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20,400.11
    +90.98 (+0.45%)
     
  • 國指

    6,968.86
    +46.20 (+0.67%)
     
  • 上證綜指

    3,272.86
    +11.61 (+0.36%)
     
  • 滬深300

    4,050.93
    +12.40 (+0.31%)
     
  • 美元

    7.8493
    +0.0000 (+0.0001%)
     
  • 人民幣

    0.8744
    -0.0004 (-0.05%)
     
  • 道指

    33,274.15
    +415.12 (+1.26%)
     
  • 標普 500

    4,109.31
    +58.48 (+1.44%)
     
  • 納指

    12,221.91
    +208.43 (+1.74%)
     
  • 日圓

    0.0589
    -0.0000 (-0.07%)
     
  • 歐元

    8.5095
    -0.0488 (-0.57%)
     
  • 英鎊

    9.6800
    -0.0420 (-0.43%)
     
  • 紐約期油

    75.70
    +1.33 (+1.79%)
     
  • 金價

    1,987.00
    -10.70 (-0.54%)
     
  • Bitcoin

    28,473.09
    +337.34 (+1.20%)
     
  • CMC Crypto 200

    621.79
    +7.58 (+1.23%)
     

胡‧說樓市|點解有新盤唔起露台?

這邊廂,新盤設法把「露台」及「工作平台」合併,因為在合併後空間好用得多,變相有助提升物業身價;但另一邊廂,有新盤卻選擇不興建「露台」及「工作平台」。為何會這樣呢?

全盤提供341個單位、位於洪水橋的「#LYOS」,去年尾由長實推售,是少數不設露台及工作平台的新樓,雖然項目提供最細開放式單位202呎、一房單位279呎起步,由於在《一手住宅物業銷售條例》下,原本「露台」及「工作平台」可計算實用面積售予小業主,現在發展商選擇不興建「露台」及「工作平台」,變相內櫳面積相對寬敞一點。

來到近期,長實推售「飛揚」,這個前身屬於小秀村的項目,共分兩期發展提供800個住宅單位,項目同樣不設「露台」及「工作平台」,所以發展商售樓時也以此作為賣點。但明明部份相關面積可豁免樓面面積,同時又可出售給小業主,發展商有得賺,為何不賺盡呢?

測量師認為,這可能因為發展商在開則上有其他考慮。即使露台及工作平台能豁免特定樓面面積,但部份地契仍要求發展商就額外的樓面面積補地價,故發展商需要衡量額外成本與利潤,來考慮是否興建露台及工作平台,反而將10%的發水面積限制加到項目的其他部份。

翻查「#LYOS」的樓書,雖然發展商沒有興建「露台」及「工作平台」,但並不代表發展商沒有在10%上限的框架內發水,因為當中適意設施中的「住宅康樂設施」佔6,942呎、環保設施中的「非結構預製外牆」佔1,316呎、以及「保安室」456呎,均屬受制10%發水內的寬免。

以至「飛揚」也類似。在沒有興建「露台」及「工作平台」下,發展商在10%發水框架下也獲取超過30,000呎的寬免,當中佔比最多同樣是「住宅康樂設施」的15,409呎、其次為「非結構預製外牆」12,503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