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7,651.15
    +366.61 (+2.12%)
     
  • 國指

    6,269.76
    +149.39 (+2.44%)
     
  • 上證綜指

    3,088.64
    +35.74 (+1.17%)
     
  • 滬深300

    3,584.27
    +53.99 (+1.53%)
     
  • 美元

    7.8289
    +0.0011 (+0.01%)
     
  • 人民幣

    0.9251
    +0.0008 (+0.09%)
     
  • 道指

    38,085.80
    -375.12 (-0.98%)
     
  • 標普 500

    5,048.42
    -23.21 (-0.46%)
     
  • 納指

    15,611.76
    -100.99 (-0.64%)
     
  • 日圓

    0.0497
    -0.0004 (-0.74%)
     
  • 歐元

    8.3995
    +0.0013 (+0.02%)
     
  • 英鎊

    9.7920
    0.0000 (0.00%)
     
  • 紐約期油

    83.92
    +0.35 (+0.42%)
     
  • 金價

    2,358.40
    +15.90 (+0.68%)
     
  • Bitcoin

    64,325.68
    +864.58 (+1.36%)
     
  • CMC Crypto 200

    1,390.87
    -5.66 (-0.41%)
     

【理財個案】長線投資股票 30歲圓置業夢

【理財個案】長線投資股30歲圓置業夢

 

23歲的鄧先生當前的理財目標主要有二,一是年約30歲置業,二是為退休做好準備。

先為鄧先生做些數字上的硬分析,鄧先生現時月入2.4萬元,儲蓄能力極高,每月可省下1.6萬元,以這樣的儲蓄能力要在30歲時儲夠置業首期,難度其實不算高。即使不用財務算式,假設全無投資回報來計,他1年也可儲19.2萬元,7年便儲到134萬元,已是400萬目標樓價的三成以上,足夠「上車」。當然,在置業以外,鄧先生還希望盡早開始準備退休,如此把儲蓄額一分為二,便有可能稍稍削弱首期的金額,這樣,置業與退休儲備兩者如何兼得?這便涉及一些假設。

 

男性平均壽命達82

無人可預先說得準所有假設,只有盡量講求合理和保守,關鍵之一是如何估計投資回報?鄧先生可按其過去投資表現,訂一個認為合適的投資回報假設。來信中他提到想以盈富基金為標的物,由上市至今,盈富基金複合年增長約7.8%,下文姑且以此為假設回報。

附表可見,假設鄧先生於30歲置業時,要付120萬元首期(400萬元物業,承造7成按揭,按揭利率4厘,供30年)及20萬元置業雜費,按目前已有的15萬元資產,再加上未來7年,假設每年實際回報率約4.7%7.8%年均回報、扣去3%通脹),鄧先生的置業儲蓄年額為14.1萬,即每月11,794元。

 

至於退休,假設鄧先生60歲退休,以港人(男)平均壽命82歲做基準,即鄧先生由今天起,有37年準備退休,退休期22年,我們再假設退休每月需花1萬元(現值),回報及通脹假設同上。在上述前提下,鄧先生需預期約509萬元的退休儲備,折合每月要儲蓄2,033元。

廣告

簡單總結,30歲置業前,鄧先生要儲13,827元:11,794元為置業,2,033元為退休。30歲置業後,每月按揭還款13,368元,加上2,033元的退休儲蓄,兩者相加15,401元。目前鄧先生每月可儲1.6萬元,算是充裕,額外的儲蓄力可讓他的生活更具彈性,如果他日置業時出現額外開支,也可酌量調動儲蓄。

 

高儲蓄力不易維持

不過,要留意,目前與家人同住的鄧先生,每月可儲起三分之二的收入,筆者心底裡是很佩服的,但長遠而言儲蓄能力或會有變。隨便舉例如:進修、增加給父母的家用、保險、拍拖、準備結婚、買車、和同事朋友聯誼……部分並非必要開支,但不少也是普遍人會遇到的消費,且開支不菲,如何處理這些開支涉個人生活態度,筆者無意胡亂規範;但請鄧先生有個心理準備,要長期維持如此高的儲蓄力,需要有很強的克己、節制力。

 

留意或超出公屋入住資格

另要留意目前與父母同住的公屋單位,鄧先生的入息及資產將來有機會超出入住公屋的資格,屆時鄧先生與父母或需繳交雙倍租金,甚或要遷出目前的公屋單位,從其他物業市場另覓居所,這將無可避免增加住屋開支,儲蓄能力便受到影響。

當然,隨著工作經驗的累積,鄧先生前途無限,相信亦不乏升職加薪的機會,冀足以抵銷消費開支方面的增加。因此,就上述有關置業與退休的預測數字,筆者暫維持1.6萬元的儲蓄力不變,就是假設鄧先生日後新增的收入與消費可相互抵銷,故儲蓄能力沒損分毫。惟若日後消費開支的增速高於收入的增速,鄧先生便要對上述的儲蓄評估打個折扣了。

 

歐亞爭相放水利高息股

至於投資選擇,最近環球仍受通縮陰霾所困,歐、亞地區正爭相放水、貶值,即使美國今年能啟動加息,相信也未屆大舉加息時,這的確有利於高息股的表現。筆者想提醒一下,高息股在息口低迷時當然吸引,惟當利率由低位回升時,高息股的股價會受壓。皆因鄧先生的投資期較長,中長線以高股息為選股標準,將要面對利率風險。鄧先生提到的港鐵及恒生銀行,在派息往績上算是穩定,如可同時考慮盈利能力得以穩定增長,相信有助投資回報趨穩定。

若果沒有特別心水,投資恒指ETF或盈富基金,追求與大市同步的回報,也是不錯的選擇,承上文所指,以盈富基金過去平均回報去評估,已足夠鄧先生逐步累積財富,實踐置業及安穩退休兩大目標。

 

梁福齡

CFPCM 認可財務策劃師

美國密歇根大學財務學理碩士

擁逾10年財經傳媒工作經驗,專責股市、衍生工具分析,及理財策劃等範疇,現為自由撰稿人。

 

免責聲明:本文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及邀約,投資涉及風險,過往業績數據並非未來業績的指標。筆者已盡量確保所提供資料(包括數據)之準確性及可靠性,倘有關資料之任何不確或遺漏等,引致消費者/投資者有任何損失或損害,一概毋須承擔相關責任,讀者也不宜只依賴本文件作投資決定。所述之產品視乎相關供應商而定,詳情及細則以產品之說明文件為準。

 

 

 

 

讀者如有理財問題,歡迎電郵查詢。有關問題將轉交理財顧問,並於本欄回答。來信請列明每月收入、開支分佈、資產、風險接受水平及理財目標。

電郵:yfin_wealt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