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8,027.71
    -0.81 (-0.00%)
     
  • 國指

    6,441.16
    +1.34 (+0.02%)
     
  • 上證綜指

    2,963.10
    -35.04 (-1.17%)
     
  • 道指

    39,150.33
    +15.53 (+0.04%)
     
  • 標普 500

    5,464.62
    -8.55 (-0.16%)
     
  • 納指

    17,689.36
    -32.24 (-0.18%)
     
  • Vix指數

    13.84
    +0.64 (+4.85%)
     
  • 富時100

    8,272.75
    +35.03 (+0.43%)
     
  • 紐約期油

    80.92
    +0.19 (+0.24%)
     
  • 金價

    2,337.70
    +6.50 (+0.28%)
     
  • 美元

    7.8073
    +0.0018 (+0.02%)
     
  • 人民幣

    0.9291
    -0.0006 (-0.06%)
     
  • 日圓

    0.0487
    +0.0001 (+0.21%)
     
  • 歐元

    8.3762
    +0.0299 (+0.36%)
     
  • Bitcoin

    61,335.99
    -2,971.37 (-4.62%)
     
  • CMC Crypto 200

    1,266.62
    -43.10 (-3.29%)
     

香港樓價連續14年全球最難負擔 不吃不喝16.7年才能置業

儘管近年樓價有所回落,但根據國際公共政策顧問機構Demographia的調查,香港仍然連續14年成為全球樓價最難負擔城市。去年負擔比率為16.7倍,即家庭需不吃不喝16.7年才能置業,雖是近11年來最低,但仍遠超其他城市。

Demographia每年公布的國際住宅負擔能力報告,根據去年第三季數據,研究全球94個都會的住宅價格中位數與收入中位數,計算當地樓價與收入比率。數值愈大代表負擔愈大,比率在3倍或以下屬可負擔,超過5倍屬於難以負擔,而9倍以上則屬於無法負擔。

香港的樓價與收入比率去年為16.7倍,相較前一年的18.8倍降低2.1倍,亦較2021年高峰期的23.2倍大幅改善,同時也是自2013年錄得14.9倍以來,近11年來的最低水平。

報告指出,香港私樓樓價下降和收入改善導致負擔比率回落。然而,即使樓價可負擔程度有所改善,香港仍然是全球最難負擔的城市,遠遠拋離排名第二的澳洲悉尼(13.8倍)和排名第三的加拿大溫哥華(12.3倍)。自2010年以來,香港已連續14年位居全球最難負擔城市之首。

報告提到,中央政府要求香港提高房屋可負擔性及增加房屋面積,並指兩個主要項目——北部都會區及明日大嶼——可能會大幅增加香港的房屋供應,緩解樓價高企的問題。

團結香港基金副總裁葉文祺表示,報告反映香港樓價仍處於偏貴水平,但需注意的是數據未反映按揭成數及利息水平等因素。過去一段時間,政府放寬按揭政策,降低了市民購房首期的負擔。他認為,政府仍需繼續興建各類資助房屋,包括樂建居等,以減低市民置業負擔,並指出香港的置業比率相較其他地區偏低,有提升空間。

延伸閱讀:

* 新聞連結

* 28Hse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