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7,718.61
    +2.14 (+0.01%)
     
  • 國指

    6,331.86
    +7.81 (+0.12%)
     
  • 上證綜指

    2,967.40
    +21.55 (+0.73%)
     
  • 滬深300

    3,461.66
    +7.54 (+0.22%)
     
  • 美元

    7.8081
    -0.0007 (-0.01%)
     
  • 人民幣

    0.9302
    -0.0001 (-0.01%)
     
  • 道指

    39,093.01
    -71.05 (-0.18%)
     
  • 標普 500

    5,480.53
    -2.34 (-0.04%)
     
  • 納指

    17,849.48
    -9.20 (-0.05%)
     
  • 日圓

    0.0483
    -0.0000 (-0.02%)
     
  • 歐元

    8.3676
    +0.0097 (+0.12%)
     
  • 英鎊

    9.8690
    0.0000 (0.00%)
     
  • 紐約期油

    81.64
    -0.10 (-0.12%)
     
  • 金價

    2,337.40
    +0.80 (+0.03%)
     
  • Bitcoin

    60,715.05
    -1,027.22 (-1.66%)
     
  • CMC Crypto 200

    1,264.25
    -19.57 (-1.52%)
     

逾三成金融機構涉足虛產 調查:85%指未來3年納入核心業務

金融學院馮殷諾(左)稱,監管機構一直有跨部門合作,期望推動市場利用科技創新技術。旁為香港貨幣及金融研究中心主管衛頌飴。(黃俊耀攝)
金融學院馮殷諾(左)稱,監管機構一直有跨部門合作,期望推動市場利用科技創新技術。旁為香港貨幣及金融研究中心主管衛頌飴。(黃俊耀攝)

隨着Web3、區塊鏈應用和生成式人工智能(AI)等新科技愈趨普及,香港金融業亦陸續拓展相關服務。金融學院調查顯示,逾半數受訪的傳統金融機構在業務運營中,已涉及或計劃使用虛擬資產,其中33%表明參與了虛產;85%傳統機構則指未來3年會把虛產納入其核心業務之中。

加密幣佔三成最多

調查顯示,金融機構業務營運涉及的虛擬資產類型,以加密貨幣佔30%最多,而非同質化代幣(NFT)則有22%,代幣化傳統資產(如代幣化綠色債券)同為22%。

六成半受訪金融機構透露已涉足元宇宙,應用集中在市場營銷及推廣、內部營運、人才招聘,以及工作相關的社交活動等。

由於愈來愈多經濟活動去中心化(DeFi),金融業也陸續利用相關技術,受訪機構認為,DeFi為業務營運帶來的主要好處包括改善效率、去中心化治理、普及金融,以及開放式創新等;市場參與者說,長遠而言虛擬資產可以創造全新收入來源、降低成本、提升客戶體驗,使業務變得更多元化。

關注網安數據風險

新科技應用帶來機遇之餘,會引申相關風險,受訪機構較重視的領域包括統一定義及治理架構的整體不確定性、滿足打擊洗錢及恐怖分子資金籌集監管要求有困難,同時關注網絡安全和數據風險。

金融學院行政總裁兼研究中心執行董事馮殷諾稱,香港的監管機構如金管局和證監會,一直都有跨部門合作,並且與業界緊密溝通,希望推動市場利用科技創新之餘,可設立有效的監管框架;另外,與海外監管機構訂立與時並進的規管條件。

受訪市場參與者提到,明確的法律和監管框架、友善的營商環境,清晰的企業管治架構、穩健的金融基礎設施,以及擁有區塊鏈技能的人才庫,都有助促進虛擬資產和DeFi市場的發展,以及元宇宙技術的實踐。

廣告

今次調查,由金融學院轄下負責研究工作的香港貨幣及金融研究中心安排,發表兩份分別題為「去中心化金融:現況與監管發展」及「元宇宙:金融服務業的機遇與挑戰」的應用金融研究報告。

虛擬資產/去中心化金融調查共有59間受訪機構,40間來自銀行、保險和資產財富管理業(傳統金融業),其餘19間是虛擬資產服務提供者;元宇宙調查共有55間受訪機構,當中39間來自傳統金融業。馮殷諾期望,兩份報告能為本地以至國際的市場參與者和監管機構,提供具價值的觀點,為香港數碼生態系統的未來政策制定和市場創新提供相關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