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7,941.78
    -170.85 (-0.94%)
     
  • 國指

    6,374.66
    -47.15 (-0.73%)
     
  • 上證綜指

    3,032.63
    +3.71 (+0.12%)
     
  • 滬深300

    3,541.53
    +15.40 (+0.44%)
     
  • 美元

    7.8106
    +0.0007 (+0.01%)
     
  • 人民幣

    0.9284
    +0.0004 (+0.04%)
     
  • 道指

    38,589.16
    -57.94 (-0.15%)
     
  • 標普 500

    5,431.60
    -2.14 (-0.04%)
     
  • 納指

    17,688.88
    +21.32 (+0.12%)
     
  • 日圓

    0.0494
    -0.0001 (-0.22%)
     
  • 歐元

    8.3555
    -0.0313 (-0.37%)
     
  • 英鎊

    9.9060
    -0.0600 (-0.60%)
     
  • 紐約期油

    78.49
    -0.13 (-0.17%)
     
  • 金價

    2,348.40
    +30.40 (+1.31%)
     
  • Bitcoin

    66,194.22
    +187.35 (+0.28%)
     
  • CMC Crypto 200

    1,407.31
    -10.56 (-0.74%)
     

廠商會倡政府推動銀髮經濟

<匯港通訊> 面對日益嚴峻的人口老化問題,全球主要經濟體相繼掀起銀髮經濟的熱潮,甚至將推動銀髮經濟視為「轉危為機」的手段,為日益加重的公共財政負擔尋覓出路;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政策研究部早前發表研究報告,分析了全球多個經濟體推動銀髮經濟的經驗,並結合香港的自身情況,提出四大建議助力香港發展銀髮經濟。

廠商會認為,特區政府若能借鑑海外的經驗推動香港銀髮經濟發展,不但可以借助私人市場的力量來減低人口老化問題對公共財政造成的負擔,還可為產業多元化發展開闢新方向。為此,廠商會結合了本港自身情況以及歐美、日本、新加坡和內地等「先行者」的經驗,建議特區政府可從四個途徑助力香港銀髮經濟的發展:

1. 從提供福利轉向「做產業」
長久以來,香港的適老產品或服務是由社會福利界、醫療界和學術界推動,工商界的角色較為被動,報告認為,2023年《施政報告》宣布成立「銀髮經濟顧問小組」,改由主管產業發展的商務及經濟發展局來擔綱,無疑是邁出正確的一步,能引入「產、學、研、社」的均衡參與,並側重從市場化的角度出發,為銀髮經濟的發展設計定位和釐訂方向。報告建議特區政府可鼓勵企業拓展適老化市場,將現成的科技或產品改良為切合銀髮需求的專門產品或服務,例如科技企業可研究把拍攝防手震的技術應用至柏金遜患者的餐具之中;旅遊界可探討打造無障礙旅遊產品等。同時,政府應帶頭加強對銀髮消費者的教育以及對適老商業文化的推廣。

2.加大政府資助力度
報告建議香港可考慮更明確將「智慧養老」納為建設智慧城市的重點範疇,並制定相應的發展布局與政策部署,甚至可將其預設於未來北部都會區的建設規劃中。同時,報告亦建議可將樂齡科技正式列為創新科技發展的關鍵領域之一,並加大資金支持的力度,例如考慮設立以「樂齡科技」為主題的專項基金,以支持各界推展更多與銀髮產業有關的研發創新或對現有科技作適應性改造的項目。

3. 帶頭創造需求
針對特區政府在《施政報告》中提出,將會向「樂齡及康復創科應用基金」再注資10億元,資助合資格的安老及康復服務單位購置、租借和試用科技產品,報告建議特區政府可借鑒內地及新加坡等地的做法,研究接受長者獨立申請資助的可能性,以進一步提升資助的普惠性,並把「長者醫療券」的適用範圍延伸至購買或租借樂齡科技產品。

4. 標準引領,拓展大灣區市場。
除了向周邊地區供應和輸出適老產品與服務外,報告建議香港可在銀髮標準的建設與推廣上發揮積極的角色;當前粵港澳政府正加緊共同制定「灣區標準」的工作,推動三地營商規則的銜接和國際化,引領粵港澳一體化市場建設。香港可憑藉業界經營安老業務的領先優勢,積極爭取制定有關領域「灣區標準」的話語權,例如將香港在安老院、長者公屋、老人醫護等營運規範和經驗,推廣至大灣區、內地以及「一帶一路」經濟體。

(SY)

#廠商會 #銀髮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