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8,578.30
    +102.38 (+0.55%)
     
  • 國指

    6,572.45
    +25.16 (+0.38%)
     
  • 上證綜指

    3,140.72
    +35.90 (+1.16%)
     
  • 道指

    38,675.68
    +449.98 (+1.18%)
     
  • 標普 500

    5,127.79
    +63.59 (+1.26%)
     
  • 納指

    16,156.33
    +315.33 (+1.99%)
     
  • Vix指數

    13.89
    +0.40 (+2.97%)
     
  • 富時100

    8,213.49
    +41.34 (+0.51%)
     
  • 紐約期油

    78.80
    +0.69 (+0.88%)
     
  • 金價

    2,329.50
    +20.90 (+0.91%)
     
  • 美元

    7.8141
    +0.0038 (+0.05%)
     
  • 人民幣

    0.9220
    -0.0044 (-0.47%)
     
  • 日圓

    0.0506
    -0.0003 (-0.51%)
     
  • 歐元

    8.4159
    +0.0096 (+0.11%)
     
  • Bitcoin

    65,161.47
    +1,475.27 (+2.32%)
     
  • CMC Crypto 200

    1,404.84
    +92.22 (+7.03%)
     

美國通脹數字為何不反映現實?

美國通脹 數字為何不反映現實?
美國通脹數字為何不反映現實? (路透) (Leah Millis / reuters)

是時候跟數字玩遊戲。

具體來說,要玩的是包括聯儲理事會在內的許多人都非常關注的生活成本數據。

下載Yahoo財經APP

美股外幣即時報價 多國新聞任睇

有時你需要深入研究更詳細的數字,才能弄清楚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讓我們從聯邦勞工統計局5月10日發布的消費者物價指數數據開始。焦點數字為 4.9%。 然而,儘管這是按12 個月計的數字,但顯然不是最近 CPI 的上漲幅度。

如何知道?就是查看按月數字的變化,並使用常理作分析。

是的,每月變化加起來就是焦點數字 4.9%。 但詳細數據顯示,這 4.9%中的 2.1%,即幾乎佔總增長的43%,發生在過去 12 個月中的兩個月,即去年的 5 月和 6 月。

自6月大幅上漲1.2%以來,從7月到4月的10個月總漲幅僅為 2.8%。

細看月度數據,你會發現自6月大漲以來,情況發生了巨大變化。
細看月度數據,你會發現自6月大漲以來,情況發生了巨大變化。 (POOL New / reuters)

現在,讓我們做一些非常規但合乎邏輯的事情,使用最近從杜克大學富卡商學院金融學教授坎Campbell Harvey那裡學到的方法。

與其再受傳統按12個月前的數字比較的約束,我們倒不如採用比較10個月的數字並將其年率化(將 10 個月的數字擴大到12個月)。年率化後的通脹率是3.36%,為了簡單起見,我們將其稱為 3.4%。這比4.9%的按年比較數字更準確地反映了當前經濟狀況。

是的,與大約兩年前通脹開始之前我們已經無奈接受的數字相比,3.4%仍然很高。但3.4%遠沒有4.9%可怕。而且它更貼近現實。

現在,我們來看看一個鮮為人知但非常重要的通脹指標:來自另一個聯邦機構經濟分析局的個人消費開支(PCE)指數。

儘管公眾鮮為人知,PCE數據是聯儲局使用的通脹指標。聯儲局當說希望將通脹率降至2%,它指的是 PCE 數據,而不是CPI。

廣告

由於勞工統計局和經濟分析局在不同日期發布信息,因此我們掌握的最新PCE 數據是3月的。

標題數字為 4.2%。 但如果你從7月——PCE下降0.1%的那個月——開始計算,你會得到9個月的總增幅僅為2.3%。將9個月的數字年率化,你會得到略高於3%的增幅——3.06%,我們將四捨五入為 3.1%。

這不是聯儲局期望的2%,但比的 4.2% 的數字要近得多。

為什麼我的計算是自7月開始不是按整年比較? 因為使用12個月的比較數字並不能反映現在的情況,但從7月開始就可以。就像CPI一樣,這是一個判斷。

細看月度數據,你會發現自6月大漲以來,情況發生了巨大變化。並非想為聯儲局或拜登政府說項,說服你通脹完全受控、一切都很好。 但你可以看到,在過去9或10個月中,通脹率急劇下降。

所以如果你想知道現在發生什麼事,而不是過去發生什麼,這是比使用慣用但無必要的「按年比較」更好的方法。最後一點:如果你回到數年前通脹開始颷升的時候,你會發現比較12個月的數字會掩蓋通脹正在急劇上升的事實。

撰文:Allan Slo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