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7,718.61
    +2.14 (+0.01%)
     
  • 國指

    6,331.86
    +7.81 (+0.12%)
     
  • 上證綜指

    2,967.40
    +21.55 (+0.73%)
     
  • 滬深300

    3,461.66
    +7.54 (+0.22%)
     
  • 美元

    7.8088
    0.0000 (0.00%)
     
  • 人民幣

    0.9296
    -0.0007 (-0.08%)
     
  • 道指

    39,164.06
    +36.26 (+0.09%)
     
  • 標普 500

    5,482.87
    +4.97 (+0.09%)
     
  • 納指

    17,858.68
    +53.53 (+0.30%)
     
  • 日圓

    0.0484
    +0.0001 (+0.19%)
     
  • 歐元

    8.3604
    +0.0025 (+0.03%)
     
  • 英鎊

    9.8740
    +0.0050 (+0.05%)
     
  • 紐約期油

    82.03
    +0.29 (+0.35%)
     
  • 金價

    2,346.60
    +10.00 (+0.43%)
     
  • Bitcoin

    61,339.20
    -295.89 (-0.48%)
     
  • CMC Crypto 200

    1,279.98
    -3.85 (-0.30%)
     

〈房產〉三重、淡水躍居新北預售主力區域 交易占比增幅占前兩名

房仲業者根據實價登錄資料,盤點近五年新北市各行政區的預售屋交易占比變化,發現三重、淡水區預售五年間交易占比大幅提升,均有 9 個百分點以上的增長,成為新北預售主力熱區。而板橋、新店兩區預售五年間占比衰退最多,均有 7 個百分點以上的減幅。

根據實價登錄資料,2019 年新北預售主力為板橋、三重和新店區。2023 時,新北市預售屋交易主力區域已轉換至三重、淡水和林口區,交易熱區出現大洗牌。永慶房屋研展中心副理陳金萍說,近年來,因房市交易熱絡,吸引許多建商紛紛投入預售市場,原先新北市預售熱區像板橋、新店等區域,素地已逐漸稀缺,建商只好向外擴展,開始往三重、淡水和林口等地推案。

陳金萍指出,三重區擁有較佳的地理優勢,鄰近台北市蛋黃區,同時又有捷運中和新蘆線及機場捷運線行經,交通便利,受到不少從北市外溢的購屋族群喜愛。近幾年二重疏洪道兩側重劃區、仁義重劃區吸引不少建商插旗推案。2023 年三重預售交易靠著大基地建案「都廳大院」和「晴空大地」的大量挹注,使三重占新北市預售屋交易比重已高達 26.5%,五年間增幅為 12.5%,取代板橋區躍身新北市預售交易最夯的一區。

其次,淡水、林口的預售市場表現也十分亮眼。陳金萍分享,淡水區儘管地處雙北地區的邊陲地帶,但因土地相對便宜,加上淡海新市鎮陸續開發,及淡海輕軌通車、淡北道路和淡江大橋也即將完工,將能串聯交通網絡。交通機能將大幅提升,吸引不少建商在此購地推案。憑藉經濟實惠的房價,吸引不少小資和首購族群入主,2023 年交易占比 15.% 僅次於三重,且五年間交易占比增幅進逼 10 個百分點,預售交易轉趨熱絡。

廣告

而林口區主要發展則集中在林口新市鎮,又有機捷林口站經過,能連結雙北及桃園機場。區內生活機能發展成熟,有林口三井 outlet 進駐,和多個雙語學區、大型公園聚集,因此自住需求強勁,也帶動當地預售交易熱度。這五年間交易占比大增 8.1 個百分點,居新北市第三。

根據實價登錄資料來看,板橋五年間預售交易占比衰退幅度位居新北市的冠軍,減幅高達 17 個百分點。陳金萍表示,板橋區人口、戶數皆為新北之最,新北市政府也坐落於此,又銜接雙北高含金量捷運板南線,擁有四鐵共構的交通樞紐地位,且匯集大型商場、影城百貨,食衣住行育樂一應俱全,有大量的就業機會與豐富的商業活動,一直是新北市房市交易熱區,近幾年因「江翠北側重劃區」的推案開發,主打高 CP 值價格、水岸景觀、重劃區等議題,吸引大量買盤湧入板橋。

不過,陳金萍強調,因板橋可開發素地逐漸稀缺,以及目前板橋區最大的「江翠北側重劃區」中,部分建商推案放緩,導致預售交易量占比漸縮。此外,重劃區內預售房價短短幾年間,單價從 3 字頭到站穩 6 字頭,漲幅相當驚人,也讓不少購屋族群逐漸卻步,買氣降溫,讓板橋預售交易占比減幅顯著。

 

更多鉅亨報導
去年全台移轉單戶面積首度跌破30坪 面積史上最小
永慶:全台門市1月全台交易量年增逾倍 預期買氣將延續