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8,963.68
    +425.87 (+2.30%)
     
  • 國指

    6,718.86
    +158.19 (+2.41%)
     
  • 上證綜指

    3,154.55
    +0.23 (+0.01%)
     
  • 滬深300

    3,666.28
    +1.72 (+0.05%)
     
  • 美元

    7.8135
    -0.0003 (-0.00%)
     
  • 人民幣

    0.9243
    +0.0009 (+0.10%)
     
  • 道指

    39,440.18
    +52.42 (+0.13%)
     
  • 標普 500

    5,215.17
    +1.09 (+0.02%)
     
  • 納指

    16,317.24
    -29.02 (-0.18%)
     
  • 日圓

    0.0499
    -0.0001 (-0.24%)
     
  • 歐元

    8.4167
    -0.0070 (-0.08%)
     
  • 英鎊

    9.7840
    0.0000 (0.00%)
     
  • 紐約期油

    79.06
    -0.20 (-0.25%)
     
  • 金價

    2,372.00
    +31.70 (+1.35%)
     
  • Bitcoin

    60,932.63
    -1,085.59 (-1.75%)
     
  • CMC Crypto 200

    1,264.28
    -93.73 (-6.90%)
     

財經脈摶: 拓中國市場遇挫LME曲線攻華

財經脈摶: 拓中國市場遇挫LME曲線攻華

撰文:陳可恩 圖片:資料圖片

美術:Ricky

港交所(00388)行政總裁李小加上週承認擬擱置在內地建庫,為港交所前景投下一個炸彈。因為從天價收購倫敦金屬交易所(London Metal Exchange,下稱LME)開始,港交所一直力圖打開中國商品市場大門。結果,內地懼於競爭,加上對LME的外資身分有戒心,因此一直遲遲未有放行LME。

然而,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商品消費國,LME若能在中國設庫,其實可有效減低航運成本及帶旺內地港口業務,故港交所今次雖然放棄在內地建倉,卻未有放棄打入中國市場的決心,只是試圖換個方式,透過與內地期貨交易所合作,曲線攻華。分析亦認為,有關計畫有望淡化LME的外資角色,提高取得中國商品市場入場的勝算。

自從收購LME後,港交所(00388)一直致力幫LME打開中國市場,在中國直接設倉成為重要一步。不過,上週二(十月十二日),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首次承認擬擱置在內地註冊倉庫。李小加在倫敦接受路透社訪問時指出,為了與中國監管機構繼續保持良好關係,加上已有另一個全盤計畫,故已擱置在內地建立商品交割倉庫的計畫。

不過,他認為建倉只是個「很微小的事情,故有意地先放在一旁」,未來港交所會將主力發展商品現貨業務,或與包括上海期貨交易所等國內本土的商品交易所組成合資公司,共同發展。雖然李小加未有進一步闡釋如何落實發展商品現貨業務,但據悉有關方案屬於港交所未來三年戰略規畫一部分,預計最遲明年初進一步公布細節。

廣告

新的計畫細節尚待公布,但明顯地李小加放棄以 LME的身分直接在中國建倉之餘,卻未有放棄其「中國商品夢」。事實上,中國商品市場無論是對LME還是港交所來說,都是相當重要的市場。因為即使中國經濟正在放緩,但在全球大宗商品市場上仍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目前中國是商品如鐵礦石、銅礦石和礬土的最大進口國和消費國。每年中國的鐵礦石進口量佔全球進口量的百之五十以上;而對銅的需求亦佔了全球銅需求的百分之四十。

建倉庫重要性大

由於這個市場遲遲未開放,不少外資交易所都在緊盯機會,尤其LME是全球基本金屬交易所中的巨頭,去年商品期貨及期權合約成交量達一億七千七百萬張,佔全球基本金屬期貨交易量的百分之八十二,影響力極大,所以一直都想在中國建立據點。這亦是當初LME「嫁」給港交所的主要原因。據悉,二○一二年,各交易所在競投LME時,港交所出價其實並不是最高的,但LME看上港交所背靠內地才特別垂青,而在收購期間,國家開發銀行承諾提供高達一百三十九億港元貸款,更被視為獲中國政府的「祝福」。

在收購後,港交所當時定下首要任務是為LME在中國建立倉庫,因為倉庫是作為現貨貿易的最終手段,亦是期貨合約履行實物交割的地點,若供應過剩更可吸納過剩供應,在供應短缺時提供供應,為各類商品起到一個蓄水池的作用,而庫存的變化資料更會成為市場供求基本面變化的「晴雨錶」。李小加曾提過這種現貨交易基制的重要性,並解釋為「倉庫網絡是金屬期貨價格與現貨價格聯繫在一起的關鍵一環。因為當期貨合約愈接近到期之時,期貨合約價格就愈趨向現貨價格。儘管最終只有小部分的期貨合約以實物交割來結算,但正是這個進行實物交割的可能性,確保了金屬期貨價格不致過分偏離現貨價格。」

而中國的上海港口從淨消費、流通、倉儲、監管和保稅等軟硬體方面,都已具備設庫的條件,所以一直是LME的心水之選。不過,由於中證監的關於進一步加強商品期貨實物交割監管工作的通知,早已明文規定禁止境外機構設立期貨交割倉庫,故這個任務困難重重。港交所曾多次跟內地相關機構商討,希望開先例在上海自貿區成立交割倉庫,卻多次被撥冷水。當中,中證監期貨監管部信息統計處副處長程海波在去年明言,中證監關注LME如何處理倉庫問題,刻下中國禁止外國交易所在中國設立大宗商品倉庫的原則,短期無意改變。而今年四月,中證監新聞發言人鄧舸昨亦直言,境外交易所及其他機構尚未具備在境內設置交割倉庫的條件,暫未是開放時機。

與SHFE競爭

據知,中國監管機不肯破例放行LME,主要有兩大原因,首先如李小加所言,因為上海期貨交易所(SHFE)擔心造成競爭,故兩地交易所尚未有共識。事實上,LME與SHEF正存在競爭關係,如在去年,SHEF便曾擴大有色金屬產品,推出錫和鎳合約。此外,亦有分析認為原材料供應及價格直接影響內地製造業以至整體經濟,所以中國在開放商品市場上一直甚為謹慎,擔心商品價格若被外國投資者舞高弄低,隨時會損害經濟及金融穩定。而近期多間跨國銀行被指操控外國的貴金屬市場及價格,美國及瑞士已展開調查,若然中國在商品交易及監管上未完善前便開放市場,等於引狼入室。

不過,中國其實存在對LME倉庫的需求,以減低交易時的額外航運成本。以銅為例,中國的進口銅價大部分依據LME定價的進口,當中國消費需求不旺以及中國銅價低於LME價格時,部分中國進口商的銅便會放在上海及廣州等的保稅倉,等待國內銅價的回升再行報關進口。但當兩市價倒掛的情況在短期內沒有改善,部分銅進口商有見在中國銷售無望,被迫將庫存運回在中國週邊地區如南韓釜山,或新加坡的LME註冊倉交割,以求變現。這樣進進出出,週而復始,甚至同樣的貨被來回倒騰幾回,雖然造成了週邊這些航線和週邊港口倉庫的相對「繁榮」, 但其實最終會增加中國銅消費者的額外成本,而且中國自己的港口特別是上海港,也喪失了物流倉儲的收益和成為亞太大宗商品集散中心的可能。

因此,相信中國政府長線會開放商品市場,以減省商品市場的航運成本,不會對LME趕盡殺絕。博大資本國際業務總裁溫天納指出:「LME最理想發展方案當然是直接在中國內地設立核准倉庫。但是礙於LME的註冊地是倫敦,而中國對這類外資相當敏感。所以現在變陣,先跟內地的期貨交易所合作,亦未嘗不是一個破斧沉舟的方法。而且,若能夠跟內地官方機構合作推期貨商品,亦會給投資者有更大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