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將收市,收市時間:2 小時 53 分鐘
  • 恒指

    17,961.75
    +19.97 (+0.11%)
     
  • 國指

    6,383.84
    +9.18 (+0.14%)
     
  • 上證綜指

    3,015.50
    -17.13 (-0.57%)
     
  • 滬深300

    3,533.22
    -8.32 (-0.23%)
     
  • 美元

    7.8102
    -0.0002 (-0.00%)
     
  • 人民幣

    0.9285
    +0.0001 (+0.01%)
     
  • 道指

    38,589.16
    -57.94 (-0.15%)
     
  • 標普 500

    5,431.60
    -2.14 (-0.04%)
     
  • 納指

    17,688.88
    +21.28 (+0.12%)
     
  • 日圓

    0.0494
    -0.0000 (-0.06%)
     
  • 歐元

    8.3586
    -0.0025 (-0.03%)
     
  • 英鎊

    9.9020
    -0.0040 (-0.04%)
     
  • 紐約期油

    78.18
    -0.27 (-0.34%)
     
  • 金價

    2,336.80
    -12.30 (-0.52%)
     
  • Bitcoin

    66,453.78
    +310.02 (+0.47%)
     
  • CMC Crypto 200

    1,407.63
    -10.24 (-0.72%)
     

從王力宏婚變風波學到的投資啓示

VCG via Getty Images

知名明星王力宏與李靚蕾出現婚變,事件在這兩日成為中港台三地熱話,相信無其他焦點更為搶眼。大家除了將發展作為茶餘飯後的娛樂話題,從投資角度看,亦可以細味到一些啓示。

下載Yahoo財經APP

美股、外匯、加密貨幣免費即時報價,自選投資組合獲取相關新聞提示。

如果用王力宏比喻作股票,相信絕對是一隻藍籌,擁有豐厚的資產,而且業務穩定,雖然過了高速增長期,但是仍是可以有溫和增長。

李靚蕾指控,外人很難證實真假,就好似一個原本公司的高管,同公司割蓆撇清關係後出來爆料,話公司營運一向造假,形象包裝與內部操作不符。

主要管理層離職是警號

因此,一般在分析一家上市公司業務有沒有重大變化,管理層動向是十分值得關注。在多數情況下,若有董事或高管離任,上市公司都會發公告解釋原因,多數是追求個人發展或多些時間陪家人為理由,再加上一句與公司無意見不合去安撫市場情緒。

舉個例子,萬洲國際(SEHK:288)董事長萬隆的長子萬洪建,於今年8月17日網上媒體一篇署名的文章,指控萬洲國際並沒有實際的生產營運,而是運用各種財技,將旗下公司雙匯發展的資金轉出境外。萬洲國際之後做宣佈回購彈了一彈,但公司股價都一沉不起。可見內部人士指控的打擊對公司股價有深遠影響。

此外,ESG是近年投資者越來越關注一家公司是否值得投資的關鍵,企業管治出問題產生的負面打擊將較以往更為嚴重。投資者碰到應果斷止蝕或沽出部份。打個比喻就像內地近年打擊劣跡藝人,有負面聲明的一律不准再用,這就像演藝界的ESG,所以陸續有廣告商與王力宏解約。

廣告

被做空或陷長期停牌

今次王力宏事作,恐令到其相關事業陷入冰封時期,難以估計何時才再見曙光。上市公司面對醜聞,多數會先停牌,以免公司股價暴跌,拖累公司價值,甚至觸發市場驚恐,銀行會收緊其流動性。

另外,公司亦多數會花時間去研究反擊。情況情有內部人士指控公司,或者是被沽空機構盯上發表沽空報告,上市公司會看嚴重性加以應對,並就指控發公告逐點反駁。王力宏父親及王力宏本人亦有走出來發文澄清。王力宏表示婚後活在懼恐之中,詳情大家就自己追蹤了。這是王力宏微博連結:https://bit.ly/3EbIIXK

王力宏在微博發聲明。網民留言負面居多。
王力宏在微博發聲明。網民留言負面居多。

隨着不同的聲明及資訊交鋒,一般投資者要做是評估應否盡快沽貨,因為事情可越描越黑,而且上市公司若長期停牌,會鎖死了自己資金,這亦是廣告商快速行動的原因。

要留意火燒連環船影響

事件爆出後,很多藝人紛紛出來跟王力宏割蓆自保,這道出一個投資道理。很多時公司做生意必定會有上下游產業相關公司,或者一個老闆旗下有幾家上市公司,萬一一家公司出事,其他公司很大機會受到牽連,所以分析時要以更宏觀的格局去評估潛在影響。

併購不一定有協同效應

雖則事件有很多引伸仍可探討,但最後有一點卻十分凸出,王力宏與李靚蕾背後反映與家人融合有問題。所以上市公司做重大收購合併不必一定是好事,併購需要融入到公司營運及企業文化後,才能夠產生協同效應,但若公司內部山頭文化主義嚴重,而公司主席兼CEO弱勢根本沒有管治大權,作出大併購絕對是危險訊號,投資者要格外警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