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經|解讀中美出口數據|李鴻彥
中國公佈出入口數據後,有朋友問我如何評估,但我在表達個人看法前要先戴頭盔,因為我沒有水晶球,亦不知中國公佈的出入口數據有沒有水份,只能以經驗估計。
對於中國出入口數據,大家的焦點集中在出口增長遠遜預期,但很少朋友會留意近幾個月數據都陰陽怪氣,特別是入口數據經常遜於預期。以4月份入口數據為例,市場原預期維持平穩零增長,但實際公佈的數據是入口按年大跌7.9%,而該數據自去年10月開始,已經連續7個月出現負增長(對上一次是2015年)。
為甚麼入口數據會遜於預期及連月下跌?我作出了幾個估計:
1)中國外滙不足,開始選擇性入口有實際戰略價值的產品;
2)中國訂單減少下,原材料的入口自然減少,入口增長與出口增長有分別,主要與去庫存及製造產品有時差所致;
3)減少出入口,鼓勵內循環,出入口最終均會減少;
4)以上皆是,即是進入準戰爭思維,減少依賴外國
個人認為,第一及第二個原因機會較高。其實除了中國出入口數據外,美國入口數據亦十分「有趣」。據信報一幅配圖顯示,可以看到美國徵收懲罰性關稅後,近年對中國依賴不斷減少,取而代之的是親美的越南(不過越南地產爆爆地,也值得留意)。
換句說話,兩國爆發大型衝突的機會雖然未見急劇升溫,但最少的是,完全沒有好轉的苗頭。雖然美國科技公司巨頭先後訪問中國,或與民主黨希望爭取連任有關,你不知華爾街還可以頂多久。
李鴻彥
https://www.facebook.com/LeeHungYinJoe
註:專欄作家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