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8,207.13
    +444.10 (+2.50%)
     
  • 國指

    6,437.09
    +163.34 (+2.60%)
     
  • 上證綜指

    3,104.82
    -8.22 (-0.26%)
     
  • 道指

    37,903.29
    +87.37 (+0.23%)
     
  • 標普 500

    5,018.39
    -17.30 (-0.34%)
     
  • 納指

    15,605.48
    -52.34 (-0.33%)
     
  • Vix指數

    15.04
    -0.35 (-2.27%)
     
  • 富時100

    8,154.01
    +32.77 (+0.40%)
     
  • 紐約期油

    79.80
    +0.80 (+1.01%)
     
  • 金價

    2,309.40
    -1.60 (-0.07%)
     
  • 美元

    7.8172
    -0.0051 (-0.07%)
     
  • 人民幣

    0.9256
    +0.0007 (+0.08%)
     
  • 日圓

    0.0503
    +0.0002 (+0.34%)
     
  • 歐元

    8.3653
    -0.0132 (-0.16%)
     
  • Bitcoin

    58,880.59
    +900.11 (+1.55%)
     
  • CMC Crypto 200

    1,266.74
    -4.00 (-0.32%)
     

點解仲要買iBond

雖然通脹稍為放緩,但穩賺利息回報的iBond仍有一定吸引力。

據悉新一批iBond將於下月中開售,可能你聽到此消息會反問保留資金炒股票豈不更妙,其實從理財角度看,買iBond至少仍有三大好處。

上佳資金避風港

如果單從投資回報看,iBond吸引力當然遠不及股票及進取型基金,特別是近月港股開車,大價股固然錄得可觀升幅,細價股升幅更是以倍數計。但正因為身處大升市,我們更不應該忽略iBond作為資金避風港的功能。

基金投資有所謂「泊岸基金」概念,原理很簡單,便是把資金暫時存放在防守型基金,既可以鎖定投資回報,亦可以靜待下一次出擊機會。同樣道理,假如你把握今次升浪炒中數隻細價股,獲得以倍數計回報,必定會心雄想「All In」乘勝追擊。不過要牢記好運並非必然,建制派身負撐政改重任都可以忽然拉隊離場,散戶睇錯市押錯注更是家常便飯。加上近期股市已浮現希債危機、A股爆破等風險。因此「得防著點」的理性部署是把部分資本停泊在iBond,先鎖定投資回報,便可以安心利用餘下部分資金繼續短炒。

至於港股開車後先贏後輸的散戶,亦要考慮鎖定部分資金在iBond。擁有一定炒股票經驗的散戶都會知道,手風不順時繼續「All In」換馬,結果多數是輸多贏少。這類散戶不妨考慮先扣起至少一半資本認購iBond,即使之後數月持續出擊仍然失利,仍可以保留翻身資本。

穩陣度稱王

受制於美國加息風聲,不少人看淡新一批iBond的利息回報。不過認購反應較差的第四批iBond,今年首次派息,息率仍有4.95%,令不少人大跌眼鏡。雖然面對通脹放緩,市場預期新一批iBond息率可達34厘。

廣告

別小看34厘回報,高息銀行股恆生,投資收益率約3.66%,公用股王中電,投資收益率約4.03%,相比之下,iBond利息回報不算太失禮,而且毋須擔心賺息蝕價風險。再比對低風險的外幣定存,近年深受賺息散戶歡迎的人民幣定存,近期利息回報已跌穿3厘水平,更要承受匯率波動風險。從風險度評估,iBond暫時仍算是穩賺利息回報的不二之選。

進可攻 退可守

iBond還有一項被忽略的優勢,是投資成本較低,賦予投資者更大空間策動攻守部署。參考過往iBond發售經驗,不少銀行及金融機構都會提供豁免認購費、存倉費及代收利息費,讓投資者可以低成本賺取利息回報。

此外,iBond是在港交所掛牌買賣的債券,投資者如果等錢使,可以選擇在市場沽出iBond套現,並毋須像投資基金般支付贖回費用,讓散戶可以更放心把部分資金停泊在iBond,更有效平衡個人投資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