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8,089.93
    +17.03 (+0.09%)
     
  • 國指

    6,477.24
    +12.75 (+0.20%)
     
  • 上證綜指

    2,972.53
    +22.53 (+0.76%)
     
  • 道指

    39,112.16
    -299.05 (-0.76%)
     
  • 標普 500

    5,469.30
    +21.43 (+0.39%)
     
  • 納指

    17,717.65
    +220.84 (+1.26%)
     
  • Vix指數

    12.80
    -0.04 (-0.31%)
     
  • 富時100

    8,293.00
    +45.21 (+0.55%)
     
  • 紐約期油

    81.41
    +0.58 (+0.72%)
     
  • 金價

    2,328.90
    -1.90 (-0.08%)
     
  • 美元

    7.8083
    -0.0003 (-0.00%)
     
  • 人民幣

    0.9301
    +0.0005 (+0.05%)
     
  • 日圓

    0.0486
    -0.0001 (-0.21%)
     
  • 歐元

    8.3522
    -0.0131 (-0.16%)
     
  • Bitcoin

    61,480.10
    +616.71 (+1.01%)
     
  • CMC Crypto 200

    1,275.20
    -8.58 (-0.67%)
     

十年量寬完結美元將衰弱 金融危機將到?

invest
invest

在過去的十年裡,寬鬆的貨幣政策讓人們習慣了低利率,即使是零售投資者也在使用杠杆。十年的寬鬆政策讓人們認為資產價格會上漲。但是,隨著寬鬆政策的結束,人們的投資和思維仍停留在寬鬆政策的時代。但是,正如我之前在本欄目的視頻採訪中所說,寬鬆政策將在2024年結束。

自2018年以來,筆者一直預言未來七年將出現全新的金融或商業模式,在最近的美國銀行危機和人工智慧等領域的出現將使這一機會變得越來越大。美元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一直保持著70年的特殊地位,這種獨特地位是否會發生改變呢?還是說這將迎來金融史上最大的變革,美元的影響力會降低呢?

佈雷頓森林體系的建立以美元為中心。其他國家可以以35美元一盎司的價格自由兌換黃金,實質上,這是一種圍繞美元的金匯兌本位制。二戰剛結束後的幾年中,美國因為其他國家需要大量產品和服務,所以可以保持貿易順差。其他國家對美元的需求也非常大,這就使得黃金不斷流入美國,支撐了美元的強勢地位。其後在1974–1975年:第一次石油危機爆發,美國通脹率由上一年的6.2%升至11%,及之後 1979–1980年:第二次石油危機爆發,通脹率飆升至13.5%。當時除了石油危機令油價格上漲,食品價格也由於糧食緊缺而大漲,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通脹壓力。

1972年,自然災害席捲全球,世界糧食總產量比上年減少2.9%,許多國家發生嚴重的饑荒。滯脹對美國經濟造成了致命的打擊。一方面,美國工業經歷了長時間的生產下降。1973年發生的經濟危機使得美國的工業生產下降了15.3%,持續時間為18個月;1979年發生的經濟危機使得美國工業生產下降了11.8%,持續時間約44個月。另一方面,大量企業破產,失業率上升到戰後歷次危機的最高值。1979 年發生的經濟危機造成了近1.5 萬家企業破產倒閉,失業率最高時達9.2%,失業人數約836萬。

廣告

最後美國瘋狂加息,高利率導致經濟陷入滯脹。1979-1980年美國通脹率持續在兩位數惡性區間,通脹率接近15%、3個月美國國債利率超過17%、商業銀行貸款利率最高達21.5%。1979年沃爾克就任美聯儲主席後毫不猶豫地大幅提高聯邦基金利率,並拋售短期國債、提高貼現率至12%,聯邦基金利率最高提至22.36%高位。高利率很快刺破經濟,GDP增速降至-1.8%、失業率10.8%。

十年的量寬,令到大家都習慣利率便宜,即使散戶都槓桿。十年的量寬令大家習慣認為資產價格的上升。但是十年的量寬當收水時間,大家投資及思維仍然停留在量寬的時代。十年的量寬,令到大家都習慣利率便宜,即使散戶都槓桿。十年的量寬令大家習慣認為資產價格的上升。但是十年的量寬當收水時間,大家投資及思維仍然停留在量寬的時代。今天,不少公司必須靠廉價債務為生才能生存。不少人的財富的背後,是槓桿槓桿再槓桿。今天最大危機是大家不知道有一天量寬原來會完結。

美元的體系是靠石油及全球化支持的。但是石油在未來可見的日子可能會慢慢減少,而在全球量寬十年後,或者未來會出現一個新的貨幣秩序。

世界在疫情打擊下,相信在短時間內不能夠完全解決。但是疫情打擊重創了世界的經濟。但是不要忘記,西方的國家,特別是部分歐洲國家,以債務去維持他們的支持,如福利、社會開支等。例子最明顯的是歐債危機中的歐豬五國。在同一時間,在這十年的量寬下,令到債務急速上升。但另一方面,今年的疫情令他們的經濟陷入兩難。兩難的原因是,要刺激經濟必須進一步量寬支持,但同時債務也隨之急劇上升。而近日的銀行危機證實了上述觀點。目前,美國陷入兩難:不加息怕滯脹及通脹惡化,但加息將引發經濟衰退。

但在佈雷頓森林體系之前,英鎊基本上是作為世界通用貨幣。在二戰之前,英國的殖民地占了全球1/4的面積,1/6的人口,並控制著世界上大部分航道。在英鎊之前,荷蘭元是世界通用貨幣。筆者曾經講過,七年內會有全新的金融模式或商業模式出臺。那麼,世界會近來什麼改變呢?而在美國赤字大增,疫情令經濟大跌,全球量寬十年,這一張單誰付?

小龍過去在不同媒體作出了不少分析及預測。包括2017年牛市,2018年熊市,2020年庚子之災,2020年QE4,2021年逢牛必轉及2022年美股逢七必跌等。而這精華在2017年2月所發的系列2017-2024年股市預測一文當中,一直都指向2023-2025年的週期。而早幾星期真刺激,矽谷銀行之後,美國銀行業一周內有3家銀行宣告破產。瑞信危機發酵後,其一年期CDS報價飆升至1000個基點。世界將走向破壞,之後再出現小龍2018年一直所講的7年之內出現的全新金融模式。2017年小龍出版的書,已經明確由2017年預測至2024年。

2023-2025年將是週期匯聚,這是金融及歷史上的變革,亦是為之後的20年種下因,去發展未來20年的果。我們歷史上因銀本位、到金本位、到美元本位的金融變革。先不要說太誇張,但十年量寬將會完結,現在不論如何都不會再進行量寬,但手上的債務將如何還?而2023-2025年將是週期的匯聚。如果2023年發生金融危機,我一定會開心到飛起。可惜這次不是那麼簡單,也不是「Cash is King」可以化危為機。世界將要面對業力的洗牌。這在週期上是非常清晰的,所以唯有學習週期預先做好準備才是上上之策。但如果我教你,你肯學嗎?

作者:江恩小龍劉君明

江恩理論及經濟周期專家,曾到中港台三地演講及出版多本技術分析書。目前在證券公司專注於債券,股票及投資帳戶組合管理。 網站: https://ericresearch.org

更多內容:

最能食正AI大浪的大型港股

科技股帶動恒指可望續升 4月升至此阻力要起戒心

銀行危機未全化解 候低買強勢股

相關

本文所提供的信息僅供一般參考之用,並不構成任何個人化的投資勸誘或建議。作者沒持有以上提及的股票。 HK MoneyClub (www.hkmoneyclu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