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將在 34 分鐘 開市
  • 恒指

    17,763.03
    +16.12 (+0.09%)
     
  • 國指

    6,273.75
    -9.11 (-0.14%)
     
  • 上證綜指

    3,104.82
    -8.22 (-0.26%)
     
  • 道指

    37,903.29
    +87.37 (+0.23%)
     
  • 標普 500

    5,018.39
    -17.30 (-0.34%)
     
  • 納指

    15,605.48
    -52.34 (-0.33%)
     
  • Vix指數

    15.39
    -0.26 (-1.66%)
     
  • 富時100

    8,121.24
    -22.89 (-0.28%)
     
  • 紐約期油

    79.19
    +0.19 (+0.24%)
     
  • 金價

    2,334.30
    +23.30 (+1.01%)
     
  • 美元

    7.8221
    -0.0002 (-0.00%)
     
  • 人民幣

    0.9249
    0.0000 (0.00%)
     
  • 日圓

    0.0499
    -0.0002 (-0.46%)
     
  • 歐元

    8.3791
    +0.0006 (+0.01%)
     
  • Bitcoin

    57,698.28
    -2,473.75 (-4.11%)
     
  • CMC Crypto 200

    1,268.52
    -70.54 (-5.27%)
     

中國不走回頭路?供銷社如何華麗轉身

供銷社一直沒有「消失」,2010年起已陸續進行市場化改革,淘弱留強
供銷社一直沒有「消失」,2010年起已陸續進行市場化改革,淘弱留強

中共二十大,共中一個備受關注的國策便是「供銷社」,市場一度擔憂大鑊飯形式的「人民公社」將會重現,官媒立即澄清和解說「中國不走回頭路」。

下載Yahoo財經APP

美股外幣即時報價 多國新聞任睇

供銷社初時統購統銷

然而簡單扼要解說,甚麼是供銷社呢?有人理解它為合作社。要數近百年中國第一個合作社,應該是1922年9月,由一個礦工俱樂部所成立的消費合作社,不過那個只是合作社,並非供銷社。

供銷社的原初形態,是由政府統購統售的官方機構,擁有絕對的農產品資源專營權,農民收割後必須賣給供銷社,再由供銷社集中分配和出售,在計劃經濟時代,起到價格穩定作用,然而壞處亦隨之而來,機構管理不必公司化,產品也缺乏市場競爭,在單一計劃分配形式之下,久而久之,產量與質量均無保證。非公司化的供銷社視乎省市縣鄉鎮村有不同形態,村、鎮的供銷社,某些只屬小賣部形式,以門店站點為主,非連鎖,也無配送服務,規模相當有限。

供銷社的原初形態,是由政府統辦,擁有農產品資源專營權
供銷社的原初形態,是由政府統辦,擁有農產品資源專營權 (Universal Images Group via Getty)

引入公司化管理

嚴格來說,中國於1949年11月成立「中央合作事業管理局」,負責管理一切「合作」事務,後來衍生「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亦即「供銷總社」於1954年正式成立,統合全國採購、物流、零售等業務,中國才開始有了供銷社。

50至70年代供銷社可謂主宰了農產品供應,市民甚至要憑票到供銷社換水果、白菜;80年代供銷社仍專營化肥、農藥、棉花等等,但已陸續市場化,到後來供銷社失去多項專營權,便陸續被市場淘汰,有些成功轉型的便經營至今。 改革開放後,供銷社進行私營化和公司化改革,供銷社慢慢引入公司化管理,官方機構成立公司管理業務之餘,更為引入私人企業合作。改革後,農民也不必一定要統購指定農產品給供銷社,1985年1月,趙紫陽在《人民日報》的文章便提到,佛山市剛剛提出取消農村統購統銷,農民以前一定要交農產品給供銷社,已變成可以交「代金」,農民可以自行決定耕種產品,種水果甚至養魚。

供銷社開設便民服務中心,主營零售超市
供銷社開設便民服務中心,主營零售超市

私營板栗推動改革

還有以中國板栗市場為例子,1958年起,全中國(主要是古木縣)的板栗都須要賣給供銷社,再由供銷社專營,在天津港出口銷往日本,80年代稱為「小豆莊」的供銷社,便負責售給官方指定的外貿公司,不過後來有不少具實力的農民,偷偷直接到天津港賣板栗,甚至有供銷社的職員都「下海」私營板栗收購,所以在市場利潤慢慢被分薄之下,供銷社經營終於走向下坡,1997年後天津港板栗市場的供銷社體制已被瓦解。

廣告

省市縣鄉鎮村的供銷社,轉型的進度也不同,上海和北京的供銷社早已開設大型直購超市,讓農產品走出市場,但一些村、鎮的,還有小賣部形式存在。上海各區也有供銷社老店,多做「B2B」為主,2021年上海市官方成立了「上海供銷集團有限公司」,旗下有公司化的棉麻、加工食品業務;北京的供銷社便以零售為主,部分已經是公私合營,去年便有招商顯示,北京市總銷社為一個便民中心(零售點)尋找合作經營方,希望可以簽約5年。

供銷社轉型,有「人民公社」更已成為了旅遊景點
供銷社轉型,有「人民公社」更已成為了旅遊景點 (LightRocket via Getty Images)

上海北京供銷社已轉型

官辦主導的供銷總社現時旗下直屬有不少業務,杭州茶葉研究院、鄭州棉麻工程技術設計研究所、天津再生資源研究所、南京野生植物綜合利用研究院、北京商業機械研究所都是供銷總社的直屬單位﹗

於1949年2月成立的北京市供銷合作總社,今天旗下有10個區供銷社、83個基層供銷社、2家區物資回收公司,直屬經營企業則有各類行業專業協會7個、農民專業合作社20個等等。近月北京市供銷合作總社,更與工商銀行北京分行簽訂合約,提供300億元人民幣支持額度予鄉村振興相關金融服務。

供銷社一直沒有「消失」,2010年起已陸續進行市場化改革,淘弱留強,至於今次中共二十大所提到的,主要是提振縣以下的供銷社,提振在過去國策所照顧不到或比較弱的供銷社機構。

市場擔憂「人民公社」將會重現,官媒解釋中國不走回頭路。
市場擔憂「人民公社」將會重現,官媒解釋中國不走回頭路。 (XINHUA/AFP via Getty Images)

供銷社全國配送網點83.2萬個

今天的供銷社,大都沒有農產品的專營權,不過因為供銷社滲透全國建立網點多年,有既有營商優勢和事實,正好用作推動農產品銷售;截至2020年底數據顯示供銷社擁有配送中心10802個,配送網點83.2萬個,有些是超市,有些甚至有土地托管服務,而且仍有巨額生意, 根據供銷合作總社數據,全年銷售額6.26萬億人民幣,超過兩間中石油每年2.6萬億的營收,業務遍布再生資源加工、配送、農業副產品、鄉鎮中心超市、連鎖便民店等等,以前曾經擁有棉花收購加工專營權的供銷社,今天依然有50%市場佔有率,可見供銷社早已進入現代市場,未有消失過。

是日精選:

第一位:新盤接管人拒絕執修,買家可以點做?

第二位:草間彌生作品展掀藝術熱 投資藝術品要知竅訣

第三位:鎖車可大賺 盤點物管收入路數

第四位:美元定期存款利率大比併 邊間銀行最高息?

第五位:中國不走回頭路?供銷社如何華麗轉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