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將收市,收市時間:4 小時 50 分鐘
  • 恒指

    18,062.21
    +120.43 (+0.67%)
     
  • 國指

    6,424.48
    +49.82 (+0.78%)
     
  • 上證綜指

    3,018.16
    -14.48 (-0.48%)
     
  • 滬深300

    3,536.57
    -4.96 (-0.14%)
     
  • 美元

    7.8097
    -0.0007 (-0.01%)
     
  • 人民幣

    0.9285
    +0.0001 (+0.01%)
     
  • 道指

    38,589.16
    -57.94 (-0.15%)
     
  • 標普 500

    5,431.60
    -2.14 (-0.04%)
     
  • 納指

    17,688.88
    +21.28 (+0.12%)
     
  • 日圓

    0.0494
    -0.0000 (-0.08%)
     
  • 歐元

    8.3586
    -0.0025 (-0.03%)
     
  • 英鎊

    9.9020
    -0.0040 (-0.04%)
     
  • 紐約期油

    78.20
    -0.25 (-0.32%)
     
  • 金價

    2,337.40
    -11.70 (-0.50%)
     
  • Bitcoin

    66,336.73
    +241.92 (+0.37%)
     
  • CMC Crypto 200

    1,406.71
    -11.16 (-0.79%)
     

中國今年的政策目標對中美關係意味著什麼 一文梳理五大領域影響

【彭博】-- 中國的年度政策報告顯示,為了抵禦經濟挑戰,今年或需與美國交好,儘管提高科技投資和軍費開支的雄心暗示,雙方之間緊張的關係不會就此完全修復。

中國政府周二提出的重大目標包括,因應美國牽頭的遏制中國科技進步的行動、提高國防開支等,凸顯中美兩國之間競爭的持續。但也能在國務院總理李強的講話中找到合作的基調,他強調,要確保外貿和投資總體穩定。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研究員James Char表示,鑒於中國面臨的經濟挑戰,「可以預見,北京方面將會暫且與華盛頓維持非敵對關係」。他補充道,只有這麼做,北京「才有機會贏回投資者信心,逆轉外資大規模外流的趨勢」。

中國政府工作報告對中美關係的影響可能涉及如下幾個方面:

科技與貿易

中國政府在工作報告中許諾,要利用國家資源來加快科技突破。國家主席習近平一直在推動科技自主,隨著美國及其盟友尋求遏制中國在晶片、電動汽車和人工智能領域的雄心,這一目標變得更為重要。

華盛頓管制先進技術對華出口,限制了中國獲取開發AI模型所需的尖端晶片。彭博新聞本周報導稱,Advanced Micro Devices Inc.被禁止出售其為中國市場定制的晶片,華盛頓認為該晶片依然過於強大。

中國政府周二還承諾,要預防部分關鍵行業產能過剩;在削減價格以維持競爭力後,企業利潤率遭到了擠壓。

中國也在向製造業投入大量資金,尋找新的成長引擎來抵消房地產行業構成的拖累。這意味著將更多資金投入電動汽車、電池和可再生能源 —— 儘管也引起失衡,可能重新引發中國與已開發國家之間貿易關係的緊張。

廣告

外資准入

李強在全國人大的講話中,承諾要有針對性地解決妨礙外國企業在中國運營或遏制海外投資的突出問題。他提到,要採取措施讓外國企業與本地企業平等參與政府採購和招標投標,這是到訪歐美官員頻繁提及的問題。

隨著經濟的放緩和地緣政治局勢更趨緊張,美國和其他外國企業最近幾年對中國日漸悲觀。海外企業對華直接投資2023年下滑至30年低點,2023年外國工業企業在中國的利潤比2022年下降了6.7%。

有一些形勢改善的初步跡象。美國商會會長上月末訪問中國,最近中國美國商會的調查顯示,企業對潛在利潤感到樂觀。

「我們對於實施改革以令外國和本地投資者公平競爭的消息感到鼓舞,」中國美國商會主席Sean Stein周二表示。「但聲明無法驅動市場,承諾也不能推動投資。與以往一樣,關鍵在於全面、及時的落實。」

台海局勢

李強在台灣問題上重申了中國一貫的口吻,稱堅決反對台獨。他還表示,「要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堅定不移推進祖國統一大業,維護中華民族根本利益。」

中美圍繞台灣問題的緊張關係不散。2022年台灣總統蔡英文與美國國會高層的會晤令中國在台海舉行大型軍事演練,去年晚些時候習近平與拜登在舊金山會晤後,中美關係才有所緩和。

上周,《環球時報》刊發報導,以南海和台海緊張局勢為由,稱國防預算的預期成長是合理的。

軍費開支

中國表示,今年國防開支將成長7.2%,至1.67萬億元(2320億美元),為五年來最大增幅。去年,拜登簽署了8860億美元的國防法案,包括為印太地區的國家融資,來抗衡中國的影響力。

前美國國防部官員、新加坡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高級研究員Drew Thompson表示,國防支出的增幅似乎超過了經濟增速,也顯示「北京對於外部環境日漸擔憂」。他補充道,解放軍可能會有「更多資源,對周邊國家使用軍事脅迫」。

斯坦福大學Freeman Spogli國際研究所的研究員Oriana Skylar Mastro表示,即便資金指向的是人,而非武器或裝備,也不會令美國放心。她表示,這是因為人力是軍方的「頭號限制」,讓中國對使用武力態度謹慎。

經濟關切

李強承認,實現今年5%左右的預期經濟目標「並非易事」,稱「需要政策聚焦發力、工作加倍努力、各方面齊心協力」。

今年經濟的走向依然面臨諸多不確定性。刺激措施仍然比較溫和,北京方面周二披露了特別國債發行計畫,但仍將整體財政赤字維持在去年的3%的目標位。

「如果你是一個考慮投資中國的美國人,關鍵問題是:消費是不是會反彈?真的很不明朗,」策緯諮詢(Trivium China)經濟分析師Joseph Peissel表示。

彭博经济研究: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的首份预算案显示出对于增长的坚定承诺。鉴于基础比去年更具挑战,2024年5%的目标设定了一个高门槛 —— 达到这一目标将需要更多刺激。强于预期的预算计划符合这个雄心勃勃的目标。”

— 经济学家舒畅、David Qu和Eric Zhu

点击查看报告全文

Pantheon Macroeconomics首席中國經濟學家Duncan Wrigley表示,長期經濟結構調整先於短期成長也意味著,「中國今年也可能持續輸出通膨的下行」。中國政府對今年通膨的目標是3%,但消費者物價正在經歷嚴重的通縮潮。

儘管中國商品在美國消費者價格中所占比例很小,但這種通膨下降的趨勢可能會受到聯儲會的歡迎。儘管美國通膨頑固,但聯儲會正在規劃降息路徑。

原文標題What China’s 2024 Policy Goals Mean for Ties With the US

--聯合報導 Lucille Liu、Jing Li、Jill Disis.

More stories like this are available on bloomberg.com

©2024 Bloomberg 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