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7,718.61
    +2.14 (+0.01%)
     
  • 國指

    6,331.86
    +7.81 (+0.12%)
     
  • 上證綜指

    2,967.40
    +21.55 (+0.73%)
     
  • 滬深300

    3,461.66
    +7.54 (+0.22%)
     
  • 美元

    7.8080
    -0.0008 (-0.01%)
     
  • 人民幣

    0.9302
    -0.0001 (-0.01%)
     
  • 道指

    39,118.86
    -45.20 (-0.12%)
     
  • 標普 500

    5,460.48
    -22.39 (-0.41%)
     
  • 納指

    17,732.60
    -126.08 (-0.71%)
     
  • 日圓

    0.0483
    -0.0001 (-0.10%)
     
  • 歐元

    8.3628
    +0.0049 (+0.06%)
     
  • 英鎊

    9.8710
    +0.0020 (+0.02%)
     
  • 紐約期油

    81.46
    -0.28 (-0.34%)
     
  • 金價

    2,336.90
    +0.30 (+0.01%)
     
  • Bitcoin

    60,957.62
    +335.33 (+0.55%)
     
  • CMC Crypto 200

    1,267.92
    -15.91 (-1.24%)
     

調查:港人財務狀況惡化 快速應對要懂6招

有調查指出,港人財務狀況有所惡化,有超過一半人對未來不感樂觀。
有調查指出,港人財務狀況有所惡化,有超過一半人對未來不感樂觀。 (MR.Cole_Photographer via Getty Images)

港股表現有待改善,加上北上消費熱等都對於本地經濟造成了不利影響。有調查就指出,港人財務狀況有所惡化,有超過一半人對未來不感樂觀。面對不樂觀情況,要想辦法快速改善局面需懂得6招。

下載Yahoo財經APP

美股外幣即時報價 多國新聞任睇

環聯調查顯示財務惡化

環聯的季度調查數據顯示,只44%的受訪者對未來12個月的家庭財政狀況感到樂觀;20%受訪者預期無法全數支付現有賬單和貸款;23%的Z世代(即1990年代尾至2010年前期)消費者則表示有財務困難。

此外,過去三個月,只有29%的消費者指,家庭收入有所增加,較去年同期的42%明顯下跌。另外,只有38%消費者預期收入會在未來12個月增加,低於去年第二季的50%。

從調查結果可見,受訪者的財務情況有所惡化,看來亦反映出普遍港人遇到一定難題。要盡快改善財務狀況,以下幾個方法需要盡快做好:

1. 立即減省開支

既然知道財務狀況在未來一段時間未必好,收入可能會下降,最先要做是想方法立即減少支出。環聯的調查亦發現,36%消費者預期將減少在網上和實體店零售的開支。 將一些非必要開支減少,有助保留更多財務資源應付突發狀況。

2. 準備6個月應急錢

省下來的錢,要用來做一個應急基金,以防被減人工或裁員的話,收入突然大減,但必要支出難以下降時,都仍有錢去應付。若然有按揭的話,最好要預留12個月的還款資金,因為若斷供幾期已有幾會被銀行Call loan,所以需特別小心處理。

PHILIPPE LOPEZ via Getty Images

3. 整理收支及資產負債狀況

若非遇上問題,很多人未必會了解自己資產及負債情況,若預感有危機,需要進行一下清算,以了解有多少潛在資產是可以短期內變現,同時要配合整理出每月收支去向。若然手上的應急錢不足,而部份資產是在高位的話,就應趁機套利,以增加手上現金。現時銀行3個月的定期存款利息仍有4厘以上,所以手持多一點現金亦都叫有點回報。

廣告

在知道自己資產負債及收支情況後,就掌握到有需要時,在哪個地方可騰出資金,又或有哪些支出是必要支付。

4. 整理好工作履歷表

有穩定的工作時,大家都不會整理個人履歷,但假如感到危機,是時候要整理好,以便有需要時立即再找工作。此外,亦不妨開始看求職網站,以令自己更了解當前市場需求,及為求職技能進行熱身。在人工智能大熱下,最好就能懂得如何運用去提高工作效率。

5. 將現有資產增值

由於工作忙,不少人平常只將資金存在銀行,未必會特別管理,但如果有一定資產,可以用來作低風險投資,並且能產生現金流,這可為於收入波動提供緩衝,假如用不到也可令資產增值,長綫能優化財務狀況。

6. 想辦法開源

若果有時間的話,應想辦法去增加收入來源,拓展第二收入,同時可以減低如果失去主要工作的憂慮。

總結來看,以上除了從個人角度出發,如果有家庭的話,應好好與家人商量,從整體去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