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7,651.15
    +366.61 (+2.12%)
     
  • 國指

    6,269.76
    +149.39 (+2.44%)
     
  • 上證綜指

    3,088.64
    +35.74 (+1.17%)
     
  • 滬深300

    3,584.27
    +53.99 (+1.53%)
     
  • 美元

    7.8283
    +0.0005 (+0.01%)
     
  • 人民幣

    0.9251
    +0.0008 (+0.09%)
     
  • 道指

    38,239.66
    +153.86 (+0.40%)
     
  • 標普 500

    5,099.96
    +51.54 (+1.02%)
     
  • 納指

    15,927.90
    +316.14 (+2.03%)
     
  • 日圓

    0.0492
    -0.0009 (-1.74%)
     
  • 歐元

    8.3707
    -0.0275 (-0.33%)
     
  • 英鎊

    9.7780
    -0.0140 (-0.14%)
     
  • 紐約期油

    83.66
    +0.09 (+0.11%)
     
  • 金價

    2,349.60
    +7.10 (+0.30%)
     
  • Bitcoin

    62,928.13
    -1,519.76 (-2.36%)
     
  • CMC Crypto 200

    1,304.48
    -92.06 (-6.59%)
     

內地人來港買保險達590億元 反而是警號?

2023年來自內地訪客的新造業務保費約為590億元,較2022年急升27倍。
2023年來自內地訪客的新造業務保費約為590億元,較2022年急升27倍。 (Xinhua News Agency via Getty Images)

內地人一直都是香港保險市場的重要資金來源之一,但從去年的「強勁」投保數字看,反而是一個值得注意的警號。

下載Yahoo財經APP

美股外幣即時報價 多國新聞任睇

金額較疫情前無大升

香港保險對內地人一向具吸引力,因為香港始終有存放資金相對安全的優勢,而且資金在港能夠自由流動,並沒有外滙管制。據保監局行政總監張雲正指,2023年來自內地訪客的新造業務保費約為590億元,較2022年急升27倍,這無疑反映內地人在中港通關後,對於到港買保險的需求回升。

在疫情封關的三年,來自內地訪客的新造業務保費斷崖式下跌,在2020年至2022年,分別只有68億元、7億元、21億元。對比在2016年至2019年,分別的727億元、508億元、476億元、434億元,封關的影響極為明顯。

換言之,假設內地客來港買保險的需求每年約400億元,如果積壓的需求獲得釋放,三年應累積有1,200億元,再加上2023年應要有400億元,去年相關保費應輕鬆破1,000億元關才對,而實際只有約590億元。此外,590億元這個金額,即使與疫情前比較,亦非十分驚人增幅。因此,張雲正稱數字只反映需求釋放,而非出現大規模走資,並非不合理。

590億元看似十分強勁,但沒有出現龐大累積並較疫情前水平的超高爆發性增長,其實已是一項警號。背後原因既可能是資金由內地來港更困難,或內地人對香港保險的需求並無想像般高。要看香港保險的吸引力,今年才是真正的試煉期考驗。

內地為防範利率不匹配風險,在去年已停售逾3厘高息保險產品,所以香港保險產品在回報上有優勢,對內地人的吸引力更高。
內地為防範利率不匹配風險,在去年已停售逾3厘高息保險產品,所以香港保險產品在回報上有優勢,對內地人的吸引力更高。 (REUTERS / Reuters)

香港保險吸引力較高

再者,由於內地為防範利率不匹配風險,在去年已停售逾3厘高息保險產品,所以香港保險產品在回報上有優勢,對內地人的吸引力更高,所以對於內地人來港買保險的意欲應有所提升才合理。如果今年來自內地訪客的新造業務保費低於400億元的話,就更需思考香港保險是否存在更深層次問題。

張雲正指,美國聯儲局年內較遲減息,亦不會減得急,故美息今年跌穿5厘水平機會降低,反之內地仍有機會今年減息,中美息差仍相對闊,故今年內地客來港買保單意欲仍大,所以預期今年相關新造業務保費達到400億元。

通關復常後出現的數據會受時間性因素影響,復常後一年的數字才是真正反映實際情況,因此今年表現更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