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8,028.52
    -306.80 (-1.67%)
     
  • 國指

    6,439.82
    -116.28 (-1.77%)
     
  • 上證綜指

    2,998.14
    -7.30 (-0.24%)
     
  • 滬深300

    3,495.62
    -7.66 (-0.22%)
     
  • 美元

    7.8057
    +0.0009 (+0.01%)
     
  • 人民幣

    0.9297
    -0.0001 (-0.01%)
     
  • 道指

    39,150.33
    +15.57 (+0.04%)
     
  • 標普 500

    5,464.62
    -8.55 (-0.16%)
     
  • 納指

    17,689.36
    -32.23 (-0.18%)
     
  • 日圓

    0.0486
    -0.0003 (-0.55%)
     
  • 歐元

    8.3463
    -0.0082 (-0.10%)
     
  • 英鎊

    9.8690
    -0.0090 (-0.09%)
     
  • 紐約期油

    80.59
    -0.70 (-0.86%)
     
  • 金價

    2,334.70
    -34.30 (-1.45%)
     
  • Bitcoin

    64,462.20
    +184.02 (+0.29%)
     
  • CMC Crypto 200

    1,352.03
    -8.29 (-0.61%)
     

專家點評:趁美債高息 買入鎖定收益

聯儲局的緊縮幣策預期在未來一年令美國就業市場降溫。
聯儲局的緊縮幣策預期在未來一年令美國就業市場降溫。

本月美國聯儲局議息會議維持利率不變,「鷹」派表述今年或有最後一次加息,以及減少2024年減息次數預測。點陣圖顯示,明年僅減息兩次,總計0.5厘(6月點陣圖中為4次),2025年再減息5次,總計1.25厘。

自聯儲局在2022年開始加息以來,儘管美國平衡通脹率已大幅下降至略高於2.35%的較正常水平,但美國通脹掛鈎債券孳息率一直上升,結果是「實質收益率」急升,完全受最近美國10年期國債名義孳息率上漲0.5厘左右所推動。

美國國債孳息曲線繼續倒掛,往往預示聯儲局之後減息,而美國就業增長步伐對國債孳息率環境至關重要,美國聯邦基金利率與勞動力市場指標的歷史相關性比通脹更強。儘管美國就業淨下跌短期內不太可能出現,但限制性貨幣政策將在未來一年內令美國就業市場降溫。

資金湧入投資級企業債

故此,預期就業市場經歷強勁復甦後會在未來一年持續放緩,而不包括住屋價格的美國核心消費物價指數(CPI)升幅已放緩至2.2%,如果勞動力市場降溫,過去緊縮措施的滯後影響應會促使聯儲局官員在來年改變最緊縮的政策立場。

年初至7月資料顯示,外資流入美國投資級企業債總規模已達2,110億美元,是2016年後最高水平,反映外資在加息背景下對美債需求強勁。外資佔企業債淨供應量超過50%,亦是2019年最高比例。外國私人投資者在美國國債市場也頗活躍,7月增持美國國債高達405億美元,連續第12個月淨買入,今年累計買入約2,590億美元美國國債。

5年期回報料6%勝現金

投資者對長期美國國債和短期國庫券之間的需求更平均,但需求沒有任何放緩迹象。投資級別企業債息近期接近15年高位,隨着市場開始預期聯儲局加息周期接近尾聲,孳息率大幅上升的極端風險已減少,有助外資(尤其是對長存續期有需求)更放心地投入信貸市場。

鑑於對美國的宏觀觀點已轉向不同行業內的「滾動式衰退」,導致失業率在今年底前和明年上升,美國10年期國債孳息率在今年底或將低於目前水平,目前較偏好固定收益投資組合的平均存續期處於中期區域。通過美國國債、投資級企業債及各種優質定息工具,應可使存續期為5年的固定收益投資組合收益率達至6%左右,比短期現金類資產更能長久地維持具吸引力的實際收益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