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將收市,收市時間:3 小時 33 分鐘
  • 恒指

    17,721.01
    -368.92 (-2.04%)
     
  • 國指

    6,334.35
    -142.89 (-2.21%)
     
  • 上證綜指

    2,957.39
    -15.13 (-0.51%)
     
  • 滬深300

    3,465.98
    -14.29 (-0.41%)
     
  • 美元

    7.8071
    -0.0019 (-0.02%)
     
  • 人民幣

    0.9305
    +0.0005 (+0.05%)
     
  • 道指

    39,127.80
    +15.64 (+0.04%)
     
  • 標普 500

    5,477.90
    +8.60 (+0.16%)
     
  • 納指

    17,805.16
    +87.50 (+0.49%)
     
  • 日圓

    0.0484
    +0.0001 (+0.23%)
     
  • 歐元

    8.3468
    +0.0085 (+0.10%)
     
  • 英鎊

    9.8590
    +0.0030 (+0.03%)
     
  • 紐約期油

    80.67
    -0.23 (-0.28%)
     
  • 金價

    2,311.30
    -1.90 (-0.08%)
     
  • Bitcoin

    61,102.30
    -660.33 (-1.07%)
     
  • CMC Crypto 200

    1,270.03
    -13.76 (-1.07%)
     

名家筆陣:央行數碼幣保障遠勝電子支付

電子支付方式存在着資金被盜、信用卡詐騙等風險,在安全性上較CBDC遜色。
電子支付方式存在着資金被盜、信用卡詐騙等風險,在安全性上較CBDC遜色。

政府又派發消費券,當然要好好消費。遊走在商場中,不難發現途人都在使用電子消費,消費趨勢在消費券發放以後愈趨明顯。支付寶、BoC Pay、八達通、PayMe、Tap & Go、WeChat Pay,支付方式應有盡有。這也讓人思考,有沒有一種電子支付能擁有更統一的管理,提供更安全、更方便的服務給用戶呢?此時腦海浮現的便是央行數碼貨幣(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CBDC)。

推動窮國發展金融科技

央行數碼貨幣是一種能打破現有的支付和結算模式的數字貨幣。由中央銀行發行的CBDC,使用方式與現金相差無幾,交易同樣是採取面對面的方式進行,也支持離線運作。但不同的是CBDC以電子錢包、數碼方式運作。這裏提及的數碼方式,看似跟PayMe這類第三方電子支付平台相似,但實際上又不同。

接下來會從安全性和普及性兩方面,分析CBDC和電子支付的差異。CBDC比電子支付平台有更高的安全性。CBDC是由央行發行和管理,具有法定貨幣地位;電子支付則由第三方支付機構發行和管理,並不具法定貨幣地位。市民在電子支付中的資產,可能會受到銀行的動盪威脅,但CBDC受央行保護,安全性和保障較電子支付高。除發行機構外,CBDC的支付技術也較電子支付安全。參考加密貨幣的安全技術,CBDC採用區塊鏈進行支付和結算,無法輕易竄改資訊,可以保障交易的安全。相較之下,電子支付方式存在着資金被盜、信用卡詐騙等風險,在安全性上較CBDC遜色。

至於普及方面,CBDC較電子支付容易被所有國家應用,包括第三世界國家。電子支付需要連接銀行或信用卡帳戶方可使用,但CBDC不需要任何帳戶,便可像現金一樣直接使用。一些貧窮國家的市民,因不通過銀行的資產審查,無法擁有個人銀行帳戶,他們亦沒有申請電子支付的基本資格;而CBDC正符合這些人的需要,在沒有銀行帳戶的情況下,亦能使用數碼貨幣付款,能促進貧窮國家的金融科技發展。

不存在競爭或替代關係

此外,電子支付方式需要通過第三方支付機構進行支付和結算。如果服務包含多間銀行機構,例如跨銀行轉帳,當中涉及手續費和服務費等成本。相反,CBDC可直接跨境支付和結算,大大降低支付成本。所以,CBDC的低成本,更有利於低收入國家發展數碼支付。

CBDC在安全性和普及性的優勢,勝於電子支付,但這不代表CBDC能夠取代電子支付平台。CBDC和電子支付是兩種不同支付方式,它們之間不存在競爭或替代關係。相反,CBDC出現,可為電子支付提供更安全的基礎,亦提高金融系統的穩定性。同為金融科技時代下的產物,CBDC和電子支付理應取長補短,相輔相成,利用各自優勢,共同促進金融科技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