiwei Tang於2014年在Google創意實驗室相遇,兩人皆覺得目前眾多的社交媒體對人們的生活和健康造成極大影響,因此決定創立Light,並提出「Go Light」口號,希望生活回歸單純,幫助用戶戒除手機癮。 2017年,Light推出第一代Light Phone,這一代Light Phone正如前幾年的手機,只有接打電話、短訊和鬧鈴等基本功能。2018年,公司開始研發Light Phone II並在網站發起眾籌,目前Light Phone II已經開放預售,官網售價299美元。 Light Phone II與第一代Light Phone一樣,沒有APP、郵件、推送信息等功能,但除了接打電話、短訊和鬧鈴功能,只要利用 Light 的 LightOS 系統,就可以客製增加工具,
華懋集團旗下薄扶林碧荔道住宅項目「碧麗軒」開放四房四套現樓示範單位予傳媒參觀。項目自4月底上載售樓說明書,5月初已公布銷售安排,其提供21伙大宅,包括5座洋房及16伙複式戶。 華懋集團銷售部總監吳崇武表示,「碧麗軒」意向價將參考南區住宅成交價,亦將視乎市場反應短期內推出更多單位招標。
電影《沽注一擲》主角原型、知名投資者Michael Burry旗下的Scion資產管理公司首季沽空蘋果(AAPL)。截至3月31日Scion持有蘋果20.6萬股認沽期權,價值約3600萬美元,是該投資組合中最大倉位。蘋果今年暫跌12%。 按美國證交會披露文件顯示,截至2021年12月底,Scion持有6隻股票,今年首季,Scion賣出除了Bristol-Myers Squibb以外的所有持股,但將Alphabet(GOOG)、Meta(FB)等公司添加到投資組合。除去期權價值後,其美股投資組合價值大增122%,達到1.65億美元。 Michael Burry此前一直看好蘋果,並指出蘋果值得「股神」巴菲特投資,但巴菲特直到2016年首季才開始買入蘋果,時至今日蘋果已是巴郡投資組合中的最大持股公司。 在Michael Burry看淡蘋果之際,巴菲特旗下巴郡則大舉買入,今年首季買入大約378萬股蘋果股票。文字/製圖:Market Digest原文你或許有興趣【巴菲特投資】巴郡逆市瘋狂加倉西方石油【馬斯克】如果馬斯克放棄收購Twitter,除了10億美元分手費還有甚麼代價?【市場熱話】中國「三
金管局表示,總值15億元的一年期港元隔夜平均指數掛鉤債券的投標已於今日舉行,債券的投標申請總額為42.75億元,投標對發行額比例為2.85,最高接納率差為0.25厘,債券將於明日發行及交收。 (ST)
上海臨港新片區官方今 (17) 日透露,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復工一個月迄今,產能利用率僅 45%,略低於上汽集團 50% ,目前臨港汽車產業鏈配套企業產能利用率達到 50% 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