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7,651.15
    +366.61 (+2.12%)
     
  • 國指

    6,269.76
    +149.39 (+2.44%)
     
  • 上證綜指

    3,088.64
    +35.74 (+1.17%)
     
  • 滬深300

    3,584.27
    +53.99 (+1.53%)
     
  • 美元

    7.8284
    +0.0006 (+0.01%)
     
  • 人民幣

    0.9251
    +0.0008 (+0.09%)
     
  • 道指

    38,085.80
    -375.12 (-0.98%)
     
  • 標普 500

    5,048.42
    -23.21 (-0.46%)
     
  • 納指

    15,611.76
    -100.99 (-0.64%)
     
  • 日圓

    0.0496
    -0.0004 (-0.82%)
     
  • 歐元

    8.3875
    -0.0107 (-0.13%)
     
  • 英鎊

    9.7880
    -0.0040 (-0.04%)
     
  • 紐約期油

    84.20
    +0.63 (+0.75%)
     
  • 金價

    2,361.80
    +19.30 (+0.82%)
     
  • Bitcoin

    64,338.41
    +688.02 (+1.08%)
     
  • CMC Crypto 200

    1,389.50
    -7.03 (-0.50%)
     

【地產專題】租售價起飛 活化急剎停 工廈趕政策尾班車

租售價起飛 活化急剎停 工廈趕政策尾班車

本港寫字樓價值遠超工廈,由於有活化措施支持,過去5年,已有逾百幢舊式工廈陸續透過此法變身為商廈,帶動工廈呎價衝破1萬元大關,期內整體售價更急升2.6倍,拋離私人住宅升幅,並引來租金猛漲等社會討論。不過當局早前公布,工廈活化將於明年3月結束,意味業主日後需要付出高昂成本補地價才能優化物業。究竟工商廈辦公室租金,及投資升值前景將受怎樣影響,未趕上活化「尾班車」的工廈又有何出路?今期地產專題請來市場獨立顧問、皇家測量師學會,以及有份申請活化的財團逐一解答。

據政府8月份公布《2014年全港工業用地分區研究報告》,全港現有1,448幢私人工廈,散佈於佔地510公頃的75個工業區,總樓面多達2,800萬平方呎,牽涉40萬個職位,各類經濟活動依然活躍,潛力不可小覷。但目前舊工廠區空置率達5.3%,也反映本港經濟結構轉型,1970、80年代盛極一時的製造業北遷多年後,傳統工業需求大減。價格方面,工廈雖然不乏位處港九市區,惟配套較差且日久折舊,令市場租值低迷,以交通便利的葵涌、荃灣一帶為例,個別傳統工廈單位每平方呎租金仍停留個位數水平。

事實上,空置率之所以未見大幅急升,全賴新興經濟產業支線需求,近年愈來愈多品牌陳列室、研究檢測中心和創意藝術工作室等,都選擇落戶在工廈,佔目前被使用工廈樓面5.1%,並且有持續上升趨勢。原因除租金低廉,位置可達度強外,廠廈單位一般面積大、樓底高亦是重要因素,可以為初創企業或新商業活動提供所需的靈活空間。

上述商用工廈樓面需求走強,源於新落成商廈供應極低,令商業圈逐步延伸至中區、灣仔以外,為數不少企業希望轉到租金更相宜地區,工廈商用正好合乎需要。按法例,市場需求低 的全幢工廠,若要正式轉為商業用途,業主需繳交物業市值差價(補地價),2010年4月起當局實施的活化工廈政策,就為全港上千幢工廈大開方便之門,豁免數以億元計的補地價成本,就可全幢翻新或重建為寫字樓、食肆、零售服務業甚至是酒店。

廣告

新行業支線工廈需求

在這背景下,活化措 施大受市場歡迎,發展局數字顯示截至10月底,累積收到175宗全幢工廈申請活化,其中116宗已獲批准,估計涉近1,100萬平方呎樓面,主要位於觀塘、葵涌、油塘及黃竹坑等區。然而,工廈空置率逐步下降,邁向轉型目標之際,局方前月公布不再展開新一階段活化措施,意味契約修訂及補地價豁免書申請,到 明年3月31日就會告一段落。

即將擔任今年底舉行的亞太區房地產領袖高峰會(Mipim Asia)評審、擁有逾20年房地產及政策顧問經驗的Margaret Brooke坦言感到意外,「政府中斷工廈活化的決定,市場頗為驚訝,因為措施實施數年下來,取得成果不錯,很多人開始把它視為長遠政策之一。或者中間的過程並不平坦,實際合乎資格活化的工廈數目,較政府寄望的少,或者社會上有觀點指活化變相向發展商利益輸送,外界對優待業主的非議聲太大,令當局認為不再值得投入資源去審閱申請,政府立場趨審慎可以理解。」

「盡管現時無論甚麼措施也可招致批評,我想不出哪些特別理由,直接導致活化措施被棄 用,庫房沒有財政壓力,無需靠補地價收入應急,可能政府只想着回歸基本步,保持土地行政系統簡單直接。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日後當局無論要開拓新土地用作商業樓面,還是想提倡市區重建,面對挑戰都不會比活化措施為低。」

她續指,「很明顯地,活化政策有必要性,因為原意是支持業主改善建築物質素,由下而上淘汰殘舊工廈,屋宇署就可省卻由上而下巡查的時間和資源。工廈安全問題,自始至終都處於社會大眾的關注下。不得不承認,違法的工廈商住劏房數量不在少數,居住條件令人憂慮,故此工廈活化措施的另一個好處,就是官方提供誘因,引導商界主動改善工廈環境,取締非正式居住用途。」

中止活化超乎市場預期

「對於工廈業主而言,現在也許無所適從,他們一直支持活化並為此投資,因為措施容許他們不用支付物業溢價(Premium)就可進行全幢式發展,雖然了解申請難度後,部分業主會知難而退,但終止活化畢竟限制工廈的可能性。我想整體而言,多數業主都對此感到失望。」

Brooke 評價過去5年的工廈活化為「好主意」,但未竟全功,「程序上沒真正簡化,申請者先要獲得地政總署、規劃署的前期許可,不管圖則有否改變,都要屋宇署批准, 由不同部門各自執行。如項目屬『其他指定用途』註明『商貿』(Other Specified Uses, Business)用途,除非改作酒店,最快約4至5個月時間就獲批。」

「不過,如果地皮規劃屬最傳統的工業類型(Industrial Zone),需引用《城市規劃條例》第16條過關,或申請違反區內經常許可的(always permitted by Column One Uses),需重訂《分區計劃大綱圖》,兩者同樣要交予城規會公開審議。」

「整套程序繁複費時,某程度上削減了政策功效,縰使免補地價是一大誘因,但業主會擔心到發展期拖長,市況難以預測的風險,不是免補地價就一定吸引到業主活化。」

「如果政府決定繼續措施,市場絕對有能力再優化(refine)措施,因為透過這套制度,可以定期調節對商業樓面的供需平衡,因此我認為提早結束活化,其實十分可惜。我在當局草擬活化工廈的諮詢階段,已經表示贊同,但當時預見到的一些困難,例如欠缺『一站式』審批等,業界曾經提出建議,可惜政府認為問題不逼切,最後也沒得到妥善解決。」

工廈成交價量皆轉旺

工廈受惠活化政策,近年租賃需求平穩,拉動買賣交投量持續向上。回顧今年首九個月,市場錄工廈單位成交達3,036宗,與去年同期1,954宗相比,上升54%,涉及成交金額245.26億元,升幅更達59%。不過今年第三季, 即政府公布停止活化措施後,市場觀望市況走勢,季內工廈成交872宗,按年升幅放緩至10%。全幢工廈買賣方面,2016年至今錄約14宗,按年增加2 宗,牽涉買賣金額86.1億元,部分物業易手後已申請活化。

價格方面,工廈售價升勢強勁。據差餉物業估價署資料,以2009年10月政府宣布活化為起點,到今年9月份最新數據計算,港島區工廈平均呎價由2,358元,大幅升至約7,837元;九龍區呎價由2,446元升至6,631元;新界區則由1,276元升至4,342元,整體升幅超過兩倍。

租金升幅相對溫和,港島區工廈平均呎租由2009年10月約9.7元,升至今年9 月的14.9元;九龍區平均呎租由9.8元升至17.7元;新界區平均呎租由6.1元升至12.2元,整體升幅約75%。若以2010年4月1日活化正式 實施起計,工廈售價及租金升幅分別為1.72倍及63%。

近期活化個案中,最矚目為「鐘錶大王」金寶集團董事長、廠商會會長李秀恒持有的葵 涌KC100,斥投資額6億元,由舊式廠廈改建為十二層高商廈,包括九層辦公室及基座購物商場,由於同區缺乏甲廈新供應,項目租值大翻身,由活化前每平方呎約7元,躍升至逾20元水平。項目入伙不久,暫租出近六成樓面,最新意向呎租達28元,已進駐租客包括電訊盈科(00008)及時裝名牌等。

事實上,舖王「波叔」鄧成波在同區持有港美中心及紅A中心,獲准活化改建為酒店。而單計今年第四季,城規會已收到最少13宗工廈改裝申請,涉及樓面280萬方呎,包括新地(00016)葵興聯泰工業大廈、長實(01113)葵涌屈臣氏中心、英皇國際(00163)屯門歐化傢俬貨倉中心等,正反映政策截止在即,投資者或財團均積極投身工廈活化。

大發展商趕尾班車申請

皇家測量師學會理事王飛認同市場反應理想,「最近看到大規模申請,正如外間形容『趕尾班車』,證明政策受落,始終政府向大業主提供優惠,在本港樓市歷史並不常見,除非工廈業權散開,或樓齡是十五年以內的新式工廈,不合乎條件,否則申請活化可確保發展靈活性,故近期申請急增是意料中事,明年3月之前更會持續上升。」

展望活化政策取消後,工廈需補地價才可改變用途,以最近一宗個案為例,億京旗下九龍灣宏安道6號商廈,在2013年以高達13.3億元由工廈補地價而成,每平方呎成本5,043元,猶如購買一幅新土地,但王飛認為不一定影響日後工廈潛力,活化也並非唯一發展可能性。

「大業主通常抱兩種諗法,一個補地價重建,成本較高但一勞永逸;另一方向是活化,其實也有難處,建築物料價格上漲,即使翻新成商廈,要更新消防、照明系統,換升降機及光纖通訊設備都是基本門檻,成本不便宜。假設今日補地價花費10億元,活化改建亦要5億元以上,而執靚大堂和幕牆,就可進一步提升商業價值。」

「見過某些位置特別好的工廈業主,寧願選擇自行拆樓重建,因為可以不用局限於舊有地積比率(Plot ratio),起更高更闊樓層,更加用盡地盤。若長遠看好後市,即使補地價短時間內成本高,但樓面Lump-sum增加,長遠計也是值得的投資。愈遲申請,補地價金額可能愈來愈貴,端看財團本身對後市的判斷。」

他預計,明年優惠政策取消後,舊式工廈仍會繼續轉型,「有優惠是一回事,但香港 土地資源匱乏,如果幅地位於理想位置,長遠還是受市場追捧,政府現時甚少出售商業地皮,工廈長遠仍會轉型慢慢拆卸重建。即使沒有活化,時間也不會倒流到工 業蓬勃年代,故廠廈發展的商機依然健在,當然要配合經濟周期,工廈價格走向起跌失去政策因素後,將會重新和樓市形勢掛鈎。」

活化利好因素進尾聲

活化被指摘扯高工廈租金,他並不同意,「在租客角度,當然很多時第一個反應,是覺得租金被活化扯高,甚至認為措施多餘。但不要忘記,活化後他們租用的是合法用途單位,合乎最新法定條例,無論消防、大廈安全,對租戶本身都是更大保障。調轉來說,任何有信譽的公司和機構,原本都不應該租用工廈作違法用途,即使打着藝術或創意工作的名義,仍是不對的。」

王飛指已有方法增加商廈供應,緩和市場租金,「政府計劃明年搬遷灣仔舊政府合署及法院大樓,以及旺角產業署大樓,轉到將軍澳等的次級商業區,而原有核心區大面積地皮,就可以重新推出標售。這種『騰籠換鳥』釋放樓面的做法,反映當局是見到租金問題。」王 飛認為活化效果正面,只是到了檢討時機,「活化工廈很創新,過往數十年更改土地用途,從來都要收補地價,站在學會角度,樂見政府願意靈活地透過不同渠道, 加大商業樓面供應。」

由五金廠商起家的第一集團,自2005年起買賣及重建觀塘及九龍灣工廈獲利,漸改以房地產為主要業務,目前旗下位於九 龍灣宏泰道的第一集團中心,亦正申請活化,同時在市場上全幢放盤,叫價14億元。該公司董事霍偉良承認選擇現時為大廈放盤,是因為看準工廈活化政策已去到水尾。

「可以這樣說,政策的利好因素踏入尾聲,另一誘因是工廈價格升幅已經好大,和我們比鄰的太古地產(01972)項目,早前以每平方呎 1.5萬元放售,我們大廈位於同一條街,相距僅一幢樓,價值就相對又提升了。若落實14億元售出,按樓面計,平均呎價達7,865元,價值十分吸引。」

那為甚麼申請活化?「不止為下一手買家,更重要是為物業軟硬件升值,如改劃成功,土地起碼由工業增加到可以做商業,提升項目價值,到時賣不賣又是另一回事。因此活化是進可攻、退可守,對租值也有好處。」

「很簡單,現在東九龍活化後的工廈租金,觀塘區每平方呎最高達27元,甚至葵涌區也能達24、25元,第一集團中心現時無論新租或續租,每平方呎僅13至15元,活化可以得到很大幅的提升。」

市場預計,工廈供不應求持續至2017年,今年第四季至明年3月為止,租售價格仍有3%至5%上升空間,月均成交維持約300宗水平,全幢工廈轉手經過一輪尾班車熱潮,將隨活化截止臨近而放緩;不過恒大(03333)日前豪擲125億元天價向華置(00127)購入灣仔美國萬通大廈全幢,中國人壽海外又斥 58.5億元向會德豐買入紅磡One HarbourGate西座,反映在中資積極掃貨的情況下,商用物業未來一年價格或較住宅更強勢。

撰文︰符廣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