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9,553.61
    +177.08 (+0.91%)
     
  • 國指

    6,934.70
    +63.32 (+0.92%)
     
  • 上證綜指

    3,154.03
    +31.63 (+1.01%)
     
  • 滬深300

    3,677.97
    +37.61 (+1.03%)
     
  • 美元

    7.8021
    +0.0014 (+0.02%)
     
  • 人民幣

    0.9253
    +0.0005 (+0.05%)
     
  • 道指

    40,003.59
    +134.21 (+0.34%)
     
  • 標普 500

    5,303.27
    +6.17 (+0.12%)
     
  • 納指

    16,685.97
    -12.35 (-0.07%)
     
  • 日圓

    0.0499
    -0.0001 (-0.18%)
     
  • 歐元

    8.4777
    +0.0009 (+0.01%)
     
  • 英鎊

    9.9080
    +0.0260 (+0.26%)
     
  • 紐約期油

    80.00
    +0.77 (+0.97%)
     
  • 金價

    2,419.80
    +34.30 (+1.44%)
     
  • Bitcoin

    66,865.48
    -41.36 (-0.06%)
     
  • CMC Crypto 200

    1,366.82
    -7.02 (-0.51%)
     

宏觀視野│美國滯脹風險不斷增加(邱古奇)

美國滯脹風險不斷增加
所謂滯脹,是指經濟停滯不前甚至衰退,而同一時間高通脹卻揮之不去。 (Torsten Asmus via Getty Images)

美國4月份非農就業人口增加17.5萬遠遜預期,失業率升至3.9%,平均時薪按月升0.2%也低過預期,減息預期再度升溫,刺激美股三大指數上升。不過,就業數據轉疲,可能是美國陷入滯脹(stagflation)的又一個訊號。

下載Yahoo財經APP

美股外幣即時報價 多國新聞任睇

近期公布的數據莫不反映美國經濟停滯,首季GDP年化按季增長僅1.6%,不及上季3.4%增速的一半;佔美經濟總量7成的個人消費支出首季增長2.5%,也低於預期的3%;4月ISM服務業指數跌破50榮枯線報49.4,大大低過市場預期的52。

與此同時,早前被壓下去的通脹正捲土重來。3月CPI按年增升3.5%,高於預期的3.4%,也高過前值的3.2%。聯儲局最為重視的通脹數據PCE物價指數,首季增幅高達3.7%,明顯高過聯儲局的2%通脹目標。

GDP和就業數據「滯」,CPI和PCE「脹」,引起市場對滯脹的憂慮。摩根大通CEO戴蒙早前警告,1970年代的滯脹危機可能重現,投資者要做好美息升至8厘的準備。瑞銀分析師亦認為美國正面臨滯脹風險,而當政者還沒有為此作好準備。

所謂滯脹,是指經濟停滯不前甚至衰退,而同一時間高通脹卻揮之不去。在大多數的情況下,經濟衰退不會與高通脹同時出現,故此中央銀行可以利用貨幣政策應付衰退或通脹。當經濟衰退時,央行可透過減息等措施放水刺激經濟;當通脹高企時,央行可透過加息等措施收緊銀根,壓抑消費需求。惟衰退與通脹若同時出現,央行即陷於兩難局面:放水救經濟會拉升通脹;收水壓通脹會令衰退惡化,企業倒閉,失業率大升。

廣告

美國上一次滯脹發生於上世紀70年代,經歷尼克遜、福特、卡特和列根四任總統。直接引發這次滯脹的是兩次石油危機,第一次石油危機始於1973年,當時爆發第四次中東戰爭,OPEC實施石油禁運,報復支持以色列的國家,令油價由每桶3美元升至接近12美元。第二次石油危機發生在1979年,當時伊朗爆發伊斯蘭革命,隨後兩伊戰爭開打,中東原油產量銳減,油價由14美元大漲至35美元,直到聯儲局狂加利率至20厘,犧牲經濟增長,才壓下通脹。

惡性通脹的確由石油危機觸爆,但更深層的原因是美國濫印鈔票。
惡性通脹的確由石油危機觸爆,但更深層的原因是美國濫印鈔票。 (Richard Newstead via Getty Images)

惡性通脹的確由石油危機觸爆,但更深層的原因是美國濫印鈔票。一場越戰花掉6860億美元(美國國會2008年估算),美國經濟元氣大傷,連年赤字之下只好開動印鈔機。按1944年締結的布雷頓森林協議,美元與黃金掛鈎,其他主要貨幣則與美元掛鈎,協議國可以35美元向美國兌換1盎司黃金。在1955年,美國的黃金儲備超過外國政府及央行持有的美元160%,但狂印美鈔後,到了1971年美國黃金儲備只及外國持有美元的25%,最終尼克遜不得不在1973年宣布單方面關閉兌換黃金窗口,摧毀了布雷頓森林制度,也為惡性通脹埋下伏筆。

哪麼現在與70年代的情況可有相似之處?美國前財長、著名經濟學家薩默斯認為,無論是政治還是經濟環境,今時與70年代初期頗有類似之處,例如當年在越南耗費巨資後撤軍,今有花掉2.26萬億美元後從阿富汗撤軍。

類近之處還有中東局勢惡化、油價居高不下、大宗商品和黃金價格大漲等,而最為相似的是濫印美鈔,債務狂升。商品大王羅傑斯說過,狂印鈔票者終會付出代價,通脹惡化正是其中之一。

今時的情況比70年代更為複雜,俄烏戰爭、中美貿易戰、全球化面臨崩潰等因素,令到全球供應鏈支離破碎,大大增加生產成本,通脹變得持久化,傳統的貨幣政策甚至未必可以將之馴服。

今時的情況比70年代更為複雜,俄烏戰爭、中美貿易戰、全球化面臨崩潰等因素,令到全球供應鏈支離破碎。
今時的情況比70年代更為複雜,俄烏戰爭、中美貿易戰、全球化面臨崩潰等因素,令到全球供應鏈支離破碎。 (Global Images Ukraine via Getty Images)

以目前的經濟數據而論,美國尚未陷入滯脹泥淖,但確有發展成滯脹的傾向。不少評論認為,70年代滯脹的其中一個政治素是「漸進主義」,聯儲局沒有及時大刀闊斧的壓制通脹。以現下的情況,美國國債超過35萬億美元,聯儲局更難大刀闊斧的加息,在通脹重燃之下減息也只能一拖再拖。聯儲局上周維持利率不變,並宣布下月開始減慢縮表幅度,每月減持美債的上限由600億美元減至250億美元,某程度上算是「放水」,惟此舉對於刺激經濟而言,只是杯水車薪。

邱古奇

資深投資者、資深財經專欄作家

本欄隔周一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