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將收市,收市時間:2 小時 16 分鐘
  • 恒指

    17,736.95
    -352.98 (-1.95%)
     
  • 國指

    6,337.98
    -139.26 (-2.15%)
     
  • 上證綜指

    2,958.82
    -13.71 (-0.46%)
     
  • 滬深300

    3,466.33
    -13.94 (-0.40%)
     
  • 美元

    7.8078
    -0.0012 (-0.02%)
     
  • 人民幣

    0.9304
    +0.0004 (+0.04%)
     
  • 道指

    39,127.80
    +15.64 (+0.04%)
     
  • 標普 500

    5,477.90
    +8.60 (+0.16%)
     
  • 納指

    17,805.16
    +87.50 (+0.49%)
     
  • 日圓

    0.0484
    +0.0001 (+0.23%)
     
  • 歐元

    8.3515
    +0.0132 (+0.16%)
     
  • 英鎊

    9.8650
    +0.0090 (+0.09%)
     
  • 紐約期油

    80.78
    -0.12 (-0.15%)
     
  • 金價

    2,310.20
    -3.00 (-0.13%)
     
  • Bitcoin

    60,874.91
    -758.88 (-1.23%)
     
  • CMC Crypto 200

    1,265.80
    -17.99 (-1.40%)
     

失守6萬美元!專家:比特幣恐進一步跌破5萬美元大關

繼 4 月暴跌近 16% 創加密貨幣交易所 FTX 破產以來最大單月跌幅後,比特幣 (BTC) 過去兩天又跌掉約 4%,並失守 6 萬美元大關,該加密貨幣最近的下跌恰逢聯準會 (Fed) 稱利率將在更長時間內保持在較高水平。

Fed 主席鮑爾周三表示,將通膨率降至 2% 非常困難,但稱下一次政策利率變動不太可能是升息,美國總統拜登也對 Fed 今年降息表示樂觀,並重申預測今年結束前 Fed 將會降息。

此外,美國比特幣現貨 ETF 周三 (1 日) 更出現史上最大的單日淨流出金額,分析師最新表示,在有所好轉之前,比特幣面臨的賣壓可能會更為嚴重。

這一旗艦加密貨幣才在 4 月出現 8 個月來首個月線收黑月份,也是自 2022 年 11 月以來最糟糕的一個月。由於居高不下的通膨和圍繞 Fed 利率政策的不確定性令市場承壓,比特幣周三跌勢進一步加劇,今年 2 月以來首次跌破 6 萬美元大關。

Oppenheimer 分析師 Ari Wald 表示,6 萬美元是比特幣的關鍵支撐價位,此價位是 3 月低點跟 100 日移動平均線的大致交匯點,StockCharts.com 首席市場策略師 David Keller 也援引隨機動量指標指出,這也是今年 1 月至 3 月比特幣上漲階段的 38.2% 的回檔位置,當時比特幣漲超 66%。

儘管比特幣的長期上升趨勢仍未改變,但 Wald 認為,周三跌破 6 萬美元支撐證實頭部確立,比特幣恐進一步下跌且有跌至 4.9 萬美元支撐價位的逆趨勢風險,這一價位是 2 月突破點和 200 日平均線,若在此止跌企穩可能為下一輪漲勢奠定基礎,並在未來幾個月至幾季突破歷史新高。

廣告

Keller 表示,根據今年第一季上漲 61.8% 的回檔位置和 200 日移動均線,比特幣有跌至 5 萬美元至 5.2 萬美元之間的下行風險,渣打銀行數位資產研究主管 Geoff Kendrick 也認為比特幣適度跌破 6 萬美元,重新打開了通往 5 萬美元至 5.2 萬美元區間的道路,Wolfe Research 的 Rob Ginsberg 更覺得比特幣看起來相當脆弱,可能朝 5 萬美元大關下探。

加密貨幣挖礦公司 Bit Mining 首席經濟學家 Youwei Yang 表示,未來三到四個月的看漲情緒會減弱,風險導向會增強,因市場將密切關注通膨、就業和經濟數據,以防止任何意外衝擊,或對可能的降息抱有信心。

比特幣自今年 3 月中就在 6 萬至 7.4 萬美元之間徘徊,當時創下歷史新高,但多次向上突破失敗,當時市場預估未來幾周比特幣將會出現波動,因為比特幣 ETF 在美國的推出和減半等關鍵利多因素已經過去。

Keller 指出,隨著最近一次的減半事件結束,比特幣通常會在減半後的一個月內被拋售,但在減半後的 12 個月將出現史上最牛漲勢,在短期疲軟後,比特幣今年稍晚有望強漲再創歷史新高。

更多鉅亨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