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8,335.32
    -95.07 (-0.52%)
     
  • 國指

    6,556.10
    -31.67 (-0.48%)
     
  • 上證綜指

    3,005.44
    -12.61 (-0.42%)
     
  • 道指

    38,834.86
    +56.76 (+0.15%)
     
  • 標普 500

    5,487.03
    +13.80 (+0.25%)
     
  • 納指

    17,862.23
    +5.21 (+0.03%)
     
  • Vix指數

    12.57
    +0.09 (+0.72%)
     
  • 富時100

    8,227.36
    +22.25 (+0.27%)
     
  • 紐約期油

    81.59
    +0.02 (+0.02%)
     
  • 金價

    2,352.60
    +5.70 (+0.24%)
     
  • 美元

    7.8038
    -0.0024 (-0.03%)
     
  • 人民幣

    0.9298
    +0.0007 (+0.08%)
     
  • 日圓

    0.0490
    -0.0001 (-0.26%)
     
  • 歐元

    8.3675
    -0.0198 (-0.24%)
     
  • Bitcoin

    66,046.87
    +893.66 (+1.37%)
     
  • CMC Crypto 200

    1,373.43
    -9.23 (-0.67%)
     

何時才是減辣的好時機?

究竟何時才是減辣的好時機?相信大家都會認為當樓市下跌時,或者下跌某一個幅度後,政府就應該要出手減辣救市,以穩定樓市,那現在是合適的時機嗎?

行政會議召集人葉劉淑儀早前接受彭博社訪問稱,政府正考慮豁免內地人在香港置業的雙重印花稅(DSD),消息一傳出即刻引起爭議,認為為何先放寬內地人買樓,而不是香港人。

她其後澄清,相關建議只屬新民黨意見,將會在《施政報告》諮詢期間提出。政府亦已澄清沒有相關討論,亦沒有任何相關計劃。雖然消息最後不是真的,但的確引發大家反思。

首先,根據現行的「辣招」,內地人如果沒有香港身份證,在香港買樓需繳付15%的買家印花稅(BSD)及15%的從價印花稅,合共30%,高昂的稅率增加他們的買樓成本,以減少他們買樓的意慾。

究竟稅率有多高呢?比如說,購買價值$1,000萬的單位,內地人需要繳付$300萬稅率;而首次置業的本地永久居民,應繳印花稅率為3.75%,即是$37.5萬,兩者稅率相差足7倍。

有人說,香港對非香港人徵收的稅率「過辣」,但其實其他地區亦差不多。以新加坡為例,外國人在購買新加坡私人住宅時,無論是第一間還是多間,一律需要支付30%的額外的買方印花稅(ABSD)。

那香港現時有條件減辣嗎?這要視乎2大因素,一是樓價、二是房屋供應。無可否認,市場充斥各種不利因素之逆境下,包括移民潮、疫情等,近期樓價有回落跡象,但樓價依然是偏高狀態。

據國際調查機構Demographia最新報告,去年本港樓價中位數對家庭入息中位數比率達23.2倍,相當於港人不吃不喝23.2年才能置業,創有紀錄以來新高水平。

廣告

而房屋供應方面,當供應到位、滿足到市場需求時,樓價自然跌,但香港短期內似乎難以快速增加房屋供應。房屋局公布最新數據,截至今年6月30日,未來3至4年一手私人住宅潛在供應量為9.8萬伙,私樓供應有明顯增加,但依然供不應求。

而公屋方面,團結香港基金早前發表一份《未來10年房屋落成量預測》報告,反映公營房屋供應短期繼續落後,過去9年公屋落成量屢不達標,累計短缺逾10.5萬伙。

值得相榷的是,如果當香港有足夠條件去減辣時,應要全面減辣,不應只針對個別買家,因為有機會引起社會怨氣,尤其是在政治層面上,中港矛盾日益加深,如果只給內地客減辣,必然會引起衝突,所以政府要三思而後行。

如果想了解更多地產資訊教學,請查閱本網頁地產錦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