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天阿信的「中國人爭議」 會否影響本港盛事經濟?
台灣天團五月天主唱阿信的「我們中國人」風波,掀起中港台三地熱議,有本港長情歌迷甚至撰寫千字文「分手信」予主唱阿信,暗示明年不會再看演唱會。過往五月天每年都有份貢獻香港的「演唱會經濟」,對未來盛事又會否有實質影響?
美股外幣即時報價 多國新聞任睇
本港盛事經濟常客
翻查資料,五月天向來是本港的盛事經濟常客,2006年五月天的《Final Home 當我們混在一起世界巡迴演唱會》開始來港演出,亦首隊在紅館舉行演唱會的台灣樂團;2009年的《D.N.A創造世界巡迴演唱會》,更以香港為首站起跑,比內地上海、北京,以至美國洛杉磯等地點更早,後來《Just Rock It! 就是世界巡迴演唱會》再度以香港為盛事首站,屬本港海外盛事的重點項目。
五月天能吸引海外觀眾
往後每年五月,五月天都必定來港演唱,資料顯示,2017年《人生無限公司巡迴演唱會》,香港演唱的日子長達十天;2023年《好好好想見到你》改為露天演唱會,同樣吸引大批香港歌迷,而剛在港舉辦完畢的五月天演唱會,更獲本地媒體社論形容為「擦亮香港盛事之都的金漆招牌」,刺激本港「演唱會經濟」。
有曾參與製作大型演唱會的業界人士接受網媒訪問時指出,五月天演唱會在中環戶外場地舉行,海外觀眾日間便會到處觀光和消費,從而帶動本港其他方面的收益。翻查小紅書平台上,的確不乏為五月天而來港的內地旅客,比一般「旅遊特種兵」有較高消費力的港漂群,原來也加入了五月天的「演唱會經濟」大軍。
演唱會收益會有多大?
至於一場五月天演唱會,可以帶來多大收益呢?據政府官方資料顯示,中環海濱場地如果用作表演節目,可提供12000至20000個座位。若保守以15000人一場、D區票價980港元計算,假設每名觀眾當天外出車費與用餐開支為120元,中環海濱一場演唱會,便有機會帶來1650萬元收益—今年五月天在港舉行了7場演唱會,收益約相當於1.1億港元。
五月天的盛事收益,難與平均每名觀眾達到1300美元消費力的Taylor Swift演唱會比擬,不過若五月天的部分香港樂迷持續與阿信「分手」,樂迷不再連續外出數天看演唱會,減少外出消費意欲,加上啟德體育園預計於明年上半年啟用,正值熱議舉辦盛事的時候,本來屬台灣天團首選的五月天卻出現「掉粉」情況,似乎難免有所影響。
阿信家鄉「萬億GDP城市」
事件亦揭示主唱阿信的家鄉泉州,2022年底常住人口達到887萬人,原來民營經濟約佔當地七成稅收與八成GDP,是內地仍然強調民營經濟的「萬億GDP城市」之一,今年3月有本港官員到訪過泉州,港泉正籍加強合作。據報阿信在赴北京開演唱會前,去過泉州一趟,揭露當地被颱風侵襲,就連「體育場屋頂也被吹翻」;看不到五月天演唱會的泉州人,似乎會是未來香港的「新顧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