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將收市,收市時間:38 分鐘
  • 恒指

    17,947.07
    +5.29 (+0.03%)
     
  • 國指

    6,376.52
    +1.86 (+0.03%)
     
  • 上證綜指

    3,015.89
    -16.74 (-0.55%)
     
  • 滬深300

    3,536.20
    -5.33 (-0.15%)
     
  • 美元

    7.8098
    -0.0006 (-0.01%)
     
  • 人民幣

    0.9286
    +0.0002 (+0.02%)
     
  • 道指

    38,589.16
    -57.94 (-0.15%)
     
  • 標普 500

    5,431.60
    -2.14 (-0.04%)
     
  • 納指

    17,688.88
    +21.28 (+0.12%)
     
  • 日圓

    0.0493
    -0.0001 (-0.12%)
     
  • 歐元

    8.3612
    +0.0001 (+0.00%)
     
  • 英鎊

    9.8970
    -0.0090 (-0.09%)
     
  • 紐約期油

    78.39
    -0.06 (-0.08%)
     
  • 金價

    2,331.70
    -17.40 (-0.74%)
     
  • Bitcoin

    66,245.86
    -16.96 (-0.03%)
     
  • CMC Crypto 200

    1,410.61
    +22.44 (+1.62%)
     

全球經濟步入新時期 面臨數十年來最嚴峻挑戰

國際機構示警,全球經濟步入新時期,面臨數十年來最嚴峻挑戰,且央行官員發現抑制通膨的難度更高。

倫敦金融時報報導,國際貨幣基金(IMF)第一副總裁 Gita Gopinath 說:「至少在未來五年內,貨幣政策制定將比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前的 20 年,更具挑戰性。」

她說:「我們所處的環境,供應衝擊將比我們所習慣的更加不穩定,這將提高貨幣政策權衡取捨的成本。」

疫情爆發以來,封鎖令導致供應鏈中斷,空前財政和貨幣措施支撐消費者需求,最終物價加速攀升。烏克蘭戰爭影響一系列大宗商品,並導致更多供應受限,物價進一步上揚。

這些發展迫使各國央行積極緊縮貨幣政策,以避免通膨根深蒂固。然而,央行官員解決供應相關問題的能力有限,許多人擔心將被迫承受更多經濟痛苦,以恢復物價平穩。

對此,世界銀行總裁馬爾帕斯(David Malpass)警告,中央銀行的工具,尤其是已開發國家的工具,難以解決與供應有關的通膨壓力,而這股壓力是近期通膨惡化的主因。

馬爾帕斯說,隨著全球金融環境收緊,開發中國家也顯得特別脆弱。他表示,部分原因是利率上升,而他們背負大筆未償債務,這增加他們的償債成本,也導致他們更難取得新融資。

根據歐洲央行(ECB)官員 Isabel Schnabel 的說法,未來幾年可能是「大波動」(Great Volatility)時期,這與過去 20 的「大平穩」(Great Moderation)時期形成鮮明對比。

許多官員開始相信,抑制物價壓力的結構性力量——主要是全球化與充沛勞動力供應——已經逆轉。

國際清算銀行(BIS)總裁 Agustin Carstens 也說:「全球經濟似乎正處於歷史性變化的關口,許多抑制通膨的總供給順風,似乎將變成逆風。如果是這樣,最近加重的通膨壓力,可能會持續更久。」

 

更多鉅亨報導
國際清算銀行:為重振全球經濟 各國政策重點應轉向供應面
央行年會前夕市場觀望 聯準會升息態度左右資金動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