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將收市,收市時間:2 小時 12 分鐘
  • 恒指

    17,746.96
    -342.97 (-1.90%)
     
  • 國指

    6,341.90
    -135.34 (-2.09%)
     
  • 上證綜指

    2,956.86
    -15.66 (-0.53%)
     
  • 滬深300

    3,463.59
    -16.68 (-0.48%)
     
  • 美元

    7.8074
    -0.0016 (-0.02%)
     
  • 人民幣

    0.9304
    +0.0004 (+0.04%)
     
  • 道指

    39,127.80
    +15.64 (+0.04%)
     
  • 標普 500

    5,477.90
    +8.60 (+0.16%)
     
  • 納指

    17,805.16
    +87.50 (+0.49%)
     
  • 日圓

    0.0484
    +0.0001 (+0.23%)
     
  • 歐元

    8.3493
    +0.0110 (+0.13%)
     
  • 英鎊

    9.8650
    +0.0090 (+0.09%)
     
  • 紐約期油

    80.77
    -0.13 (-0.16%)
     
  • 金價

    2,308.60
    -4.60 (-0.20%)
     
  • Bitcoin

    60,816.68
    -806.39 (-1.31%)
     
  • CMC Crypto 200

    1,265.10
    -18.69 (-1.46%)
     

不要浪費|傳內地拒派錢谷消費 倡堅守財政紀律 批西方只會鼓勵懶惰

中國經濟復甦進度緩慢,不少經濟學家均建議官方採取更大膽舉措以提振經濟,例如仿效美國等西方國家全民派錢,刺激消費支出;不過,據外媒引述消息報道,內地官方因擔憂此舉導致「福利主義」而拒絕接納,又批評「西方的社會支持只會鼓勵懶惰」。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內地對於西方以消費驅動的經濟增長,抱持根深蒂固的哲學性抗拒,認為這種增長是一種浪費,並與中國成為世界領先工業和技術強國的目標不符。

官媒稱成本太大 「根本不可行」

報道指出,內地認為要堅守財政紀律,尤其考慮到沉重的債務負擔,因此類似歐美採取的刺激或福利政策並不可行;同時以市場為導向的重大改革,以及經濟轉向更加集中化的管控亦不太可能出現重大逆轉。

報道又引述官媒《求是》雜誌本月一篇有關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演說,敦促人們保持「耐心」,強調需要避免仿效西方的增長模式。另有消息指文章的發佈時間是經蓄意安排,因為有關演說是2月進行,但直到中國近月公佈經濟數據疲軟才公開,目的是反擊國內外要求中國政府採取更多措施刺激經濟的呼聲,尤其是關於推出面向個人而非政府項目的政策,例如全民派錢救經濟等。

另一官媒《學習時報》亦發表文章,明確反對向消費者發放現金,直言這種方法雖能起到一定作用,「但成本太大,在中國根本不可行」。

消費者比國有企業更難預測

事實上,早在2016年習近平已明確表達有關看法,當年就曾指中國不應優先考慮需求,而應解決「有效供給能力不足」的問題,即要建設更多工廠和工業,才不會過度依賴「出境購物」購買西方商品。在2022年亦曾透過《求是》雜誌警告地方政府不要「搞過頭的保障」,防止國家落入「福利主義養懶漢」的陷阱。

香港大學金融學教授陳志武則表示,中國決策層長期以來都認為,與其把錢發給民眾,不如把資源調配到國有部門,以便更快且更可靠地促進經濟增長。他又指,決策層認為消費者比國有企業更加變幻莫測,更不容易掌控,因此即使民眾手中有錢,也不一定會花得更多。

密切留意BossMind動向!立即CLS FB Instagram 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