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將收市,收市時間:4 小時 8 分鐘
  • 恒指

    17,595.68
    +311.14 (+1.80%)
     
  • 國指

    6,253.92
    +133.55 (+2.18%)
     
  • 上證綜指

    3,076.92
    +24.02 (+0.79%)
     
  • 滬深300

    3,566.74
    +36.46 (+1.03%)
     
  • 美元

    7.8302
    +0.0024 (+0.03%)
     
  • 人民幣

    0.9249
    +0.0006 (+0.06%)
     
  • 道指

    38,085.80
    -375.12 (-0.98%)
     
  • 標普 500

    5,048.42
    -23.21 (-0.46%)
     
  • 納指

    15,611.76
    -100.99 (-0.64%)
     
  • 日圓

    0.0499
    -0.0001 (-0.22%)
     
  • 歐元

    8.3954
    -0.0028 (-0.03%)
     
  • 英鎊

    9.7850
    -0.0070 (-0.07%)
     
  • 紐約期油

    83.83
    +0.26 (+0.31%)
     
  • 金價

    2,345.50
    +3.00 (+0.13%)
     
  • Bitcoin

    64,361.27
    +101.01 (+0.16%)
     
  • CMC Crypto 200

    1,390.31
    +7.74 (+0.56%)
     

【地產專題】羊年推1300伙 料樓價靠穩 嘉華打造實用細戶

【地產專題】羊年推1300伙 料樓價靠穩 嘉華打造實用細戶

樓市水漲船高,到底羊年會爆煲,還是步步高升?嘉華國際(00173)香港地產總經理溫偉明指出,剛性需求加上內地客融入樓市,足以支持樓價增長,建議當局撤銷特別印花稅(SSD)以及加快開發新市鎮,而集團今年會推出1,300伙應市;此外近年細碼一手樓暢銷,他指趨勢難以扭轉,買家反而應講究樓盤實用性,避開奇形怪則,「單位實用是老闆呂志和的堅持。」談及新界及細價樓急升,還有近日鬧得熱哄的樓市「爆煲論」,溫偉明淡定地說︰「盡管個別業主需靠財務公司支持,畢竟數量不多,絕大多數比例買家是在傳統銀行造按揭,受金管局監管,故此按揭金融制度依然值得信賴。」

「供樓負擔比率不算高,『加按』並非想像中嚴重,若說財務公司策略進取,這點我同意,但他們都會管理風險。事實上樓市升與跌,循少量個案去捕風捉影並無意思,睇大數據更實際,目前香港經濟基本面較佳,GDP錄穩定正增長,就業率理想,美國今年縱加息影響亦微,因現有息口水平非常低,市場早有加息的心理準備,綜合來說,看不到太多負面因素。」溫偉明續說。

中港客需求撐起樓價

「供求關係上,香港住宅是所謂的剛性需求,是必需品。當然,香港人有些特別,當個市平穩或上升時,買樓意慾反而急增,吸納量好高,到經濟轉差樓市又可以停晒,所以一切都睇經濟環境。眼前歐洲及日本多國量化寬鬆,環球銀紙多了,無論流入哪個市場,Fixed Asset(固定資產)價格必然向上,左右實體經濟,而美元強勢下,美國政府雖然繼續發行國債,但回報卻不算吸引。」

廣告

溫偉明指,內地經濟與樓市更息息相關,「內地剛全面降低存款準備金率(RRR),可說是中國應對其他國家量寬的反應,始終國際壓力也影響到中國金融體系,雖然內地印幾多銀紙無人知,但正凸顯其政策影響深遠,尤其現今來香港買樓,已好難劃分國內客和本地客,界線漸模糊,因內地客經常留港甚至定居,生活模式趨同,他們買樓資金部分由香港實體經濟走出來,部分在內地做生意拿錢過來,都是好大的購買力。」

羊年樓價走勢,他認為仍有輕微升幅,豪宅物業則要視乎地區而定,「樓價不期望好大升幅,但向上動力仍有,尤其俗稱『上車盤』的細價樓需求強勁,回顧過去十年,平均每年一手新盤吸納量約2萬伙,今年新供應則只有1萬伙左右,相信承接無問題,整體細價樓升幅估計雙位數以下。豪宅方面,今年初起成交轉密,升幅亦樂觀,但港島洋房或豪宅屋苑較睇高一,因買少見少,造價勝新界區一籌。」

單位求實用拒絕怪則

樓市熾熱,且限呎限量項目出籠,使近年新盤呎碼愈來愈細,作為發展商,溫偉明同意是大勢所趨,「這是一個大方向,因為好明顯多了年輕家庭或單身的置業人士,他們對空間要求無以前咁大,負擔能力剛剛好,但十分迫切上車,惟有妥協住細些,或者再搵室內設計師幫幫手,細價樓多了這批人去爭,售價就直上升,所以個別發展商也諗得幾刁鑽,去做一些好細的一手單位。」

「當買家買不起大呎數,新盤單位更要有效率,盡量減少走廊位,讓間隔比較四正,嘉華宗旨也是盡可能做高些住宅樓底,不是鼓勵間多半層閣樓,只想增加向上空間感,即使買家入伙後設置吊櫃、地台收納東西,也不會感覺壓迫。像旗下即將推出的將軍澳嘉悅,單位呎數不會太細,但也有提供一房戶型。」

「為新項目開則時,我們較重視Mock-up(設計框稿)步驟,即是按1︰1尺寸造出單位模型,逐一測試實用性,簡單如房門會否太窄,房間會否放得下睡床,就放不下衣櫃,總之設計要人性化的,減少不合理的『怪則』單位,這點是老闆嘉華主席呂志和特別吩咐下來,相信我們做得比其他行家徹底。」

「若考究起來,其實嘉華10年前推出的灣仔嘉薈軒(J Residence),就已有Open kitchen設計,當時屬新概念,因新一輩較少大排筵席,招待親友的功能可由Club House宴會廳取替,單位本身就慳返牆身,以及由廚房出廳的通道位。其實諗返二、三十年前,200平方呎公屋夠住一家八口,而今時今日單位質素不可同日而語,因此生活環境並非原地踏步。」

投地出價成本陷兩難

嘉華近年積極搶地,每有官地例必入標角逐,溫偉明談及投地策略,「每次都有Tender(標書)計數,尤其政府推出的地皮,較容易處理;如果買幅農地回來,或者收購舊樓重建,面對問題就複雜得多,因此公司支持政府的積極賣地方針,當然,在出價方面我們有自己的想法,但也有兩難的時候。」

「一方面希望打造優質樓盤,這是公司一貫賣點,包括豪宅盤深灣九號等,即使定位較大眾化,如馬鞍山星濤灣,亦追求較高級的用料,由這層面去看,就會變成我們的成本和壓力之一。既要做好質素,另一方面又要在財團競爭激烈的投地中脫穎而出,盡量取得雙贏局面,一些配套成熟或曾有發展經驗的地區,我們出價上會更進取,例如在將軍澳及灣仔區便Keep住有落標。」嘉華早前就曾與信和置業(00083)合作,入標港鐵康城6期項目,最終由會德豐地產(00020)投得,「康城地理上比將軍澳市中心差少少,發展未成熟,但該區近日獲批興建更多中小型單位,相信日後呎價拾級而上。此外,剛刷新九龍區紀錄的筆架山地皮,地價超出估值逾三成,也反映發展商對後市不缺信心。」

辣招副作用大應中止

中原城市領先指數(CCL)及政府樓價指數有升無跌,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日前放風,指考慮再出樓市辣招,溫偉明認為並不可取,「再加辣並非上策,聚焦點應該在增供方面,其實辣招只是Buy time,我建議政府不單不應再出招,更要撤招,譬如SSD原意是限制買家不准頻繁轉售獲利,其效用已被後來的BSD(買家印花稅)和DSD(雙倍印花稅)取代,樓市炒家絕,加上措施副作用愈來愈大,故此應該中止。」

他解釋指,「SSD一開始是沒有問題,但慢慢累積一批單位因辣招封盤,實際數量起碼佔樓市約一成二手單位,令盤源打折扣,這樣與政府增加供應的原意,根本是本末倒置。」不過政府去年5月,略為放寬SSD的換樓免稅期限,為長遠撤招投石問路,結果卻被視作樓市利好因素,刺激當時二手交投升溫了好一陣子,他認為不應諱疾忌醫。

「應該說,點解樓價仍會升,背後因為仍有人買得起,也多了人買到樓,不是應該理解為多了人受惠嗎?否則政府就要釐清一點,政府是想人買到樓,還是想人買不到樓。政策大方向還是否想讓市民置業?有人因為樓價升了買不到,政府是應該推出廉價居屋,去處理這個問題;如果只是限制一些原本有能力買樓的人,令他們因為辣稅而不敢買,這樣遏抑需求對奉行自由市場的香港而言,長遠不會是好事情。」

覓地受阻難增加供應

另一意見紛紜的樓市熱話,是租金管制應否復辟,溫偉明表明反對,「單位空置率其實不高,市場租務活躍,曾幾何時市面好多吉舖,因為投資者炒賣舖位,嗌到租金好貴,他們只希望撞到一個半個俾得起的租客;但在現時的住宅市場,我看不到這情況發生,無業主願意為嗌貴租而丟空單位,如果政府強行以租管壓低租金,以後怎會有人肯來香港投資?」

「按揭方面,我認為銀行某程度上的角色,就是要幫助一班年輕人置業,因為年輕人無銀行,根本不可能買到樓,怎可能俾到咁多首期出來,就算你話400萬樓做五成首期,一個後生仔打了10年工,也很難儲到200萬吧,既然如此,政府何必不斷收緊金融措施,強迫人買不成樓,這不是好政策。其實全球各地置業都要供樓,為何香港趨勢慢慢要逼人買樓用現金,這樣不是更反常嗎?」

他比喻說︰「如果家中小孩肚餓了,大人的責任是喂小孩進食,而不是把他的嘴巴縫起來。」歸根究柢,都是供應不足惹的禍,「以前讀書,描述香港地理和房屋政策,看起來比今日簡單得多,就八個字『地少人多、移山填海』,其實香港的新市鎮,凡舉沙田大埔、荃灣、馬鞍山,以至將軍澳及西南九龍,都是填海得來,如果今時今日政治環境迫使政府動彈不得,不能移山,不能填海,地從何來?」

「上述新市鎮發展,都是前人種下來的福,如果今日這一代香港人只顧享受成果,而沒有打下新基礎,那是非常自私,故發展新界東北肯定應該做。過往市民對政府收地的對抗性,不像今日般強烈,大家理解為了發展社會,一小撮人需某程度上的讓步,我不會說是犧牲,因為賠償機制下,政府會賠足錢予居民,假設《土地回收條例》從沒行使,所有鐵路運輸、社區配套都無從談起,因此像今年《施政報告》中發展棕地等,都是很好的方向。」

溫偉明去年輾轉由顧問公司萊坊加入嘉華,不覺已近半年,令他感受良多,「去年9月加入東華三院出任Head of Property,做了幾個月,期間適逢遇上呂生等人用,就搵我過來幫手。工作上分別好大,過往做顧問,只集中於整個項目發展的一部分,例如只負責強拍、估價,或是全幢買賣,任務拆得比較細。」

「現在加入發展商,由選擇出價買『麵粉』開始,到製作過程,再把做好的Product拎去賣,甚至賣完之後,還有維修保養、物業管理的事情要跟進,可說是『一條龍』過程,兼顧事務比較繁忙,滿足感也比較大。」

 

撰文:符廣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