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將收市,收市時間:1 分鐘
  • 恒指

    17,944.39
    +2.61 (+0.01%)
     
  • 國指

    6,377.43
    +2.77 (+0.04%)
     
  • 上證綜指

    3,015.89
    -16.74 (-0.55%)
     
  • 滬深300

    3,536.20
    -5.33 (-0.15%)
     
  • 美元

    7.8098
    -0.0006 (-0.01%)
     
  • 人民幣

    0.9286
    +0.0002 (+0.02%)
     
  • 道指

    38,589.16
    -57.94 (-0.15%)
     
  • 標普 500

    5,431.60
    -2.14 (-0.04%)
     
  • 納指

    17,688.88
    +21.28 (+0.12%)
     
  • 日圓

    0.0493
    -0.0001 (-0.16%)
     
  • 歐元

    8.3604
    -0.0007 (-0.01%)
     
  • 英鎊

    9.8960
    -0.0100 (-0.10%)
     
  • 紐約期油

    78.40
    -0.05 (-0.06%)
     
  • 金價

    2,331.90
    -17.20 (-0.73%)
     
  • Bitcoin

    66,096.64
    -123.77 (-0.19%)
     
  • CMC Crypto 200

    1,387.47
    -0.69 (-0.05%)
     

【人口大國】中國人口再現負增長,去年減少208萬人

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於2023年底發佈的人口數據,中國正面臨著人口減少的嚴峻現實。2023年,中國人口總數比上一年減少了208萬,降至約14.1億,這是自1962年以來的第二次人口負增長。其中,全年出生人口為902萬,而死亡人口達到1110萬,導致自然增長率為-0.15%。

此現象並非偶然,而是中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結果之一。中國在實現人均GDP從3000美元增長至12000美元的過程中,僅用了24年的時間,遠遠超過其他工業化國家如英國、德國和日本。這種快速的工業化進程,加上計劃生育政策的影響,使得中國的總和生育率迅速下降。從1971年的5.5降至2.1,只用了20年時間,遠低於其他東亞國家和全球平均水平的降幅。

中國目前的總和生育率維持在略高於1的水平,2022年為1.075,遠低於世代更替水平的2.1。未來,隨著結婚年齡的延後、年輕人生育意願下降、育齡婦女數量減少以及不孕不育比例增高,出生率可能持續處於低水平。專家預計,未來15年內15至49歲的育齡婦女規模將年均減少286萬人,而20至40歲的育齡婦女將減少191萬人。

這種人口變化趨勢將對中國的社會經濟結構產生深遠影響。隨著死亡率保持在相對平穩的低水平,而出生率持續下降,預計未來每十年的出生人口將下降一個百萬台階。多個國內外研究機構預測,到2035年中國總人口將穩定在約14億左右,而到2050年將降至約13億。這種長期的人口下降趨勢,將對國家的勞動力市場、經濟發展以及社會福利體系帶來重大挑戰。

廣告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學者認為2024年的龍年可能帶來生育率的短期上升。由於中國人對生肖的傳統偏好,過去的龍年,如2012年,曾出現過一次生育小高峰。中國人民大學的教授翟振武指出,隨著全面的生育支持政策的落地,生育率有望在未來回升至1.3或以上。

這種人口動態變化反映了現代化發展的共同趨勢,類似的少子化現象在許多已開發國家中也普遍存在。這不僅是一個國內問題,也是全球人口變遷的一部分。中國的經驗將為其他國家提供寶貴的借鑒,特別是在面對快速的人口結構變化時。

隨著人口結構的變化,中國將需要採取更多策略來應對勞動力短缺、老齡化社會以及與此相關的經濟與社會挑戰。這將要求政策制定者、企業領袖和社會各界共同努力,尋找創新的解決方案,以確保經濟的可持續增長和社會的穩定發展。

原文

你或許有興趣
【日本旅行】訪日旅客消費額排名公佈,香港第五高
【人工智能】Microsoft 香港引領企業邁向AI新紀元
【電子支付】銀行公會研逐步淘汰實體支票
【零售市道】曾俊華:香港零售業「好大鑊」,非適當時候加稅
【AI大戰】Meta擬斥巨資買輝達AI晶片

如欲觀看更多相關文章,請瀏覽 Business Dig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