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7,718.61
    +2.14 (+0.01%)
     
  • 國指

    6,331.86
    +7.81 (+0.12%)
     
  • 上證綜指

    2,967.40
    +21.55 (+0.73%)
     
  • 滬深300

    3,461.66
    +7.54 (+0.22%)
     
  • 美元

    7.8087
    -0.0001 (-0.00%)
     
  • 人民幣

    0.9296
    -0.0007 (-0.08%)
     
  • 道指

    39,327.66
    +163.60 (+0.42%)
     
  • 標普 500

    5,498.90
    +16.03 (+0.29%)
     
  • 納指

    17,893.59
    +34.91 (+0.20%)
     
  • 日圓

    0.0485
    +0.0001 (+0.25%)
     
  • 歐元

    8.3550
    -0.0028 (-0.03%)
     
  • 英鎊

    9.8680
    -0.0010 (-0.01%)
     
  • 紐約期油

    81.89
    +0.15 (+0.18%)
     
  • 金價

    2,342.70
    +6.10 (+0.26%)
     
  • Bitcoin

    61,500.55
    -241.12 (-0.39%)
     
  • CMC Crypto 200

    1,280.21
    -3.62 (-0.28%)
     

习近平的“买卖国债”建议 或暗示中国央行变得更像美联储

【彭博】-- 近日“曝光”的一段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去年的讲话,暗示决策者可能会开始交易国债以管理市场流动性,向美联储以及全球其他主要央行的策略靠拢。

根据本月公开出版的《习近平关于金融工作论述摘编》及媒体报道,习近平10月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提出,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中“逐步增加国债买卖”,这一消息在上周引发了交易员的遐想。这些言论可能暗示,自2007年以来从未大规模购买债券的中国央行将转变政策。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研究员刘磊称,其他国家的央行通常使用政府债券,即主权信用,作为发行货币的基础,这是中国央行和货币体系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是有中国政府背景的智库。

一些交易员起初认为,习近平这句语焉不详的话,意味着北京方面可能在考虑量化宽松 —— 购买主权债券和其他资产以压低收益率、提振经济活动的非常规刺激手段。二十多年前日本央行率先采用这种做法,后来美联储和其他决策者在全球金融危机、新冠疫情之后也开始效仿。

最近几个月,中国经济困境引发了关于这个问题的争论: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会不会考虑出台大刀阔斧的政策来提振房地产等行业。中国央行已然在使用定向信贷政策,一些分析师将它比作量化宽松,因为它会扩大央行的资产负债表。

一些经济学家反对把提议交易国债解读为政策上的革命性转变。

一方面,习近平说的是“买”、“卖” —— 这明显不同于量化宽松,后者通常是买入并持有国债和其他资产,尤其是大规模买入。而且,中国的利率水平也还远高于零,这让央行更没有理由考虑这种通常被视为在短期利率极低时刺激需求的紧急工具。

廣告

中国央行未回应彭博新闻社上周通过传真发送的置评请求。过去,该行曾暗示反对量化宽松:前行长们指出过美国主导的量化宽松的潜在风险,警告央行长期实施资产购买操作会危害市场功能、损害央行声誉,引发道德风险。

相反,主权债交易或许顶多可被视为中国央行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并确保利率稳定的额外工具。

中国央行已经有多种向经济提供资金的途径。它可以通过每月的中期借贷便利(MLF)来注入资金,支持商业银行放贷,或降低银行存款准备金率。

不过这些方法也有缺点。经济学家预计,进一步降准空间正在缩小。贷款需要续作。而且对流动性需求的任何误判都可能导致严重的现金紧张。

“中国央行在管理流动性方面需要更大的灵活性,需要更多工具来扩大资产负债表,”瑞银集团经济学家张宁和汪涛上周四在报告中写道。他们补充说,这些年来政府债券市场规模已经扩大,央行进行债券交易变得“更加必要和可行”。

虽然中国最高领导人的指示无疑表明,央行可能开始购买债券,但采取行动的实际时间仍不好说。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的刘磊表示,央行购买债券可能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这种转变仍处于“设计阶段”。

有人则认为,即将到来的财政刺激可能意味着,中国央行将在今年某个时候启动购买。高盛集团经济学家周四的报告称,在中国2024年计划发行1万亿元人民币(1,380亿美元)特别国债之际,这样做将有助于缓解债券供应激增带来的流动性压力。

目前还不清楚,加大购债对中国收益率的影响几何。花旗策略师Philip Yin称,鉴于央行购债“应该有助于增强市场对流动性的信心,消化未来的国债供应”,收益率短期可能下跌。

长期影响则可能没那么简单。如果中国在使用更多流动性工具的同时进一步出台稳增长政策,那么投资者可能会摒弃避险资产、青睐风险资产。

不管中国是要采取哪种策略,习近平言论引起轰动都有这么个原的因:一旦某家央行决定开始交易国债,后面很快就会“一发不可收拾”。

例如,日本央行2001年本打算限制初始购债计划的范围,后来加大了购买规模。在2013年启动第二轮量化宽松时,日本决策者将其定期债券交易计划(rinban)并入了新的大规模资产购买计划。

换言之,购买债券用作一种流动性工具,跟用作经济刺激工具,有时候几乎没有什么区别。

原文标题Xi’s Cryptic Bond Comments Hint at PBOC Becoming More Like Fed

(新增最后五段)

More stories like this are available on bloomberg.com

©2024 Bloomberg 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