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將收市,收市時間:5 小時
  • 恒指

    18,072.06
    +130.28 (+0.73%)
     
  • 國指

    6,428.51
    +53.85 (+0.84%)
     
  • 上證綜指

    3,021.05
    -11.58 (-0.38%)
     
  • 滬深300

    3,538.99
    -2.54 (-0.07%)
     
  • 美元

    7.8094
    -0.0010 (-0.01%)
     
  • 人民幣

    0.9285
    +0.0001 (+0.01%)
     
  • 道指

    38,589.16
    -57.94 (-0.15%)
     
  • 標普 500

    5,431.60
    -2.14 (-0.04%)
     
  • 納指

    17,688.88
    +21.28 (+0.12%)
     
  • 日圓

    0.0493
    -0.0001 (-0.10%)
     
  • 歐元

    8.3578
    -0.0033 (-0.04%)
     
  • 英鎊

    9.9010
    -0.0050 (-0.05%)
     
  • 紐約期油

    78.22
    -0.23 (-0.29%)
     
  • 金價

    2,337.20
    -11.90 (-0.51%)
     
  • Bitcoin

    66,331.18
    +216.66 (+0.33%)
     
  • CMC Crypto 200

    1,407.18
    -10.69 (-0.75%)
     

名家筆陣:中國有力阻資產負債表衰退

內地近月經濟增速放緩。
內地近月經濟增速放緩。

資產負債表衰退(簡稱資衰)是經濟衰退的一種。這一概念由經濟學家辜朝明提出,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日本經濟在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的資衰。

簡單來說,資衰有3項特徵。第一,公司和個人情願把錢用來減債,也不願用來消費和投資。這一個趨勢導致整體需求減少,經濟因而出現收縮。第二,經濟收縮導致銀行壞帳增加,銀行變得保守,不願再增加借貸,貨幣政策因而失效,經濟也得不到所需要的刺激。更甚者,銀行或會減少貸款,導致經濟收縮加劇。

第三,從日本經驗來看,如減債變成習慣,政府需要極大力度才能再次推動經濟增長。

民企負債率仍算低

中國是否會出現資衰暫時仍是未知之數,主要因為中國和日本的經濟結構不同,日本所出現的資衰主要由公司減債所帶動。日本公司債對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率在1993至1994年達到最高峰的145%,之後逐年減少,2015年已經降至94%。

中國企業債借貸者主要以國企為主。如用2021年底數據來分析,中國企業債對GDP比率大約為131%,如果用七大工業國集團(G7)國家來算,排名第二,相當高。但標普2022年的研究報告顯示,大約四分之三的企債屬於國企,如把國企負債算為國債的話,非國企負債比率只佔GDP的31%,比所有G7國家都要低。

國企債冚債須解決

以上計算不代表私人企業債不會出問題,而是如果出問題,問題規模應該會比日本小。以上推斷也建基於如果國企出問題,國家會全力幫助,因而不需要擔心國企會賴債或縮表。在目前經濟氣氛脆弱的情況下,領導人需要讓市場明白,中國政府不會讓國企和地方政府出現債務違約。

但長遠來看,如果要國企健康發展,定需改善國企效率,希望最終能接近民企水平。更甚者,目前有部分國企營業現金流根本不夠用來還債,而需要債冚債,如此問題不解決,最終變成殭屍企業,也只會令國家債務繼續上升、經濟效率繼續下跌。

至於個人債務,雖然日本個人負債在1990到2010年的20年間有所降低,但降幅相比企業債輕微,對GDP的比率只由68%降低到61%。美國個人債務在2007年環球金融危機發生前,對GDP的比率達到99%,之後再逐年下降到2019的低點75%。

中國個人債務對GDP的比率在2021年底為62%,比日本在資衰前低一點,比美國在環球金融風暴前低得多。

由此可見,中國民企和個人債務規模比日本和美國發生經濟危機前都要細,所以相信政府有能力阻止資衰發生。同時,中國銀行體系由國家主導,只要國家放鬆貨幣政策,應不會出現銀行不願意貸款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