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8,089.93
    +17.03 (+0.09%)
     
  • 國指

    6,477.24
    +12.75 (+0.20%)
     
  • 上證綜指

    2,972.53
    +22.53 (+0.76%)
     
  • 道指

    39,112.16
    -299.05 (-0.76%)
     
  • 標普 500

    5,469.30
    +21.43 (+0.39%)
     
  • 納指

    17,717.65
    +220.84 (+1.26%)
     
  • Vix指數

    12.78
    -0.06 (-0.47%)
     
  • 富時100

    8,298.61
    +50.82 (+0.62%)
     
  • 紐約期油

    81.13
    +0.30 (+0.37%)
     
  • 金價

    2,327.80
    -3.00 (-0.13%)
     
  • 美元

    7.8085
    -0.0001 (-0.00%)
     
  • 人民幣

    0.9301
    +0.0005 (+0.05%)
     
  • 日圓

    0.0486
    -0.0001 (-0.18%)
     
  • 歐元

    8.3495
    -0.0158 (-0.19%)
     
  • Bitcoin

    61,521.00
    +700.14 (+1.15%)
     
  • CMC Crypto 200

    1,275.36
    -8.42 (-0.66%)
     

內地5月新貸社融仍弱 M1加劇收縮 「權威人士」解讀 不預期再現高增長

內地5月新貸社融仍弱 M1加劇收縮 「權威人士」解讀 不預期再現高增長

人民銀行周五(14日)公布5月份金融數據,新增貸款按年減四成至9488億元(人民幣.下同),社會融資增量2.07萬億元,兩者雖較4月份好轉,但仍低於預期,反映實際信貸需求依然弱。

廣義貨幣(M2)增速由4月的7.2%放緩至5月的7%,狹義貨幣(M1)按年更跌4.2%,連續兩個月負數,據彭博統計,兩者均為有紀錄以來新低,意味着資金繼續由存款流向理財產品等市場。

居民中長期貸款僅多514億

細分之下,5月份個人信貸需求繼續偏低,住戶貸款增加757億元,短期貸款多293億元,中長期貸款升514億元;企業貸款增7400億元,中長期貸款表現較好,升5000億元,票據融資亦增3572億元,意味着以票衝貸情況持續。

社融增量扭轉4月份跌勢,5月恢復增長2.07萬億元,當中,政府債券淨融資達1.23億萬元,佔總體超過一半,企業債券淨融資313億元,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升8157億元。

內地《證券時報》發文引述「權威人士」分析稱,信貸數據持續偏低,一方面反映內地實際需求仍然不足;同時,政策支持盤活存量資金,把過往低效率的貸款收回,再投放到經濟新動力領域,所以新增信貸未見突出。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認為,現時融資需求不足的問題突出,居民貸款需求不振主要源於房地產市場正在調整,個人消費信心也貧乏。

5月份M2增速減慢,「權威人士」指出,禁止「手工補息」令存款吸引力下降,資金轉移到回報率較高的理財產品等。此外,近期發行的特別國債具備收益率高於存款的特點,並且屬風險低的穩健資產,吸引企業存款大量流向債市,對M2帶來一定影響。

廣告

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提到,部分資金從存款分流到理財產品後,不再納入M2統計,但實體經濟的資金供應沒有改變,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和效率更高。

M1連續第二個月負數,人行旗下《金融時報》引述業內專家分析,隨着財政支出發力和房地產政策效果顯現,M1增速有望擺脫負增長,勢出現反彈。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解釋,M1收縮一方面因為房地產市場低迷,居民提前還債情況持續,同時反映銀行定存佔比高等因素,隨着經濟復甦,存款結構將逐步回歸常態。

值得留意的是,反映活期、定期存款和流通貨幣的M2,增速和M1的差距進一步擴大,意味着存款更大部分為利率較高的定存,活期存款正在減少。

內外雙重因素制約減息

「權威人士」相信,政策繼續保持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年內人行多次表明仍有空間調整貨幣政策,惟再減息要面對內外因素雙重限制。在內部,銀行淨息差收窄,不利其盈利和資本補充能力,續減息會令銀行支持實體經濟能力下降;外部則因為美息高於人民幣利率,降息可能會導致滙價受壓。

對於未來的貸款需求,「權威人士」直言,盤活資金更有效支持實體經濟的方向不變,外界不應預期過往的高速信貸增長會維持,這不反映人行主觀上希望收緊信貸。

溫彬補充,金融機構要積極求變,尋找有效需求,圍繞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加大支援,總括而言,信貸總量和增速應該會較之前回落,融資結構和經濟結構轉型升級料更為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