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8,963.68
    +425.87 (+2.30%)
     
  • 國指

    6,718.86
    +158.19 (+2.41%)
     
  • 上證綜指

    3,154.55
    +0.23 (+0.01%)
     
  • 滬深300

    3,666.28
    +1.72 (+0.05%)
     
  • 美元

    7.8130
    -0.0008 (-0.01%)
     
  • 人民幣

    0.9243
    +0.0009 (+0.10%)
     
  • 道指

    39,512.84
    +125.08 (+0.32%)
     
  • 標普 500

    5,222.68
    +8.60 (+0.16%)
     
  • 納指

    16,340.87
    -5.40 (-0.03%)
     
  • 日圓

    0.0499
    -0.0001 (-0.18%)
     
  • 歐元

    8.4154
    -0.0083 (-0.10%)
     
  • 英鎊

    9.7820
    -0.0020 (-0.02%)
     
  • 紐約期油

    78.20
    -1.06 (-1.34%)
     
  • 金價

    2,366.90
    +26.60 (+1.14%)
     
  • Bitcoin

    60,868.97
    -1,973.21 (-3.14%)
     
  • CMC Crypto 200

    1,260.97
    -97.04 (-7.14%)
     

中國金融科技領域監管風雲才起 圖解行業巨頭因何撞上監管靶心

【彭博】-- 當三個月前螞蟻集團350億美元IPO擱淺時,投資者可能還沒有預期到,中國將要掀起一場前所未有的對這些「大到不能倒」的金融科技巨頭的監管風暴,紛至沓來的各種新規預示著,疾風勁雨還將持續一段時間。

中國三大金融監管機構2021年的首要任務之一就是遏制金融科技公司無序擴張。自年初以來,又出台了一系列消費金融公司評級和互聯網存款業務合作等新規,進一步強化自去年9月以來針對網貸行業的監管。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本周強調,要加強對銀行保險機構與互聯網平台合作開展金融活動的監管,堅決遏制壟斷和不正當競爭行為,防止資本在金融領域的無序擴張和野蠻生長。

一切都預示著「監管立場收緊,後續將出台更多規定」,花旗集團分析師Daphne Poon在報告中指出。

她認為,重點監管領域將包括防止過度放貸、打破大型科技公司的壟斷、降低系統風險,以及加強對消費者和數據隱私的保護等。Jefferies的分析師陳姝瑾認為,監管將會進一步規範互聯網金融平台對基金在內的各種理財產品的銷售宣傳行為和規範個人數據收集使用等。

以下幾張圖將顯示中國為何需要對金融科技巨頭採取更嚴監管舉措:

中國消費貸款規模近年來大幅攀升。央行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底,存款類金融機構消費貸款攀升至49萬億元人民幣的歷史新高。消費金融公司、互聯網平台及小貸公司等發放的貸款規模儘管不可匹及傳統銀行,但也漸成氣候。

截至去年末,全國7118家小貸公司的貸款餘額達8888億元;截至2020年6月末,26家消費金融公司貸款餘額4686億元,銀行和金融科技公司聯合發放的貸款約1.4萬億元。

廣告

互聯網巨頭跨界瞄準長尾客戶群,消費者獲得無抵押無擔保信用貸資金便利性很高,助推消費信貸市場爆發式成長,而這些資金頻頻流入股市、樓市甚至被用於過度消費等,滋生的風險已然顯性化。根據中國銀行業協會的數據,截至去年6月30日,26家消費金融公司已為1.4億人提供信貸服務,其中許多人沒有任何信用記錄,並且越來越多的借款人月收入低於3000元。

另一個令人擔憂的數據是中國家庭的槓桿率。去年經濟雖然受到新冠疫情衝擊,但居民加大借貸的勢頭還有所提速;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數據顯示,中國居民部門槓桿率至去年三季度末已升至64.1%,幾乎是2009年的三倍水平。相比之下,美國家庭部門槓桿率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呈逐漸下降趨勢。

在消費信貸業務面臨強監管之際,螞蟻集團也被二次約談要求其回歸支付本源;中國央行最新表示,一家非銀行支付機構在全國電子支付市場的市場占有率達到二分之一,或者兩家的市場占有率合計達到三分之二,將受到反托辣斯調查;央行此前還就非銀行支付機構條例征求意見,提出對支付機構業務經營、關聯交易等實施全方位監管。螞蟻集團和騰訊控股兩家獨大的第三方支付市場上,似乎也是風雨欲來。

曾經引領金融創新熱潮而今卻一地雞毛的P2P行業,或許也預示著金融科技巨頭的命運。在其鼎盛時期,P2P貸款餘額曾一度超過1萬億元,但當監管開始收緊,即使是陸金所、點融網這樣的行業巨頭亦難以幸免。

「金融科技並沒有改變金融的風險屬性,」中國央行副行長潘功勝周三在英國金融時報上刊登文章稱,「中國正努力在鼓勵金融科技發展和通過審慎監管來防範金融風險之間取得平衡。」

(新增第二段銀保監會2021工作會議等內容。)

For more articles like this, please visit us at bloomberg.com

Subscribe now to stay ahead with the most trusted business news source.

©2021 Bloomberg 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