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7,651.15
    +366.61 (+2.12%)
     
  • 國指

    6,269.76
    +149.39 (+2.44%)
     
  • 上證綜指

    3,088.64
    +35.74 (+1.17%)
     
  • 滬深300

    3,584.27
    +53.99 (+1.53%)
     
  • 美元

    7.8283
    +0.0005 (+0.01%)
     
  • 人民幣

    0.9251
    +0.0008 (+0.09%)
     
  • 道指

    38,239.66
    +153.86 (+0.40%)
     
  • 標普 500

    5,099.96
    +51.54 (+1.02%)
     
  • 納指

    15,927.90
    +316.14 (+2.03%)
     
  • 日圓

    0.0492
    -0.0009 (-1.74%)
     
  • 歐元

    8.3707
    -0.0275 (-0.33%)
     
  • 英鎊

    9.7780
    -0.0140 (-0.14%)
     
  • 紐約期油

    83.66
    +0.09 (+0.11%)
     
  • 金價

    2,349.60
    +7.10 (+0.30%)
     
  • Bitcoin

    63,033.49
    -1,281.46 (-1.99%)
     
  • CMC Crypto 200

    1,304.48
    -92.06 (-6.59%)
     

內地推教育雙減政策 分析關注學校有否足夠配套資源

內地上周末推出監管學科類培訓機構的「雙減」政策,重塑教育以學校為本,減輕學生功課及家長開支負擔。政策又禁止校外學科類培訓機構資本化運作,並且要非營利化。 多家投資銀行的報告指出,政策達到市場悲觀預期,執行力度大,預計監管持續時間較長。 澳新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楊宇霆指出,整頓工作是配合中央在5月時宣布推行的「三孩政策」,又認為,監管培訓機構資本化操作及非營利化,目的是避免教育成本過高,導至只有高收入階層才能負擔校外培訓的不公平現象。 楊宇霆關注,中央希望將教育重歸以學校為本,學校是否有足夠資源配套。他指出,部分學校出售教材及提供其他收費服務,正是反映現有公共資源難以滿足社會需求。 星展香港高級經濟師周洪禮則指出,現時內地部分國際學校的幼兒班或小學,每月費用數千至逾萬元人民幣,加上課外活動及其他補習費用,即使中產階層負擔亦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