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7,809.66
    +436.66 (+2.51%)
     
  • 國指

    6,148.33
    +157.77 (+2.63%)
     
  • 上證綜指

    3,110.48
    +3.16 (+0.10%)
     
  • 滬深300

    3,689.52
    -10.98 (-0.30%)
     
  • 美元

    7.8310
    +0.0020 (+0.03%)
     
  • 人民幣

    0.9318
    -0.0002 (-0.02%)
     
  • 道指

    33,507.50
    -158.80 (-0.47%)
     
  • 標普 500

    4,288.05
    -11.65 (-0.27%)
     
  • 納指

    13,219.32
    +18.02 (+0.14%)
     
  • 日圓

    0.0521
    -0.0001 (-0.15%)
     
  • 歐元

    8.2695
    -0.0019 (-0.02%)
     
  • 英鎊

    9.5490
    -0.0050 (-0.05%)
     
  • 紐約期油

    90.77
    -0.02 (-0.02%)
     
  • 金價

    1,864.60
    -1.50 (-0.08%)
     
  • Bitcoin

    27,148.56
    +169.00 (+0.63%)
     
  • CMC Crypto 200

    579.66
    +0.90 (+0.15%)
     

宏觀視野│中國通縮暫未成威脅(邱古奇)

中國通縮暫未成威脅
內地通縮看似殺到埋身,主要因為國家統計局日前公布4月CPI按年僅漲0.1%,增速連續3個月放緩。

全世界為通脹煩惱之際,中國卻面對通縮威脅。香港也曾受通縮之苦,由1998年11月開始本港CPI連跌68個月,足足5年半才掙脫通縮泥淖,過程中有多痛苦,不少朋友記憶猶新。

下載Yahoo財經APP

美股外幣即時報價 多國新聞任睇

通縮看似殺到埋身,主要因為國家統計局日前公布4月CPI按年僅漲0.1%,增速連續3個月放緩;PPI更是按年下降3.6%,連續7個月負增長。1至4月平均CPI升1%,而PPI下降2.1%。哪中國是否已屆通縮邊緣,甚至已陷通縮?

簡單的說,通縮是指CPI按月連跌3個月或以上,中國4月CPI增速似有若無,卻沒有下跌,從這個角度看,中國未陷通縮。PPI持續下跌相當嚇人,但主要因為大宗商品尤其是油價與去年同期比較大幅回落。此外,疫後復常初期即使消費漸復,亦難以即時盡復舊觀,廠商還在忙於清理疫情期間積存的貨品,自然不會急於擴產,生產物價也就難以推高。

居民消費意願回升

剛公佈的4月份社會融資增量為1.22萬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增長28.8%,但低於市場預期的2萬億元,也引起市場人士憂慮。不過,社融經過首季大幅沖高(尤其是3月份)後,單月增速回順不足為奇,況且進一步分析也可見到一些積極因素,例如居民儲蓄回落,加上居民短期貸款負增長規模有所收窄,反映居民消費意願可能回升。

其他數據都也反映內地消費正在恢復,例如4月汽車銷量為215.9萬輛,按年大増82.7%,是月增幅受低基數影響,容有誇大,但1至4月銷量達823.5萬輛,增長7.1%,足證車市回暖。又例如五一長假內地消費市場火爆,國內旅遊收入按年大增128.9%至1481億元,已恢復到疫前2019年水平;餐飲服務銷售按年增長32.8%;住宿服務銷售增長52.3%;全國步行街營收增長87.6%,以上種種均顯示消費市場升溫。

拆解通縮手段多

中國首季GDP增速加快至4.5%,國家發改委發言人孟瑋用三句話來概括中國經濟現況:「需求擴大、供給恢復、預期改善」,官方對復甦前景的看法已從審慎轉趨樂觀,投資者現階段不必過於擔心通縮。退一步說,假若通縮真的殺到埋身,國家仍有很多手段應對,包括進一步減息降準、降低存款利息(迫存款走向消費市場)、政府擴大物資採購帶頭消費、加大補貼消費,又或直接派發消費券等,總之是辦法總比困難多。肯定的說,中國不會步日本後塵迷失30年。

港股近期交投稀疏,市況牛皮,短炒不易,只宜低吸作中線部署。「中特估」概念股近日調整,可予留意,對象有中國太保(2601)、中移動(941)和建行(939),見回至50天線可考慮入第一注。

邱古奇

資深投資者、資深財經專欄作家

本欄逢周一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