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7,941.78
    -170.85 (-0.94%)
     
  • 國指

    6,374.66
    -47.15 (-0.73%)
     
  • 上證綜指

    3,032.63
    +3.71 (+0.12%)
     
  • 滬深300

    3,541.53
    +15.40 (+0.44%)
     
  • 美元

    7.8106
    +0.0007 (+0.01%)
     
  • 人民幣

    0.9284
    +0.0004 (+0.04%)
     
  • 道指

    38,589.16
    -57.94 (-0.15%)
     
  • 標普 500

    5,431.60
    -2.14 (-0.04%)
     
  • 納指

    17,688.88
    +21.32 (+0.12%)
     
  • 日圓

    0.0494
    -0.0001 (-0.22%)
     
  • 歐元

    8.3555
    -0.0313 (-0.37%)
     
  • 英鎊

    9.9060
    -0.0600 (-0.60%)
     
  • 紐約期油

    78.49
    -0.13 (-0.17%)
     
  • 金價

    2,348.40
    +30.40 (+1.31%)
     
  • Bitcoin

    66,547.61
    +317.30 (+0.48%)
     
  • CMC Crypto 200

    1,381.71
    -36.17 (-2.55%)
     

增長股變收息股?美股科企派息的盤算

增長股變收息股?美股科企派息的盤算
增長股變收息股?美股科企派息的盤算 (ASSOCIATED PRESS)

大型科技公司出現了一股新潮流。股東除了能賺股價升幅,更能獲得股息收入。在過去幾十年,因科技股大升,股息的重要一度不被看重,但現在又因為科企的行動而再次流行起來。

META (META) 在2月起開始派息,Alphabet (GOOG, GOOGL) 於 4 月緊隨其後。隨後蘋果公司(AAPL)上周的派息也加碼。

下載Yahoo財經APP

美股外幣即時報價 多國新聞任睇

但為什麼科技公司要開始派息,為什麼是現在呢?

股息趨勢反映了科技巨頭在社會和華爾街中扮演的雙重角色。科企希望被視為增長引擎,繼續掌握前沿技術並致力於塑造未來。但它們也變得成熟、現金充裕、市值以萬億計的公司。

這些曾經的羽翼未豐的公司如今已成為食物鏈的頂端,擁有數十年平衡新投資與核心業務的經驗,而核心業務已經擴展到幾乎生活的各個領域。

當這些公司還在初創階段時,會對派息的想法嗤之以鼻。因為這相當於他們的成長期已結束,高管已沒有部署資源的視野了。但在疫情後、人工智能出現之前的時代,大型科技公司希望證明他們可以同時做兩件事:為未來時代的發展建立基礎設施,同時有財政紀律,並有信心持續為股東帶來回報。

最近的派發股息浪潮與不斷膨脹的人工智慧支出同時出現,亦是上述科技公司希望強調的兩個面向。

但這也反映美國企業界重新展現活力,擺脫了經濟衰退的陰霾。盈利不斷上升,隨之而來的是大規模的股票回購。最近一波的回購浪潮,包括蘋果破紀錄的1,100億美元計劃,是2018年以來最大的回購金額。

廣告

「這些公司獲得破紀錄盈利已有一段時間,並發現將利潤轉移給股東而不放在資本支出上也是有價值的。」NorthEnd Private Wealth 投資總監 Alex McGrath 表示,「並不是說他們不再大力投資成長,但現金流已經增長至派息也顯得合理的程度。」

派發股息,即使來自科技公司的股息相對微薄,也能讓這些公司進入需要股息的基金。派息讓這些公司擴大投資者群體,可從尋求穩定股息收入的投資組合中吸收資金,也讓那些只想看到股票戶口「數字上升」的投資者買入他們的股票。

正是網路公司驚人的盈利讓股息顯得古板和過時。 最受歡迎的「派息貴族」來自必需消費品和工業領域。當你通常想到股息時,你會脫離快速成長、更多風險和巨大收益的想法。

但大型科技公司已經改變了。派息公司可以長成怎樣?看看朱克伯格多意氣風發就知道。

「如果他們把錢留在公司內,那是一種浪費。通過派息,它會令公司更有紀律。」華盛頓大學福斯特商學院金融學教授Jennifer Koski一直教授派息公司的個案,包括自2003 年起派息的微軟(MSFT) ,「而在AI方面的開支反映投資者仍可相信這些公司有增長動力。」

Koski計劃教授下一個派息案例是亞馬遜,以反映最新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